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断裂现象已成为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断裂现象尤为引人注目。文章从分析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断裂的现状和外在表现入手,着重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其断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体,他们的网络道德和道德行为表现值得关注。本研究使用抽样问卷调查法,探讨了225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网络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现: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社会道德准则总体一致,其道德信念对现代德育的目标与要求的接受程度较高,但大量存在的网络失范现象一定程度干扰了德育客体对部分社会道德准则的再认效果,使其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并不坚定,在道德行为选择上存在诸多与现代德育目标背离的现象,趋于功利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认为在大学生道德行为中存在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知与行是分离的。针对这一问题,着重分析了大学生认知与行为偏离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生在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的,也受到了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致使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较为严重.本文针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失范问题,在合肥市部分高校进行调查.指出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特点,以及其存在所产生的危害性,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民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413名大学生网民的调查,勾画出当前大学生网民群体的上网习惯、目的和对网络的认知状况。据分析,网络的学习功能未被充分利用、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及认知上的误区是当前大学生网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切实做好校园周边网吧环境的整治工作,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力度,加快针对网络犯罪的立法进程,开展网上道德行为教育,构建网络主流文化,塑造网上精神家因是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浅论当代大学生认知与行为的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中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的 ,知与行是分离的。针对这一问题 ,探讨了当代大学生认知与行为的偏离的现象及根源 ,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就是加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文雯 《文教资料》2013,(1):84-85
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分离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文拟对大学生"知行分离"的现状进行考察,并分析导致"知行分离"的原因,提出实现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统一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群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现象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现状入手,以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逻辑关系作为理论起点,在对道德发展各学派研究成果的比较中,推导出道德认知不能必然导致道德行为的产生,并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的原因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通过阐述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健康的内涵及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即身体因素、心理因素、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因素,进而深层次的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中国,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观念、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安全防范专业及法律专业必修的科目。大学生中存在法律意识与道德行为的不对称现象,它根源于社会、网络、教育及其自身认识等方面因素,安全防范专业的大学生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法律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分离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实现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是高校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睿 《教育探索》2008,(3):112-113
高校校园已成为我国互联网使用最密集的区域,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情感、品质、心理的影响也日益深远,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意义重大.提升德育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优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监管,建立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是当前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长久以来,小学生不文明用语现象备受关注,“出口成脏”已经成为部分小学生的生活常态,该现象不仅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而且严重污染校园风气,限制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削弱学校教育效果。小学生不文明用语现象并非一日而成,因此需从内生性和外生性两个维度深入探讨其成因,并从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四个视角分析纾困之道,为多角度解决此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营口理工学院大学生"校园网络借贷"现象的调查问卷,本文对大学生超前消费观的错误认知、高校借贷风险意识薄弱以及高校对"校园网络借贷"监管不力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解读,并就此提出了解决之策: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加大金融、法律、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与教育工作;加强校园网络借贷监管力度;加大学生的资助力度;积极做好应急预警处置工作;提升校园文化环境,内化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5.
在被多元价值文化充斥着的转型期社会中,许多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产生偏差,出现知行脱节、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高校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面临严峻挑战.文章基于归因理论视角,从克服归因偏向、进行正确归因训练以及提高教师归因管理准确性三个方面对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的矫正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的平台,但同时也严重地冲击着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带来了道德失范行为。网络道德认知的迷失、网络道德情感的困惑、网络道德行为的失范是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体现。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迷失主要表现为价值观迷失和责任感缺失,网络道德情感的困惑反映在人际情感冷漠化、人格冲突、恋爱迷茫三个方面,网络道德行为的失范则包括剽窃他人网上成果、网上行为不文明、浏览黄色网站等。  相似文献   

17.
运用网络欺骗情境对352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道德行为自我管理的过程及内部机制。结果表明,道德强度、个人道德哲学和德性自我意象均能显著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自我管理过程,内疚能正向预测行为控制认知,并对道德判断和行为控制认知具有中介效应,德性自我意象对道德判断和行为控制认知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8.
蔡磊 《教书育人》2011,(36):37-39
一当前大学生德育的突出问题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德育状况良好,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健康务实、积极向上的。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在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离现象和相悖特征,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政治态度上,绝大多数学生对现实政治评价趋于积极,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但在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取向上呈现矛盾状态。首先,通过各种学习,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但运用所学理论观察、分析和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不强,不善于透过现象去把握本质。政治信仰不够坚定,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对国家发展的未来前景的认识与判断比较模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19.
网络道德素质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道德素质是现实社会道德要求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是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一部分,网络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存在的整体道德认知水平与道德行为相背离等问题,探寻高校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状况,有针对性地利用网络传媒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通过对连云港市3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得出的总体概貌是:大学生对传统理论灌输模式认可程度不高,高校也没能发挥好校园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作用。对此,高校可以进一步从加强校园网站阵地建设、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构建多样化的网络舆论引领机制、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发挥好网络传媒的独特优势,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