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教师在执教《桂林山水》时说“上一节课,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朗读课,然后说说是不是真的甲天下。”  相似文献   

2.
我是这样教《将相和》的我讲《将相和》这一课时,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和单读的做法。在扫除字词障碍后,我对学生说:“你们爱听故事吗?”学生都说爱听。我说:“好,那大家就来当‘演员’吧!”同学们愣了,我接着说:“明天上课,就由同学们来讲‘将相和...  相似文献   

3.
追求"唤醒"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告诉,二是启发,三是唤醒。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努力追求第三个境界:唤醒。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为了激发学生自告奋勇地读课文,这样说:“我课前在家中练习读《庐山的云雾》,当练到第十遍时,我以为不错了,便读给我儿子听,儿子听了后说,不行。于是我又练了五遍,再读给儿子听,儿子说,这回有点像赵本山了。下面谁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敢与赵本山比一比。”话音刚落,同学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举手,读的氛围,读的效果不言而知。于老师不仅激活了学生内心深处读…  相似文献   

4.
《找春天》教学片断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时,我先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然后说:“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吗?是的,春姑娘来了,她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形象的语言把学生导入课中。“春就藏在我们的课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一边读一边感受春的气息。”  相似文献   

5.
那一次,我刚开始教《掌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课,便交发灵感,一下改掉了原来教案中的预设。我对同学们说:“大家预习《掌声》一文了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我以后,我便出示了本课的词语,检查了认读情况。接着,我要求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在这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说:“同学们,我们现在组织一次访谈活动。我是这篇课文的作者,你们读着课文想一想,有哪些问题需要采访我?”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真把我当作作者了: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有一个镜头在回放。那是在我上《西门豹》这课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时的一个情景:当时,我是借班上课,为了鼓励人人参与,人人动口,我叫了一位并未举手的男同学来扮演老大爷,读老大爷说的话。那位男同学害羞地摇了摇头,我亲切地对他说:“请你来试试,你肯定能读好。”他只是摇头,笑着说:“我不敢。”我耐心地说:“你肯定行的,同学们都相信你。”  相似文献   

7.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与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读过了.那么我们现在做两个练习,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说说《战国策》“策”字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蚊子的创新     
作文课,我要求同学们以《假如……》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要求要有情节和细节而且必须有创新。我把要求一说,同学们都很奇怪地看着我,因为大约一周前,我们刚写过这篇作文。而后,我问他们:“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生活,可你们的生活都一样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一样!”我又问:“请同学们再好好想想,我们是从同一个家门出来的吗?就说上学,有的步行,有的坐车,还有的让爸爸送,是不?”下边只听见笔和纸交织出来的“沙沙”声,我突然叫停,问:“你们都在写什么?”有的说,我在写《假如我是市长》;有的说,我写《假如我是老师》……我摇了摇头,怎么…  相似文献   

9.
【教学实录】上课开始,我试着问学生:“课前你们已预习了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你们喜欢这篇小说吗?”全班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喜欢!”“我和你们有同感,这的确是一篇值得仔细品读的好文章!”我接着征询同学们意见:“这堂课是我和你们一起学呢,还是同学们自己学?”很多同学说:“我们与老师一起学!”“好啊!”我温和地说道,“不过,我希望同学们唱主角,怎么样?”听了我的话,同学们便争先恐后地读起课文来。大约十分钟,同学们的读书声似乎戛然而止。我关切地问道:“同学们刚才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难处了吗?”有个女同学立即站起身,说:“老…  相似文献   

10.
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观察的动力,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提高观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观察更具有精确性。因此,在观察前必须先激起学生们的观察兴趣。例如:在学习《鸟》时,我首先问同学们,我们家中平时养的鸡、鸭、鹅是不是鸟有的同学说“是”,也有的同学说“不是”。两种意见争执不下,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说:“同学们请不要争吵,等咱们学完这节课之后,我相信同学们就一定能准确地判断它们到底是不是鸟了。同学们愿意学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学生心里都想…  相似文献   

11.
教师节这天,庆祝教师节大联欢结束后,我们回到教室。同学们意犹未尽,刚刚坐定,班长马慧莹就飞快地跑到讲台上,对我说:“老师,全班同学想为您唱一首歌祝贺节日,好吗?”我听了她的话,脑海中立即闪现出一首歌的名字—《感恩的心》。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全校一至五年级同时利用音乐课的时间教唱了这首歌。此时,同学们一定是为我合唱这首歌了。我高兴地说:“好!”  相似文献   

12.
上课铃响了,一个高个头蓝眼睛、金头发的老奶奶走进了教室。她就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外籍(jí)教师。只见老奶奶从容地走上讲台,微笑着对我们说:“amgladtomeetyou!”同学们也异口同声地说:“I'mgladtmeetyou,too!”开始讲课了,首先是对话练习,一连几个问题都被同学们抢答了,根本没有我的份。终于,机会来了,这次老师提的问题是“What'syouname?”老师的话音还没落,我便将手举得老高生怕老师看不见。老奶奶看着我心急的样子笑了笑,示意让我回答。我连忙站起来,得意洋洋地答道:“ThisisXiangYang!”我刚一答完,教室里就…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全国高考首次用“以××为重点”来考查“扩展语句”。在平时的练习中,同学们没有真正理解“以××为重点”,因而常常出错。   例: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 30个字。 (2000年全国卷第 25题 )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 同学们 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 我 歌声   练习过程中有同学这样回答 (以第一句为例 ):在毕业典礼上,我们班的同学们唱出心底的歌声。我们说这个答案是在扩展,但是没有以“歌声”为重点。到底怎样解读这个“以××为重点”呢 ?有两个方法:一是在“歌声”前加定…  相似文献   

14.
周二下午的第一节,我按往常的惯例进行开场白,“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为了配合教学组织大家观看了系列教育片《为了母亲的微笑》,今天这堂课我们上新的内容,请大家翻到《刑法》这一章……”“可是那个影片我们还没看完呢!”有个男生说,随即有人附和着“对呀,我们刚看到刘帅在监狱里的联欢会上表演节目,就打下课铃了”“老师,让我们看完吧!”学生们恳求者。可实际上那个节目己到了尾声,没有再看的必要。望着同学们期盼的眼神,我突然想听一听学生对这个故事的看法。我灵机一动:“你们觉得还没结束吗?”“对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你们认为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学生们窃语,“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是小作家,分成小组来设计一下故事的结局。”话音刚落,学生们雀跃起来了,安静的课室立即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5.
今天要讲《端午的鸭蛋》。在课堂上,我按照备课时的计划,先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分析语言特色,最后讨论课文末段的有关问题。可是刚把课文的三个主要问题(1、家乡端午节的风俗。2、家乡的鸭蛋。3、端午的鸭蛋。)讨论完,就有同学按耐不住心中的疑虑,举手发言了。他说:“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写得有问题。”我说:“有什么问题?”他又说:“你看吧,课文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可是文章的第一段用了那么多文字来介绍家乡端午的风俗,用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冗杂。”他的问题我在备课的时候也有所察觉,本来我准备放在这一课的最后来讨论这个问题,没想到这时就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既然学生很关注,索性趁热打铁,此时就让他们讨论吧。我就问:“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似乎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纷纷举手发言: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你们喜欢上语文课吗 ?我可是越来越喜欢上了。因为,我们的语文课,再也不是安安静静地听老师讲课了,我们要搜集材料,进行朗读比赛,还有当评委的机会哩 !  就拿《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来讲吧 !上新课以前,老师让我们搜集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回到家里,我认真翻阅《辞海》《少儿百科全书》《少年万事通》等书籍,并通过电脑进行了查找,搜集了很多介绍天都峰的资料。第二天一上课,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天都峰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东南部。”另一个同学接着说:“天都峰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奇…  相似文献   

17.
5分钟的奇效     
五年级四班有男生29人,女生21人。男多女少的班级本来就难管理,加上班里又有几个出名的调皮男生,这班里的纪律就可想而知了。已经有好几位科任老师告状了,怎么办呢? 这节数学课,上了25分钟后,我说“同学们,现在我们用5分钟的时问来讨论一个问题好吗?” 同学们都诧异地望着我,那眼神似乎在问:干吗呢?老师该不会又训我们吧? 我笑容可掬地说:“我们相处也将近一年了,咱们师生之间能不能相互指一指优点和缺点?” 同学们一听;马上活跃起来了,教室里响起了“行!”“好的!” 的应答声。 我接着说“咱们定一个规则 :我…  相似文献   

18.
师:同学们好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晚唐杰出的诗人、颇负盛名的文学家杜牧的《阿房宫赋》。 (板书:《阿房宫赋》杜牧 )上一节课,吴老师指导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扫除了文字障碍,疏通了文意,并复习了有关“赋”的知识,今天我们这节课是在同学们已经读懂这篇“赋”的基础上,上一节“文言文鉴赏课”,去欣赏《阿房宫赋》的结构之妙、语言之美。在欣赏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古今之人对它的评价。   〔投影〕   (元朝 )祝尧曰:“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 (《古赋辨体》 )   (清朝 )金圣叹曰:“穷其极丽,至矣尽矣 …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我上《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一课,讲到司马迁受酷刑时,有学生突然发问:“老师,我想问一下,司马迁到底受的是什么刑?”我一愣,学得“腐型”还是不要作太多介绍为好,毕竟不是很适合跟小学生尤其是女生讲,何况教材中也没有用“腐刑”的字眼,就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给这个问题画了一个美丽的“休止符”:“同学们,中国古代的酷刑有很多种,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查阅资料。”谁知下课后不久,语课代表小跑来告诉我:“老师,小飞在讲司马迁是太监,还说粗话,搞得同学们都在哄笑。”  相似文献   

20.
赵爽 《辽宁教育》2007,(12):36-37
一、先玩后写 先让学生尽情地玩耍、嬉戏,接着现场指导写作,让学生将玩耍嬉戏的过程写下来。如在上课前,对同学们说:“这节课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为了把这次作文写好,我们先不写,出去玩。”我将学生分成了两组,一组到操场捡白色垃圾:一组到低年级帮助小同学干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