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雅与俗是文学的两种类别,两者是一种对立互补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一个 双向互动模式:雅的俗化,俗的雅化,以及俗走向雅,再由雅走向俗的循环。雅俗互动的结果是,雅俗界限的模糊,产生了一种“两栖文学”。  相似文献   

2.
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的关系是近年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它引发了对于雅俗文学界限、内涵、价值和评价体系的重新思考.传统的"雅俗对立"观在理论批评、创作实践、语境转换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不足.摒弃扬雅抑俗的传统观念,以互动共生的整体观来考察文学系统,是当代文学格局的必然性变动.  相似文献   

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魅力即在于作品语言的无限度的张力。白先勇作品的艺术魅力也得益于小说语言雅俗化与简练化的张力之美。  相似文献   

4.
等效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实践与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庆辉 《教育探索》2007,(10):51-52
一、文学翻译中的审美等效问题 根据等效翻译理论,翻译的最终目标是效果对等.据此,以审美属性为基本属性的文学文本的翻译就必须紧紧围绕文本审美效果的传达来进行.一般的文本强调信息的准确性,表达的清晰性,而文学文本的基本目的却是审美.审美属性是文学文本的基本属性,所以文学文本的叙事和描述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传递信息而在于文本阅读的综合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作为一代之文学值得我们去深刻探析,其作品的雅俗共赏性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大亮点。元代文人在雅俗文化交错融合的影响下创作了元杂剧,又因元杂剧中人物形象的雅俗叠加性推动了雅俗文学的进一步融合。特定时代的特定文学使得我们从作品和社会文化两方面来看其雅俗复合现象。  相似文献   

6.
文本与视觉艺术在某些语境下可以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得文本与视觉艺术产生了互相阐释互相呼应的可能性.这种打破学科界限综合研究的思路可以为探索文本或视觉艺术的更全面内涵取得新的向度和维度.爱尔兰最著名的威康·巴特勒·叶芝与杰克·巴特勒·叶芝兄弟的作品均不可忽视地涌动着这两者的融合和交汇.在文化诗学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共鸣的观照下,关注威廉·叶芝诗作中的绘画因素,剖析杰克·叶芝绘画中的文学韵味,这样的阐释及相关结论无论是对叶芝兄弟的研究还是对文本与视觉艺术关系可行性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刘丽芳 《教师》2016,(5):18-19
雅、俗是文学史上历久弥新的问题,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两者有对立互补的关系。从中国文学的发展来看,文学的雅和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双向的互动过程,因为存在雅文学的俗化,以及俗文学的雅化。本文首先指出了传统文学的雅俗之辩,之后研究了雅俗文学的互动问题,最后指出了要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文学的雅俗关系。  相似文献   

8.
雅俗文学之间一直有一个中间地带,并通过这一中间地带实现其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多种矛盾运动的结果。这些矛盾运动大体表现为3种形式:接受者之间文人群体与大众群体的矛盾运动,作家与文本间的矛盾运动,文本与读者间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9.
90年代初以来,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社会文化发生、经历了历史性的重大转型,审美文化也不例外,当代文学中经典文本的匮乏以及以“经典”的颠覆和消解;文艺关注和描写的对象世俗化、生活化;雅俗界限日趋模糊甚至消失,便是其中极为引人注目的几大特征。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文化系统发生根本性变革、文学被重新定义的年代。这一时期,文学的雅俗碰撞尤为激烈,雅俗内涵变化尤为频繁。从《新小说》到《玉梨集》,从《小说月报》到《礼拜六》,从京派到海派,每一次文学雅俗身份的重新确认,都是文学对自身的一次再定义,是该时期文学价值重建的一种方式。正是这种雅俗制衡,构成该时期中国文学的阶段性演进。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美国的超验主义理论崇尚直觉,强调自然界是神对人的启示,人可以从自然界认识真理,达到精神和道德的完善统一。梭罗把超验主义的原则作为自己的哲学理念付诸实践行动。《瓦尔登湖》以梭罗两年多的亲身经历为主要内容,宣传大自然的美好,批判工业文明的消极影响,呼吁人们回归自然,找寻生活的意义,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他的主张最终突破了超验主义思想的局限,开启了美国自然文学和生态文学的先河。书中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与实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12.
由杨春时、俞兆平、黄鸣奋三位学者合著的《文学概论》在“新时期”众多的文学理论教材中独标一格,其最富于创造性的是对《文学概论》要讨论的对象——文学的本体,进行了多层建构,打破了长期以来对文学本质的单一的解释,使文学本体呈现为立体构成,“文学”的形象因而由模糊变得清晰。由多重文学本质、多样文学功能、多种文学类型构成的文学本体论,在文学实践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开展文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这样的文学本体观,有利于我们根据社会和人的需要确定文学活动的取向。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生态不平衡的现象经常出现,文学专制时有发生,与缺乏科学的文学理论的指导,尤其在文学的本质功能方面缺乏理论自觉有很大关系。多重的文学本体论,为新世纪的文学修造了一座立交桥,严肃文学、通俗文学与纯文学可以各行其道,奔向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当下琳琅满目的“书海”里,“文学选本”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特别是现当代文学“选本”,不仅不同的文体、流派、主题、时期、年度的作品选源源不断地大量涌现,而且因为作家、题材、选文的现实性以及市场机制的驱动(如排行榜)也显现出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和标示着文学及其市场化的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论文从教科书的“选本”角度契入,联系编选实践对之做延展性的思考,以期将问题的探讨拓宽并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代传记文学并不是呈直线发展的。由于社会的变革和受外国文学的影响,使得我国近代传记文学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从突出传主的个人功业向突出传主的个人性格转变,从摹仿史传文学向学习西方传记文学转变,语言上从古典的文言转向浅近的白话,篇幅由短篇转向长篇。  相似文献   

15.
在视觉文化冲击下,基于经典文学文本改编的电影制品开始被大量地引介到高等院校的英美文学课堂上。作为文学课程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文学电影所独有的跨学科、视觉化、听觉化等特点,可以使传统、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但培养学生解读英文原著能力的教学目的以及英美文学教学中课时严重不足的现实限制了以影像为核心的经典电影在文学课堂上的无限利用。本着"扬"弃"并重的原则,在教学中,要依据英美文学特质并摘取经典电影的精华部分,结合有度以达最佳教学效果为根本,大胆创新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文学研究可以从文化研究对文化产品生产过程的个案式研究中借鉴可以利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注重对一件文化产品生产过程以及生产过程不同阶段之间的接合进行研究。根据这种方法,《红岩》研究的一个目标就是详细挖掘和梳理小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细节,井发现生产过程当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不同阶段之间的停顿和继续、断裂和“接合”,进而发现生产过程发生停顿和断裂的内在原因以及得以继续和“接合”的外部条件和偶然机缘。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红岩》生产的全部过程,也同样是由几个不同的中间有断裂的部分组成的,这几个部分的“接合”产生了生产过程的全部秘密或复杂性,让我们认识到即使是作为官方文学的“革命文学”的生产也并不是“必然的、注定的、绝对的和必需的”,而是由种种历史条件和偶然机遇的结合促成的。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的出现和勃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具有自身的特质.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神性主导品格,网络文学更多地具有物性、世俗性的特征,显示出了空前的民主性;网络文学显示出了鲜明的“超文本性“;当前的网络文学在题材内容、物质载体、思维方式、创作态度和审美趣味等许多方面同传统文学有很大的差别;网络文学作品的物化过程体现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生产“的显著特征,有别于传统文学的诗性--仪式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自《诗经》始,中国文学素有"兴农"、"乐农"、"悯农"的传统,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描写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文学在表现农民苦难、农村凋敝、乡村批判、农民的觉醒与反抗、农民进城等五个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赵树理创作的个性特征可以得到清晰的体认:始终立足于黄土地,与农村、农民保持着血脉相连的关系;致力于表现农村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表现农业生产方式、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这一过程中农民的命运与心态的变化;反映出带有晋东南特征的农村社会伦理状况,表明了国民性批判线索的历史性超越;执著地追求乡野风格,其作品带有浓郁的乡土趣味。赵树理是现代文学史上从精神内涵到文体形式、审美风格整体上最能代表农民的作家。赵树理对于当今文学创作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新文学和新时期文学都是政治大动荡中,为寻求文学的解放和自由而发生的,都是大变革、大转型之中的文学,且都具有开局的性质。但是,前者具有政治、思想、文化、历史全方位的视野,而后者的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反思文学却是囿于政治的眼光,缺乏历史的观照。寻根文学和朦胧诗虽有历史的视野和中西方的观照,却又缺乏政治的热情和参与精神;前者描写的是具有历史和社会意义的问题、性格和心态,后者的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反思文学的视点却只是政治路线,而寻根文学和朦胧诗却又往往囿于文化方面。总的说来,五四新文学的胸襟要比新时期文学宽阔得多,因而它的影响也要大得多。由此说明,我们的作家不但要有对于国家前途的牵念,还要有纵观历史、眼望世界的气概,当然还要坚持文学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20.
普希金的历史文学追求“历史的真实”:刻画真实的历史人物,讲述真实的历史事件,追求真实的历史细节,力争对历史现象作出符合历史全局的评判。同时,他的历史文学又遵循文学的逻辑和规律,追求“艺术的真实”,运用必要的虚构来传达一定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