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岁末,由中科院院士主持发布的首部《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把深圳的城市发展潜力排在大陆首位,广州则位居京沪之后列第四。深圳的城市发展“真实能力”也排在广州前面。  相似文献   

2.
论文围绕城市运行体征指标体系及其有效的评价方法,开展了以下研究内容:首先,总结和部分完善了基于顶层设计城市运行体征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专家系统模型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城市居住环境、社会公共安全、社会保障体系、市场经营运行等6个维度,包括17个要素、25个指标,构建了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最后,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大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作了比较详细的对比分析和研究。从城市运行综合指标的评价结果来看,城市运行体征健康优劣由高到低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  相似文献   

3.
信心深圳     
《200l--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深圳的城市发展潜力居中国大陆之首!一项对深圳市民的民意调查表明,有64.1%的人对深圳未来充满信心。种种资料显示,二十年的发展给深圳打下了雄厚的基础,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深圳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深圳市市长于幼军更是掷地有声,只要深圳人不抛弃深圳,谁也抛弃不了深圳!  相似文献   

4.
课题组运用聚类分析法从捐赠总额、志愿参与率、万人拥有慈善组织数、受益规模等4个方面对沿海地区15市的慈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述15个城市的慈善事业发展状况可以归为4类。第1类是慈善事业发展状况最好的城市,包括上海和深圳;第2类是慈善事业发展状况较差的城市,包括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常州;第3类是慈善事业发展状况一般的城市,包括沈阳、南京、无锡、昆山、宁波、绍兴、厦门;第4类是慈善事业发展状况较好的城市,包括大连和广州。为了提升城市慈善事业发展水平,属于第2类和第3类的9个城市要以上海、深圳、大连、广州为榜样,积极学习好的做法,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5.
邹建洲 《科技风》2011,(10):209
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地铁的发展。在当前的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几大城市的地铁交通的发展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通过对中国主要城市地铁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从城市地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城市地铁时代的到来。且提出了我国城市地铁交通的路线设计方案,以促进地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是台商最早投资大陆的"根据地",然而,据近两年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关于"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见附表)的报告显示,深圳、东莞的排名均在倒数几位,其中,深圳2000年度投资环境在33个评选城市中位居29名,投资风险排倒数第一;2001年度投资环境在44个城市中排在39位,投资风险排在41位.而以上海、苏州为首的"长三角"虽然在吸引外资上慢一拍,但在整体投资环境的营建上却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7.
为探清广东省城市创新能力空间格局,通过构建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指标体系,分析广东省21个城市20年的创新能力空间格局及演变,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城市创新能力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广东城市创新能力分布呈现出愈来愈典型的幂律分布特征,珠三角的深圳、广州等极少头部城市创新能力极高且趋于极化,粤东西北地区的尾部城市创新能力较低、这类城市占绝大多数且其创新能力差异趋小;广东城市创新能力空间不平衡在扩大,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地区间差距在扩大,而且珠三角地区内部差异迅速扩大所贡献的比重在增加;广东城市创新能力出现“俱乐部集聚现象”,表现出以深圳、广州为核心,周边城市创新能力逐层递减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也影响了本地创新能力。研究结论为促进广东创新能力平衡发展和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事件近日,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显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宜居指数排在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前10名,而北京和广州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第二名。在2015年8月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的全球宜居城市排名调查中,北京以69名排在入选的中国内地城市的首位。为何一年不到,北京的宜居性竟然垫底了?  相似文献   

9.
从全国来看,我省普通高中在校生数排在全国的第21位,比全国的平均数少5.49人,比江苏省少20.31人,比浙江省少23.38人:从全省来看.我市目前有省一级优质高中4所.市一级优质高中4所,在校生总数8615人.占全市在校生比例的57.63%.与广州、深圳、佛山等珠江三角洲城市相比也有差距。  相似文献   

10.
深圳二十多年的城市发展历程,不仅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个缩影,而且经历了相当于国内外不少城市几百年所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张亚京  迟国泰 《科研管理》2019,40(11):46-56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是指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民生和生态等多方面间的协调状态。本文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科技进步、资源环境这4个准则方面建立了包含36个指标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集对分析方法,将不同单一评价方法对最好评价排序的同一度和最坏评价排序的对立度结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统一城市评价结果,解决变异系数赋权、离差法赋权等不同评价方法排序不一致的问题。本文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实证样本,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副省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优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沿海城市较内陆城市排名靠前。其中,深圳、广州、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名位于前三,沈阳、长春为于末二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广州、深圳、珠海三城市软件产业发展状况作一综合比较并分析差异与三城市软件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依据2012年城市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年度保费收入规模和年度保费收入增长率等影响城市保险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对211个地级以上城市保险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定,首都北京位列第一,直辖市上海位列第二,改革桥头堡的计划单列市深圳超过所有省会城市位列第三,省会城市成都、广州、南京、杭州、西安分列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九,经济大市苏州、东莞超过了其他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分列第八和第十。  相似文献   

14.
城市品牌是一座城市巨大的无形财富,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城市品牌系统的内涵非常丰富.从提升广州城市品牌形象的角度来研究提升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方法,提出了增强广州城市的理念识别、优化广州城市视觉识别和提升广州城市行为识别三个方面的多条建议,为广州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提供了一个可以操作的框架和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短短20年间,深圳已经由一个边陲渔村迅速发展成为主要的高科技产业城市之一。但是,作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新兴城市,深圳特区政策倾斜优势日益弱化,内忧外患正逐步动摇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城市地位。为了进一步加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深圳市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来解决问题,创建公共实验室就是其一。  相似文献   

16.
深圳离国家创新型城市有多远? 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刘应力坦承,虽然创新型城市的指标体系还有待研究,目前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说什么时候能够建成创新型城市,但是“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深圳距离创新型城市还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广州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实效,首先通过比较分析法总结广州与国内外代表性城市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情况上的差异,然后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法分析广州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在顶层设计、服务场景、产业生态、数据治理及基础体系5个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构建由战略体系、运行体系、基础体系3个层次组成的广州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整体框架,并结合上述具体问题提出广州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熵权法对2008-2017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进行测算,研究和对比4个城市近10年来经济发展质量的演变趋势,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对各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索。研究发现,相对而言北京市经济发展质量在4个城市中始终保持最高,广州市经济发展质量较低;2017年,北京市经济发展质量达到较高水平,其他3个城市均达到中等水平;人均GDP、消费占GDP比重、RD经费投入强度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对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较大。基于影响各城市发展质量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能值和DEA的中国城市新陈代谢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涛  蔡建明  倪攀  杨振山  温婷 《资源科学》2013,35(11):2166-2173
本文运用能值理论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系统研究了2010年和2000年中国31个案例城市的新陈代谢效率特征及发展机制。结果显示,中西部城市的非可再生资源能值占系统能值总量的比例较高;而上海、北京、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则以进出口能值为主要构成成分。2010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沈阳、西安、杭州和海口8个案例城市达到新陈代谢效率的DEA有效,其它23个非DEA有效的城市中,绝大多数的非可再生资源投入冗余率、废弃物投入冗余率和出口改善率有待提高。此外,对城市新陈代谢效率的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城市化、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要素对于城市新陈代谢效率具有较为显著的正面影响,未来应有的放矢地从以上方面调控城市新陈代谢效率。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分析——以上海和深圳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内在的路径和模式。上海和深圳是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典范,在城市创新战略和驱动要素方面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在构建完整的城市创新体系的基础上,以上海和深圳为例,对两市的城市创新战略和驱动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上海模式和深圳模式,可以为国内其他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