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英语要读得响亮、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趣味。怎样才能使学生达到这一要求呢?培养英语朗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正>师:同学们,菲格雷特总统在这次特殊的葬礼上会讲些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师:课文中哪一段概括地讲了菲格雷特总统演讲的内容?生:第八自然段。(大屏幕出示第八自然段)师:谁来读?(指名学生读)师:你读得很激动,谁能读得流利一点?(指名学生读)你读得很流畅,谁能读得比他声音还响亮?(又一位学生朗读)她读得饱含深情。让我们一起读。  相似文献   

3.
正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教学的难点。处理好这一难点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主,朗朗的读书声应该是一节语文好课的重要标志。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自己的讲授,而忽视学生的朗读。在新课程理念下,"以读为本"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对于阅读,教师应该向学生提出基本的要求:字要读得正确,句要读得流畅,每一句话每一段文字都要读得富有感情。读得正确就是要用普通话把每一个字的声、韵、调读得清楚响亮,不读错别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这样才能实现以读促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思,真正的让学生爱上语文。一、语文课课前预习时要让学生读教师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预习下一篇课文。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先自己认真地读课文。读课文不是简单地将课文读出来,而是要通过读课文做到:将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即使做不到读得有感情,最起码也要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对所  相似文献   

5.
一、正音听读,读得文通字顺。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如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自古当以朗读为主,迄今亦然,故称学生"读书人"。朗读是一个通过视觉,把文字信息回传给大脑,再由大脑支配口读出声音来,继而由听觉验证读得是否对,是否准确的过程。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从读中感知,以读促悟,反复读才能达到理解、记忆。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所以,教师要得法地创设情境、朗读示范、重点点拨、宽容评价,帮助学生爱上朗读,学会朗读,使语文课堂充满读书声。  相似文献   

7.
廖哲湖 《湖南教育》2003,(11):38-38
发音正确、清楚。发音正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对多音字要能按字义确定读音,如“曲折”中的“曲”读“qū”,不能读成“歌曲”的“曲(qǔ)”。读音清楚就是要求每个字的声、韵、调都要读得清清楚楚,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声母读得短促有力,韵母读得充沛响亮,声调要准确到位,音节要界限分明。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轻重是指词、句、段中轻读和重读的处理。在汉语中,轻重音的变化也是表达意义的一种手段,这在字面上是无法看出来的,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表现出来。朗读时,需要轻读的地方不多,除了有些词语中的词头词尾读轻声外,主要是有些特殊…  相似文献   

8.
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这个词语读时语气要重一些,这样才有感情!""这个部分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这句话读时声音要响亮一点!"这样脱离语言环境的纯技巧的朗读指导,是现在课堂上的一种朗读指导流行语。学生的朗读渐渐地适应了这种形似感情朗读,实则是拿腔捏调的朗读方式。久而久之,任何文本语言均以这种习惯来朗读,  相似文献   

9.
正在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都明确要求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正确理解,让学生有感而发深入地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是有感情地朗读的重要前提。"感于内而发于外",指的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感情朗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必须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读得字字响亮,不错读一个字,不漏读一个字,不多读一个字,  相似文献   

10.
师:养成预习的习惯终身受益,现在老师想了解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出示:应酬 殡仪馆 圣诞节 洋娃娃 悲伤 悄悄 混到 看到消息 生命垂危 预感 白玫瑰 含泪离开)这些词谁会读?(一生读)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每个字都读得很清晰准确,读书就要像你这样读。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要整齐响亮。  相似文献   

11.
当前,越来越多地初中学生站起来朗读时,不敢张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①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朗读。朗读时必须眼看,口读和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普通话读得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的口语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②教学中最重要的,培养朗读能力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读”是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读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文字,经过一步步读懂字、词、句、段、篇,才能逐步理解这篇文章。“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是朗读和默读。朗读要求学生必须眼看、口读和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用普通话读得正确的基础上,要读得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口语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默读时语言器官发音被抑制,要依靠视觉和思维活动对读物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以达到理解。默读与朗…  相似文献   

13.
记得有次我到另一所学校去听课,教师先与学生共同分析了一道例题后,就叫学生齐读课后要做几道应用题,其目的是通过读题来要求学生审题。当时听起来学生的确读得响亮、整齐,但是我总在想,这响亮而整齐的声音是否意味着学生都在审题呢? 说实在的,我以前也尝过这种以齐读代审题的苦头。要学生分析一道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先就叫全班  相似文献   

14.
【案例1】《司马光砸缸》教学片断:师:请小朋友读读第2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读得通顺流利,但都用同一基调读,汇报时也是原文照搬。)师:(创设情境)现在你就是课文中的一个小伙伴,再读读课文前后两句,有什么不同感受。(生1读第一句时笑眯眯的,读第二句时加快了语速、提高了音量。)师:你读第一句时为什么笑眯眯的,读第二句时为什么那么响亮、那么快?生1:因为玩的时候我们是很高兴的,所以读的时候也很高兴;当小朋友掉进大水缸,我很担心、很着急,声音就响亮了。师:你是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小伙伴来体验,才读得那么担忧,那么着急。谁还…  相似文献   

15.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我在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视朗读能力的训练,具体做法如下:一、读得正确所谓把课文读正确,就是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声音响亮,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句,不唱读。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读时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位教师教学《芭蕉花》一课,在初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她先在大屏幕上出示:qiāgēpěng tuō掐搁捧托一簇一株一朵欢喜极了非常生气都很伤心(1)字的教学,如下:师:请看第一行,这些都是这篇课文的生字宝宝,谁会读?生响亮地读,读得很正确。师:这4个生字宝宝很有意思,你能加上动作读吗?生一边读一边配上动作,演得不亦乐乎。师:去掉拼音,你还会加上动作读吗?生饶有兴致地读,读得津津有味。师:(出示“捧”的卡片)这个字的笔画可多啦,要写好它必须注意什么?生1:要注意左窄右宽。生2:最后一笔是悬针竖。生3:右边有三横………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要靠学生去读去悟。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课堂上要给学生多读的机会。(一)要把朗读贯穿于阅读的始终。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教师要把熟读每篇课文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读得…  相似文献   

18.
一位年轻的教师执教一节低年级的语文公开课,一段生动得体的谈话后,进入了生字的复习阶段。学生们显得训练有素,加上低年级的孩子喜爱表现,所以在认读生字时,这些学生不但读得正确,而且声音洪亮。一个刚读完,另一个马上站起来大声读,一个比一个读得响亮。听课的老师都情不自禁地连连点头。轮到一位文静的小女生读了,只见她猛地站起来,张开小嘴刚要读,却又停住了。年轻的老师一边用教鞭指着那个生字,一边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看得出,老师在等待,在给她时间好好回忆。一秒钟过去了,两秒钟过去了,小女孩还没有读出来。这时所  相似文献   

19.
案例师:我来写个字,看。(板书“杏”)认识吗?读一读。(学生齐读)师:大家的后鼻音读得可真准,我还想再听一遍。生(高兴响亮地读):杏。师(微笑):真不错!咱们在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把上面的“木”写大点,“口”写小点(教师范写)。这样才溧亮。那这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存在着一个较普遍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要求学生读什么,象什么。读老头说的话,就要求学生读得声音粗,声调低;读小孩说的话,则要求学生读得声音细,声调高;读日本鬼子说的话,甚至要求学生也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