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意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品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起点。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们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如何激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并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4.
陈钟慧 《学子》2013,(12):59-59
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此,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洪卫 《教师》2010,(36):60-6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世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的阐述中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说.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项独立的数学活动.是教学的目标所在。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思想品德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玉英 《语文天地》2010,(11):44-46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和核心。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事物,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说,“发现了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因此,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的小学数学,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其对数学问题理解的深度,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相似文献   

10.
孙艳霞 《成才之路》2009,(15):28-29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激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并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相似文献   

11.
一、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程的改革正在发展,新课程的核心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实现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数学课堂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因此我们教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型教学。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为目的,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找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架起问题的桥梁,让他们积极探索未知知识的世界。如果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谈不上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以问题教学为主线,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一个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一位伟人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巳,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教学中努力达成的目标。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长期训练,长时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一般要经历“敢问——会问一善问一好问”这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何沛灿 《考试周刊》2009,(34):96-96
《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作为小学数学的课程目标,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习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研究表明,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中以提问的方式巧妙引导,使学生善于自问、提问,有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能力,并在内心充满创造、创新的欲望。一、教师提问的意义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何秀芳  考传超 《考试周刊》2012,(68):152-153
创新始于质疑,知识源于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本文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角度.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重要源泉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突破口,也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思维可能性,却是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获得者,应鼓励学生对问题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我国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把“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问题意识”列为具体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活动过程中,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探索如何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新世纪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