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数感”,即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那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数感这部分内容的表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数感培养是这次课改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有时甚至表现为一种直觉。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积累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对数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5.
张玉煅 《福建教育》2007,(7):108-109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从而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由此可见,数感是进行各种数学活动的基础,是联系数学和现实生活的重要桥梁,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数感培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数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新课程标准》解释道: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会做基本的算术运算,数感是由学生多年有关数的经验所发展出的一整套认识结构。因此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应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8.
音乐有“乐感”.语文有“语感”.数学也有“数感”。什么是数感?《数学课程标准》对数感的解释:“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由此看出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作出有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数感体现在许多方面,如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等等.  相似文献   

10.
《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说得概括一点,数感就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的能力,并能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数感。所谓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运算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睛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由此可见,数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集中表现为:对知识学习的充分感知,对数学思维的快速反应,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在数学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学情境反应迅速、准确、敏捷和思路简缩,  相似文献   

13.
苏华旺 《陕西教育》2005,(10):13-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等,都是“数感”的具体内容。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数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李俊梅 《云南教育》2005,(14):15-16
什么是数感,顾名思义,就是对数、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悟,即对数的一种深入理解,然后内化成一种驾驭数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感的主要表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_『数感,并将数感的发展置于首要位置上,并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宴践与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即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存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算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着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集中表现为:对知识的充分感知,对思维训练的快速反应,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在活动巾,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情境能反应迅速、准确、敏捷和思路简缩,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因此,对小学生培养数感是项重要的任务。怎样培养数感呢?  相似文献   

18.
窦建国 《教师》2010,(23):83-83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小学阶段的数感主要表现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王秀芬 《新疆教育》2013,(10):135-136
歌手唱歌有乐感,画家画画有美感,舞者跳舞要有韵律感,学生学数学也要有数感。那什么又是数感呢?《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那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我就谈谈多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