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桥娣 《广西教育》2014,(41):32-33
正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与指导写作同等重要。但传统的习作教学往往重"写"轻"改",或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改习作。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习作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权呢?"习作教学应当把教师的修改转变为学生的主动修改,让学生在反复修改的实践中提升习作能力。一、示范评改《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生修改习作前,教师必须进行修  相似文献   

2.
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目前,不少小学生的作文出现了“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甚至“千篇一律”的情况,而且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然。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法,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课标下学生的习作要求。在教学中运用写作共同体方式创建习作环境,进行习作活动,以协作、分享和评价为中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诱发学生习作动机,让学生乐于表达真情实感,提升学生自我写作的信心,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传统习作教学往往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学生的作文假话连篇、干巴巴,怎么也透视不出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习作教学至关重要,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更是让老师和学生非常重视的一件事,尤其在部分农村小学,有限的乡村教育条件,传统的教学理念、应试教育、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习作脱离现实生活,习作成了一些学生难以应付的事。小学习作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而信息技术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有效运用,能拉近学生习作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触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有效提升学生习作技巧和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的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笔者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所致。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下面浅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必须突破传统习作教学的窠臼,积极开拓习作空间,定位于更宽广的视野,走出习作教学小天地,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和活动为主线,让学生面向生活,自由创造,从而写出精彩的习作.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习作批改,学生没有获得多大的益处,老师却累得苦不堪言。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高度重视习作评价,利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唤起学生习作的兴趣,多元主体参与评价使学生体验习作乐趣,档案袋评价方式让学生享受习作情趣,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王秀梅 《宁夏教育》2023,(Z2):105-106
语文教学的难点是习作教学。传统的习作评价往往强调学生发展的共性,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能让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快乐,增强表达欲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相似文献   

12.
正提起作文,学生望而却步,教师绞尽脑汁。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立意到布局行文,费尽唇舌,但学生作文依然是空话连篇,空洞无物,让人失望。看到那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此中怎么也寻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原因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了学生个性,忽视了习作教学中对学生个性表达的尊重。因此,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多措并举,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  相似文献   

13.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只有深入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习作教学与阅读紧密相连,注重对学生内在情感的唤醒,开展富有针对性的语段练习,才能真正引领习作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的尴尬。提出要强化融合阅读,改变一直单打独斗的传统;注重情感激发,改变一味关注写法的传统;聚焦核心语段,改变始终整体构思的传统,等等习作教学方法,以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干篇一律,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丽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怎样让"怕"变为"爱"呢?《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兼顾这两点,让习作教学真正实现以生为  相似文献   

16.
吴纯 《海南教育》2008,(5):23-23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干篇一律,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丽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教师,笔者不断地探索,希望摸索出一条让学生畅写、乐写的更有效的习作教学之路。经过多年的实践、反思、总结,笔者认为创新习作教学,既要传承传统习作教学的精华,更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实际,更新作文教学的理念,敢于创新和突破,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作文教学既回归本真,又焕发青春;既教会学生,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然。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人文性,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习作教学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关注着人的成长。教师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发展思维,用"心"行文,写出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习作来。首先,人文化的习作指导要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于是一篇作文往往分两课时教学,学生要在八十分钟内完成拟稿、修改、誊写等任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传统习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特性,将其运用至小学习作教学中,帮助学生提取并找出习作中心主题,构思作文脉络和结构,筛选适用习作素材,选择习作表达方法,让作文写得更加有内容、层次、深度,增加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