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学前教育发展进程实际上是多方参与的多层次博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级政府、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基于不同价值立场持有各异的利益诉求与博弈策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构成"智猪博弈",地方政府与公办幼儿园间合作博弈走向异化,地方政府与民办幼儿园呈现出非合作博弈,园际间构成"智猪博弈"。以法为先、制度均衡、奖罚分明是破解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利益博弈中"公共地悲剧"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国际化是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是高职教育提高竞争力、走向国际的重要手段,但在国际合作过程中存在着多方的利益追逐问题,也是多方博弈的过程,最终合作的结果也将是多方博弈的结果,为促进高职教育国际合作的健康发展,地方政府要在其中要起到引导和协调作用,在督促高职院校加大国际合作力度的同时,注意自身利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进程中,相关主体存在着因利益诉求不同而引发的博弈现象。主要表现为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博弈、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博弈以及两种博弈的相互交织。为顺利推进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应采用四种策略,对利益博弈进行引导:预测学龄人口数量及分布趋势;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及校本课程开发;政府与民办学校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实行村校微变式撤并。  相似文献   

4.
基于理性制度主义的政策分析框架,对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就业状况予以量化分析,进而从政策行动者的角度出发,综合考量免费师范生、高校、地方政府、省政府的政策效益。在多方行动者的博弈之间,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政策需要改进与完善,从而在就业层面实现政策效益的最优化,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结构:博弈中的建构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中国现实的高等教育结构,是在政府与高校的博弈中形成和发展的。以对资源的分配和占有为纽带,政府与高校之间形成主与从、一与多的博弈关系。高等教育系统中出现的无序、趋同和攀高等现象,是在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机制下博弈的结果。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过程,是一个"在博弈中建构"的过程。要建构一个充满活力、宏观有序的高等教育系统,必须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和赋予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相似文献   

6.
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路径依赖的视角来看,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变迁缓慢,缺乏创新。政治的发展是个多方互动博弈的过程,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有中央与地方基层政府之间拉锯式的博弈,也有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的较量没有农民的政治参与,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就是突破路径依赖,进行创新,激发农民的政治活力  相似文献   

7.
政策执行实质上是政策主客体为争取各自利益最大化而不断博弈的过程。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实施中,作为政策主体的地方政府凭借对政策客体———农民群体的非对称博弈优势,以自身利益增损为依据对中央政策进行过滤性操作,造成政策目标不能完整落实的阻滞现象出现。应通过政绩考核、激励机制、监督体系、农民组织建设、政治社会化机制等方面建设构建主客体均衡博弈平台,约束地方政府不合理行为,以有效规制政策执行阻滞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高校贷款的发展阶段,把高校贷款的博弈过程分为银-校静态博弈、银-校动态博弈,以及政府-银行-高校三方博弈。博弈的均衡是贷款的规模适度下的均衡。在高校贷款的博弈中,政府要履行职责,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同时要加强对高校贷款的监管,建立起银-校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改善博弈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结构,改善资金状况;银行要加强高校贷款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9.
"马路经济"是普遍存在于我国众多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经济现象。它在解决就业、方便居民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又在城市交通、市容市貌、居住环境等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主要从博弈论的角度阐明了地方政府与"马路经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借助动态博弈理论构建了地方政府与经营者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对博弈模型的均衡分析解释了为何现阶段规范管理是地方政府对待"马路经济"的主要对策,并为地方政府在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策略来改变模型均衡进而影响经营者的策略选择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落实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实质是多方利益主体进行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通过系统梳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四大主体的差异性制度诉求,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探究各主体在落实基地“三权分置”过程中的复杂博弈过程,厘清多主体间的博弈困境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具有委托—代理关系,双方博弈的焦点在于宅基地退出后指标的用途;地方政府与农户实际是一个先后博弈过程,农户在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且具有在地方政府主导下通过策略选择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异化为地方政府代理人,其存在与农户间的利益博弈行为和谋利倾向.研究结论:建立弹性制度、改善干群关系、强化信息对称机制、加强监管机制能有效化解宅基地“三权分置”落实中多主体博弈困境;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施除了加强宅基地制度本身建设,还需要推进乡村治理升级和持续优化农民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1.
运用博弈论思想和方法,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家电下乡产品的消费博弈现象,探索了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建设的正和互动范式,提出了统一厂商利益与消费者利益互利共赢的正和博弈思路。  相似文献   

12.
网络游戏:电子狂欢——对网络游戏的狂欢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游戏的繁荣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是从经济学、社会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由于网络游戏是在虚拟空间进行的,游戏者实际上是在参与一场匿名性的集体活动,这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狂欢的特征,为从狂欢的角度研究网络游戏提供了可能。文章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入手,认为网络游戏实际上就是电子狂欢。网络游戏具有狂欢的特征,可以分别从狂欢语境、狂欢剧、狂欢化的世界感受加以认识。最后从符号学的角度对电子狂欢的原因和影响作探析。  相似文献   

13.
博弈论分析是经济学中假定博弈双方处于非均衡状态时常用的分析方法。本文中笔者将博弈论分析用于公共政策过程中,深入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利益博弈以及对影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制度公正的几种利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探寻公共政策过程中制度公正的规律进而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达到公正合理提出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的视角出发,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突显理论与隐喻理论,提出CPM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脑筋急转弯的形成机制、解答过程及产生幽默效果进行解释,并根据突显内容的不同,将脑筋急转弯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军人逃离部队现象日益严重,对逃离部队罪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探讨逃离部队罪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有效遏止逃离部队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受康德、席勒美学思想的影响,以王国维、鲁迅和朱光潜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论家对"艺术起源于游戏"的学说产生了浓厚的理论兴趣,他们或将这一学说用于阐明、理解文学的本性,或将之用于分析、解读文学的现象,从而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现代文论的理论视野。现代文论家对游戏说的言说和发挥,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文论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文论最大的理论误区在于颠倒了现象同本质的关系,从而抽空和置换了文学最本质的东西,即人性和审美。传统的文学基本命题是“文学即人学”、“艺术即人性”,“艺术即形象思维”。而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主要命题是:“语言即形象”,“艺术即手法”。形象成为了“各种不同主语的固定谓语的能力”,这样就颠覆了文学的本质。他们从根本上无视文学审美与文学人性等本质性的东西,而专门在现象上大做文章,偷天换日地将文学转换成了冷冰冰的语言学,沉迷于文学语言学的学究式考据,停留于语言学分析的技术操作层,使得文论丧失了对文学指导的前瞻性与批判性。这种“玩文学”的做法竟然把文学理论变成了一场纯粹的语言学游戏,因而值得人们反思。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电子商务自身特点导致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影响相关当事人的利益、降低市场交易效率,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基于基本假设(即卖家是代理人,买家是委托人)分析电子商务市场中不对称信息现象与产生原因,着重交易双方的诚信问题导致的电子商务市场中不对称信息现象的加剧,对双方行为进行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得出电子商务市场中交易双方的稳定行为解。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合作行为,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方法,建立不同建筑企业间数字化协同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建筑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动态演化过程,并利用数值模拟仿真验证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收益系数增大、数字化协同效应系数提升以及生产过程中数字化能力增强均有助于促进建筑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在政府补贴的激励下,博弈企业双方选择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倾向性也会显著增强。针对高昂的成本投入制约着建筑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现象,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被高度关注.然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失信行为屡有发生、愈演愈烈,这给大学毕业生群体造成求职障碍,也给用人单位、高校和社会带来不同层面的危害.诚信就业是大学生就业的永恒主题,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充满了诚信博弈,结合经济学的博弈论,全方位了解、分析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行为,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大学生的诚信就业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减少就业失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