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1条文献集邮文献集邮是收集、研究、展示、赏评、交流集邮文献为主要内容的集邮方式。集邮文献包括集邮者适用的、涉及邮政、邮票和集邮活动,以及与此有关的任何一个专门领域的所有传播物和资料,包括国内的和海外的、正式发行与非正式发行的、印刷的和非印刷的。  相似文献   

2.
正《集邮博览》复刊后即开始连载《邮票档案选登》(以下简称"档案"),这对推动中国邮政史及集邮学术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邮票史》中也引录了大量的邮票档案(以下简称"引录")。笔者发现,《邮票档案选登》与《中国邮票史》(七卷)(以下简称"七卷")的相关引录有不一致的情况。如:邮政总局1950年1月23日发供字第6/195号《关于修改邮票图案制版付印事项的指令》,《集邮博览》2008年  相似文献   

3.
《林氏邮票新闻》是名的集邮周报,除了每周用60页的篇幅报道美国和世界各地的重要集邮新闻、发表集邮评论、公布集邮信息、刊登集邮广告外,主办还出版发行了许多优秀的集邮书籍。其中,按年度发行的《林氏美国邮票年鉴》(Linn’s U.S.Stamp Yearhook)(以下简称《年鉴》)受到资深集邮的普遍好评,成为美国邮票的永久性档案和研究美国邮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邮票事业是在继承根据地人民邮政、邮票事业和吸收改造中华邮政、邮票事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9年10月8日新中国发行了全国通用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标志着新中国邮票事业的开始。为充分发挥邮票档案的作用,服务邮政改革、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中国邮政文史中心将《新中国邮票发行档案选编(1949—1955)》编辑成册,所选档案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5年中国人民邮政、邮票发行档案(包括已发行和未发行的邮票档案),主要内容为邮票的选题、图案的选定、邮票的设计、印制、发行等。这些档案如实地记录了当时邮票发行工作的全貌。《集邮博览》借复刊之际开始连载《邮票档案选编》。这些邮票发行档案是首次较系统、较完整的向社会公布,也是新中国初期邮票档案的解密。总之,邮票发行档案较全面地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邮政邮票发行的整个过程,这一时期邮票发行档案的公开,对新中国邮政史研究、集邮学术研究都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当前邮票发行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我们相信,关注中国邮票史的读者可以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法国邮政对邮票的分类,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分为纪念、特种、普通邮票,而是按邮票的受众分类,使每一套邮票的发行都有明确的指向,做到有的放矢,弹无虚发。为了推进集邮的发展,使用邮票作为交流媒介,并创建成功的邮票营销模式,法国邮政在2009年6月出版了一本《集邮宪章》。它是法国邮政与集邮社团、集邮媒体合作制订的有关法国邮票发行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6.
“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有口皆碑,在集邮界成为一句名言。举凡在集邮收藏,抑或集邮学术研究获得成就者,无不得益于博览集邮群书(包括相关的文献史料、图书资料)。成功的集邮家、邮学家、必然也是一位孜孜不倦阅览、收藏、研究集邮图书资料的集邮文献收藏家,因  相似文献   

7.
"文革"十年,不堪回首。当时集邮作为"资产阶级嗜好"和"封、资、修"活动,属"革命的对象"被批判禁止。"文革"开始后,集邮公司被勒令停业、集邮刊物停刊;一批邮票设计师靠边站。在我国发行的836种邮票中,除少数革命题材外,其他一律停止出售与使用,有729种被销毁。原中华邮政时期的多数邮票也属清除范围;所有外国邮票,包括东欧"修正主义"国家的邮票11.5万枚和伪政权邮票亦销毁。对国家库存的档案、资料及其珍贵邮票,包括清代大龙、小龙、万寿等23种、数以万计的珍邮通通烧毁;最最令人痛心的是1953年邮电部派吴凤岗等赴英国接收原国民党政府遗留伦敦的各种邮票原票和776枚红印花原票,亦未逃脱厄运,均化为灰烬。在"文革"破四旧时期,抄家是家常  相似文献   

8.
集邮九问     
沙子芬 《集邮博览》2009,(12):10-11
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你最钦佩的集邮家?我是一名邮票档案工作者,1973年10月,从"干校"回京后到邮票发行局资料室工作,负责邮票档案的清理、研究。当时邮政部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经手邮票工作的职工不能集邮,以防公私不分。由于工作时间长了,我对集邮  相似文献   

9.
按照《中国集邮大辞典》的解释,集邮文献是指"有关邮品、集邮活动的各种信息载体"。包括集邮图书、集邮报刊、非集邮出版物上的集邮资料以及与集邮有关的文件、照片、电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按照信息符号的形式分类,集邮文献可以分为文字与音像两类。  相似文献   

10.
邵林 《上海集邮》2010,(6):34-34
邮票目录是最重要的集邮工具书,也是最基本的集邮文献,但与邮票图鉴相比,邮票目录就像是普通中学上音乐课时使用的简谱,邮票图鉴才是大师级艺术家谱架上的曲本。那么,邮票图鉴与邮票目录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1.
“惠我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这句传统而又经典的哲言,重新感悟和引导着当代的集邮者。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集邮文化活动向纵深和高层次发展,“文献集邮热”持续升温。文献集邮,已成为我国邮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集邮文献与文献集邮  相似文献   

12.
复旦大学于今年2月到7月开设了“集邮入门”公共选修课,按优先录取高年级同学的原则,第一期录取了43名学生。该课程由文物博物馆学院杨植震教授执教,教学内容包括邮票,邮票鉴定,邮票的保存,其它邮品,集邮文献,邮集,邮市等,重点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历史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克东编著的几部新作摆在我的面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使人心舒神怡。我很惊异中国文史出版社能为克东同期出版4部5册集邮图书,它们是《中国美术家与邮票》上下册,《中国摄影家与邮票》、《中国邮票经典》和《集邮故事》。我也很佩服克东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撰写出像《中国美术家与邮票》、《中国摄影家与邮票》这样湟湟大观的资料性集邮文献来。  相似文献   

14.
集邮界有句名言: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倘若没有集邮文献资料的搜集,倘若没有集邮报刊供阅览,倘若没有集邮图书出版,要进行邮学研究,将会收效甚微。由此, “惠我以邮识”的说法日益为邮人所接受。集邮文献的范围较广,大体可分为:集邮学术专著、集邮工具书、邮票目录和图鉴、邮政和集邮史料、集邮普及知识读物和专题邮票图集、图册等。笔者对集邮学术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人们在议论或批评国家 邮政的邮票发行政策时,常常提到 "集邮邮票"一词。不少人不知道这个 称谓"何时冒出";也有人考证它最早 出自1989年的邮政内部文件。"集邮 邮票"成为人们讨论集邮兴衰时关注 的焦点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制定文献集邮评审规则的背景根据《FIP集邮文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中的定义:“集邮文献包括集邮者适用的、涉及邮票、邮政历史及其收藏,以及与此有关的任何一个专门领域的所有印刷的传播物。”FIP对集邮文献的展出有着一系列完整的展出和评审规则,但展出者规定只能是“展品的作者、编撰者、编辑、出版商、赞助机构或社会团体,或任何对展品享有版权的个体。”至于个人所拥有、所收藏的不享受版权的集邮文献,则不能参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邮票博物馆是汇集我国邮票及相关文献的收藏、研究、交流、展示于一身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邮票博物馆收藏了清代、民国时期、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的邮票资料和相关档案,新中国成立后邮资票品的原图、原版、样票及发行档案和相关文献。另外,还保存了中国与万国邮政联盟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换的邮票。馆藏总量30多万种,上亿枚邮票,其中包括大量的珍品和文物。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7月16日至17日,由全国集邮联学术工作部、江苏省集邮协会、南通市邮政局主办,南通市集邮协会、(江苏)文献集邮研究会承办,《集邮博览》文献集邮联谊会协办的2005全国文献集邮论坛在南通举办。全国集邮联常延廷副会长、许孔让副会长、刘佳维副秘书长等集邮界领导、专家和文献集邮爱好者120多人与会,并参加了“南通博物苑”邮票首发式、集邮文献调剂交流活动和(江苏)文献集邮研究会年会。  相似文献   

19.
文献集邮联谊会于2003年1月11日接到重庆会友陈京的电子邮件,获悉重庆市文献集邮研究会将于1月20日在重庆市邮票公司会议室召开成立大会。集邮博览杂志社主编林轩代表杂志社及文献集邮联谊会向重庆市文献集邮研究会致贺词,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20.
邮票被誉称为国家名片,而其中的纪特邮票,以其精心设计和一次性印制,随时载录国内外重大事件、重要节日、重点题材,更被形象比喻为方寸间的大百科全书。一部纪特邮票集,就是一个国家的编年史,一个国家的博物志,一个国家的风俗画,一个国家的民族卷。在世界集邮史上,集邮活动的长足发展,正是由于纪特邮票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同时也带来了集邮方式的巨大变化,集邮从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变为以传统类型为核心,专题、极限、文献等多方式、多范畴并存的综合模式。反过来看,集邮方式的变革与集邮活动的发展,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