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云南是我国地震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防震减灾工作始终是全省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省委、省政府历来都把防震减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隔震技术是40多年来抗震防灾工程领域最重大的创新技术,能使建筑受到的地震作用降低50%-80%,使结构安全性成倍提高,并能保护内部设备,使建筑地震后不丧失使用功能。同时设计得当,在高烈度区采用隔震技术,不会增加造价。特别适用于医院、学校、机场、通信、电力、交通枢纽等重要工程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建筑隔震结构的概念、以及隔震层组成、隔震支座构造进行了介绍,概括了隔震结构的发展及工程应用情况。说明隔震结构的应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隔震技术作为工程设计领域的新兴学科,具体涉及结构振动理论、综合控制理论、新材料科学技术等国际先进技术。隔震技术往往采用系列隔离与控制措施,减轻或抑制受到地震作用的建筑物结构的动力反应,进而实现结构抵抗外界的振动能力的提高,同时实现建筑结构安全性与舒适性的提高。文章着重介绍既有框架结构加固方面隔震技术的应用,以期实现建筑结构抗震设防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云南科技管理》2015,(4):70-72
云南是中国内陆地震的多发区,在云南推广建筑减隔震技术对于提升建筑结构抗震水平和节约工程造价具有重大意义。建设减隔震技术是在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由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组成的隔震层,通过改变结构体系震动特性,延长结构周期。云南减隔震技术研发与全国同步。1993年,云南省地震工程研究院等单位承担的"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隔震橡胶支座开发研究",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从实证上说明建筑减隔震技术具有经济实用性。建筑减隔震技术,技术成熟,可使建筑物节省造价,只要采取适宜的推广模式,就能实现以科技应对自然灾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2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典型隔震钢结构建筑的介绍,说明了隔震技术在钢结构中应用也具有隔震结构的优点,即延长了结构基本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并满足特殊的建筑功能要求,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23)
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减震效果理想,原理简单,与传统抗震结构相比,有着突出的优势,已经被人们接受与认同。该种技术最早起源于日本,随后在各个国家中都得到了普及性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就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主要阐述了建筑隔震结构的定义、隔震层组成、以及隔震支座构造等内容,介绍隔震结构的发展、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在土木工程施工中也必须要将抗震性能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目前,土木工程的结构减震是防灾减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对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建筑在受到地震灾害时所受到的破坏就会降到最低。本文主要对这一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说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隔震建筑大量采用的是板式橡胶支座,其生产工艺和设计方法较为成熟;旨在提高橡胶隔震支座阻尼的高阻尼橡胶支座目前已经普遍应用于桥梁工程,铅芯支座因铅对环境的污染已被高阻尼橡胶支座所代替,滑动隔震支座在一些工程中与橡胶支座联合使用构成混合隔震,隔震效果明显,但设计缺乏规范的支撑。未来隔震技术将会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建筑工艺的完善以及建筑水平的提高,现在建筑施工中大量采用橡胶支座基础隔震。但由于楼层高度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基础隔震逐渐难以满足结构的抗震要求,所以文章提出双层隔震的设想。双层隔震,采用在原有基础隔震的基础上,于楼层中间再添加一层橡胶隔震支座,以达到进一步削减地震的破坏作用。文中采用三种模型:无隔震结构模型、基础隔震结构模型、双层隔震模型,分别施加同一地震荷载,比较三种模型的反应,对双层隔震的效果进行分析。经过对比研究发现,采用双层隔震的结构在抗震性能上明显优越于基础隔震结构,其性能优化相当于无隔震结构添加基础隔震后的性能提升,适宜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震害表明,地下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并不一定安全,比如建造在场地条件突变处的隧道、竖井等,在地震情况下的安全性仍然需要引起重视,针对这些具有潜在地震灾害的地下结构,采用隔震技术来提高其抗震性能的尝试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2.
“建筑工程抵御大地震灾害综合应用技术研究”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具体承担。项目旨在通过研究大地震下建筑工程抗倒塌关键技术、震损建筑的抗震鉴定加固关键技术、建筑抗震前沿理论与技术、抗震技术集成和示范,切实提高我国建设工程领域抗震防灾的水平,完善我国建筑安全设计的标准规范体系,制定我国震损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和加固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某历史保护建筑由于承载力不满足要求,且受到地铁振动的困扰,严重影响其正常使用功能,对其采用叠层橡胶支座进行隔震加固。对隔震加固的施工方案及流程进行介绍,着重对隔震加固中的地基托换关键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为现行隔震加固施工技术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今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已经日趋完善,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社会公共性基础设施的桥梁也十分普遍,桥梁建筑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堵塞的问题,方便了人们出行,并且桥梁这种大型建筑的投资是十分大的,作为危机管理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的桥梁应当具备较强的抗震性能,才能有效地减少地震后的损失。本文简单概括了桥梁设计中隔震设计的意义,阐述了桥梁隔震设计的应用和原则,就如何提高隔震技术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我国目前也在进行大规模化的桥梁建设,我国对跨越强震区桥梁的建造和桥梁的抗震功能等进行了格外的关注,我国在桥梁方面的减隔震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其可以在近几年的桥梁工程当中充分地看到。本文对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在桥梁结构设计当中对减隔震技术进行深入的掌握与了解。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强震作用下连续梁规则隔震桥梁的失效机理,对连续梁单墩隔震桥梁模型进行了初步的失效分析。对该模型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支座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单元模拟,桥墩采用杆系单元模拟。分别计算了隔震支座及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极限变形限值。通过输入不同地震动峰值研究桥墩和隔震支座的变形趋势。研究表明,在遭受PGA=1.5g的地震时,隔震支座先失效,隔震层位移达到500mm,桥墩虽进入塑性,但未失效。说明在应用隔震支座时其砷桥墩的隔震保护能力是较强的,同时在桥梁减隔震设计时应加强隔震支座的极限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房屋结构抗震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和不足,本论文对层间隔震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首先简单分析了层间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层间隔震结构的简化设计,给出了层间隔震结构的设计计算,据此进行了隔震结构简化设计步骤,对于进一步优化层间隔震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震不仅会对建筑物的使用造成影响,而且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所以隔震减震,避免震害是现代建筑建设的重要任务,隔震减震在现代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对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的问题与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高层建筑隔震结构对高层建筑抗震能力的作用,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固定高层建筑和隔震高层建筑进行了模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结构的固有频率随着阶数的增大而增大;隔震结构的隔震层消耗了大量的隔振能量;通过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间设置足够安全可靠的隔震系统,形成柔性底层,使建筑物与基础隔开,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少输出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大幅度降低建筑物对地震的影响;隔振节点加速度明显降低;隔震后位移发生微小的减少。由模拟结果可知,地震破坏以水平破坏为主,震烈度决定了建筑物的破坏程度;隔震层吸收了地震中大量的能量,隔震上部结构绝对加速度明显降低,基础隔震体系能够降低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因此人们对现代建筑的质量和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随着近几年地震灾害频发,人们对建筑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性认识也进一步提高。而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的结构形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性能和质量以及稳定性。建筑主体结构是当前建筑工程结构中的重要部分,该结构能够使建筑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建筑主体结的施工质量,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建筑主体结构的研究,然后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施工方案,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