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我国“创造教育”和“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曾激情地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他呼唤:“创造之神,你回来啊!只有你回来,才能保证参天大树之长成!”他的创造教育理论以生活为中心内容,旨在以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培养一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真善美的活人”。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的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在教学时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  相似文献   

3.
问:陶行知创造教育的起始和发展如何? 答:陶行知1913年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中就闪现着“创造”的光点。把创造引入教育领域,明确无误的是1919年,他提出“创造精神”,“创造的教育家”[1](P25)。把创造引入生活教育领域,明白无误的是1931年8月,提出“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生路”。“‘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一)行动;(二)思想:(三)新价值之产生”。[2](651)明确提出创造教育是生活教育的主张,是1933年,他指出做的三个特征是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句话既指出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又告诉我们:“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必须以语言为载体,必须在“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进行。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呢?  相似文献   

5.
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兴盛发达的动力,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创造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划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对学生成长很重要。教育家叶圣陶曾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培养而具备。那么如何从小抓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出于对超常人物的崇拜,创造一直被认为是天才的专利,“创造”一词几乎成为了科学家、发明家的同义词。然而,儿童能够创造发明吗?王灿明教授的新《儿童创造心理发展引论》(社会科学献出版社2005年9月)予以了肯定的回答。作指出:创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属于“狭义的创造”,而儿童的创造却属于“广义的创造”,相对于成人社会来说儿童的创造未必具有首创性,但对于儿童自己而言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突破性。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教学《黄河象》可采用以下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品读课文,发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四条写道: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生正处在由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过渡,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创造潜能的开发融入语文教学过程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是《学语文》2011年第3期一篇题为《逆向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的教学论文里的一句话。这句话有“硬伤”,引用张冠李戴了。这句话不是叶圣陶所说,而是陶行知所言。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而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张国建 《现代语文》2011,(11):55-5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创造欲望、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职责。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又一次提出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里的“创新”和“实践”就是强调创造教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创造教育呢?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现代教育者,我们应选择好“创造之地”,把握好“创造之时”来造就“创造之人”。《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教育的最大成功,在于“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孔子提倡并践行的“教学相长”,也是强调互动的教学原则。教师固然不能忘了“创造学生”的责任,但也不能忘记自身也需要再创造,包括让学生来创造。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想象因素,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规范高等教育的重要大法。《高等教育法》为依法治教、民主管理学校的实现提供了法律依据,也规范了高等学校的办学之道。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高等教育法》又以法律形式规定:“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切实依法保障教职…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宗旨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 ,音乐课程的价值体现的第二个方面是“创造性发展价值” ;视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并标明音乐创造因具有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使教学充满魅力。《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 ,在音乐课中 ,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 ,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 ,“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使他们的…  相似文献   

19.
李荣林 《湖北电大学刊》1993,(7):58-60,F003
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其诗画被誉为“五言之宗匠”和“南朱之祖”。北宋苏轼在《书摩诂蓝田烟雨图》中评王维的书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评论指出了王维兼用了诗人的构思和画工的布局的特长,诗画混成艺术正是王维诗结构布局上的主要特色。近人王国维《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指出:“绘面之中布置属于第一形式,而使笔墨属于第二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学校教育制度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把教育现象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教育家,总结了他们长期教育活动的经验,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思想遗产,在他们的言论或论著中,处处闪射着创新教育的萌芽。   一、重视不断创新,不断创造   早在 2000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指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句话显示出创造过程中有无相生的道理,可以说,创新的本质就是“有无相生”。《周易·系辞下》又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在这里“生”,乃是说“世界”并非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