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导孩子学会自己画 少儿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艺术精英教育。教师应更多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轻松愉快中发展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绘画是儿童大都有的潜能,并非少数儿童独有的能力。因此,儿童不需要教他们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画。  相似文献   

2.
在美术绘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意让孩子去表现他们眼里和心中的世界,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我常鼓励孩子在画面上“自由”发挥,让画面内容充实、生动,并富有创造意识和儿童的生活气息。特别是在“记忆画”教学时,我要求儿童首先回味一下他们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以及自己感到最难以忘却的事情;然后启发、引导他们,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通过美妙的想象,把它们描述下来,再看谁画得好,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丰富。  相似文献   

3.
俞佳 《考试周刊》2014,(81):193-193
<正>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愿望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孩子们都愿意,甚至无意识地用"涂鸦"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这几乎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然而,小班孩子虽然很喜欢绘画,但由于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因此画了不一会儿就开始厌倦了。怎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作画积极性呢?让他们在一节绘画活动中自始至终都保持兴趣呢?通过实践发现,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绘画内容,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孩子就会感到绘画活动本  相似文献   

4.
答:引导孩子在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去画自己发现的、思考的、理解的生活内容。如:在公园里游玩、野餐、划船的情景,自己熟悉的各种动物和动物表演,妈妈洗衣、做饭的场景等;启发孩子用感官去感受生活与周围的事物,去记忆诸多事物的“形、色、质、秩序”和“变化”联系,使得孩子好奇、求知和表现的欲望永不停息,画出对生活的体验:还可以引导孩子画从电视、电影里,书刊、画报上获得的故事情节、场景,来丰富自己绘画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一、对孩子们别出心裁的想法,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赞赏与配合,千万不可压抑打击。二、积极引导和鼓励孩子提问,并因势利导,抓好启蒙教育。三、要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良好气氛,使孩子们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四、培养孩子的荣誉心理,使他们懂得自尊,启发他们不断提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与看法。五、启发并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像力和自信心。六、鼓励孩子对事物进行新的不断探索,不停留在已知的门槛边而裹足不前。七、不恐吓孩子,不禁锢孩子的智力思维活动,尽量消除孩子没必要的恐惧心理。八、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捕捉他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6.
在未来社会,可能没有什么能力会像创造力那样和个人发展及事业成功息息相关了,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共识。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一些人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头脑灵活而且有良好的变通性,平时总是充满自信地处理与解决实际问题,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放弃。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就可以认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得比较好。创造力同其他能力一样,也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往往不体现在创造产品上,而是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重新形成新内容、新形象,从…  相似文献   

7.
一些家长在用识字卡片教孩子认字时,发现孩子对卡片上的卡通画更容易接受。如果把画盖住,幼儿原先已认识的字也会不认识了。孩子为什么喜欢卡通画呢?这是由他们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是与对事物的感知联系在一起的,而感知首先是由事物外形特征引起的。卡通画具有鲜明的形象,所表现的内容又  相似文献   

8.
当我把一组静物精心地摆放在那里等着孩子来画时,就等于是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他们只是被安排来画,而不是自己主动地选择内容来画“自己的画”。  相似文献   

9.
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不同于成人画.有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和形式,是儿童在探索和信手涂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出来的。这些画以成人的眼光来看也许不可思议.但当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往往会发现那是多么耐人寻味……当然评价儿童的画便成了解读儿童内在语言最直接的方式。教师科学地、客观地、公正地评价孩子,才能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地感受美、欣赏美。  相似文献   

10.
爱绘画并不是少数孩子的天赋,一般儿童都有爱画的特性,它是儿童自己对生活认识、感受的流露。儿童学习绘画对儿童健康发展有很大益处:其一,儿童绘画活动能促进儿童观察、摹仿能力。画中内容是各种形象的积累,这种积累是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人已亿、描绘。但许多儿童不善于观察、分析。这不是他们不具备这些能力,而是缺乏正确的引导,通过绘画,可以使他们慢慢学会观察,逐步培养一定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其二,儿童绘画活动能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与联想创造力。绘画与语言,是在以不同形式表达儿童的艺术想象,初学时儿童总要借助语言来补…  相似文献   

11.
袁学莲 《成才之路》2014,(13):87-87
幼儿时期以无意注意为主,在心理发展的特点上,思维方式是直观形象的。他们乐意去观察自己感兴趣、新奇的事物,并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火种和出发点。而教师应该从孩子发展的特点出发,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新课标在对本学段的习作要求中,很强调让孩子“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侧重引导孩子从纷繁复杂的素材库中提取最为新奇生动的内容来组织成文,并在此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具体、有序、个性化地表达。  相似文献   

13.
叶建红 《湖南教育》2003,(15):35-35
观察能力。观察是孩子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迸发创造力的基础。要从孩子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哪里有他们自己的乐趣,他们就观察得认真、仔细,画出来的画就具体、生动。孩子会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因此可让幼儿记观察日记,如季节的种种变化,时间的变化等等。在节假日,有大的活动场面,可让孩子现场观察,既整体观察看气氛,又局部观察看特征。动物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个性突出的大象、长颈鹿、猴子,往往最吸引孩子。可带孩子们到动物园去观察它们的不同形态、不同生活习惯,孩子会把它们比作人的家庭,画出来的动物就显得活泼可爱,也…  相似文献   

14.
杨红 《贵州教育》2010,(20):17-19
一、拓展视野,引导幼儿从美术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和认知的欲望 观察是进行美术活动的源泉,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在人的头脑中形成印象,为美术活动积累素材。小班初期的孩子,他们喜爱的是绘画的过程,对于画什么并不十分感兴趣,所以我并不急于教他们画什么,而是利用幼儿园内的自然条件经常让他们观察,引导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的形状、特征、色彩等,引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 新课标在对本学段的习作要求中.很强调让孩子“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侧重引导孩子从纷繁复杂的素材库中提取最为新奇生动的内容来组织成文,并在此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具体、有序、个性化地表达。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能够在幼儿阶段对其审美素质予以培养,还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认识世界,不断对新鲜事物表达自己的认知等,对于孩子的创造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需要根据孩子在感知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来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重点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并且针对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改善,不断提升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给孩子自由.还孩子本色.让孩子无拘无束地画、随心所欲地画是很多老师都希望看到的。而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在拿到画笔时常常会说:“老师,我不会画。”其实.他们也有热情想画好。可往往不知画什么、怎么画.即使画了也只是一些自己都不满意的涂鸦之作.这样时间一长就会使他们的绘画热情和自信心受到挫伤。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有必要对低年级儿童的绘画能力进行训练.使他们真正有能力,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画。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孩子自出生起就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在吸收着养料。在他们的周围处处都是新鲜的事物,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虫子也能抓住他们的眼睛,认真地看个老半天,并根据自己的想像来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孩子对昆虫有着不一般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路石 《家长》1999,(12)
美国家庭普遍重视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他们积极支持和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活动。支持孩子在家里办画廊。孩子在家里大多有自己的“作品角”,他们在墙上开辟自己的园地:有的在墙上挂有小画板,写写画画;有的布置照片以及一些汽车、飞机、球星或宠物的图片;有的用艺术字写名人名言、座右铭或理想等。家长鼓励孩子画想像画、科幻画,越是异想天开越好。  相似文献   

20.
美国有一所初级小学,走廊里陈列着一幅很有趣的画,那是一个由孩子的脚印组合而成的画面。每当有来宾参观学校时,校长总是很自豪地向来宾介绍说,这是一个学生在脚上涂了油彩,用力踩出来的。他认为这个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同一般,创造力不可估量,就把画郑重地陈列在这里,意在倡导一种创造精神,鼓励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位校长做得真好!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智慧,而创造力的基础正是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所谓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由于每个人的禀赋、经历、认识、体验不一样,他们的思维方式、状态、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