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尔赫斯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灵魂建立在肉体上,是肉体给了我们最根本的欢乐和痛苦。浩如烟海的文艺著作将这些欢乐和痛苦表现得轰轰烈烈,我有时觉得好笑,因为就本源来说,事情其实再简单不过了,似乎不值得为此絮絮叨叨。  相似文献   

3.
阿根廷先锋派文学大师博尔赫斯在其小说中所表现的人生哲学与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庄子的哲学有相似之处,他们都以辩证的、变化的观点去看待现实,又都以无奈与怀疑的眼光去观世.他们思想产生的现实原因同样有相似之处,但他们对待社会与人生,即应世的态度却大不一样,博尔赫斯止于怀疑和无奈,而庄子却以顺应自然去乐观地应世,反映出东西文化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苏童的文学创作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妻妾成群》与《碧奴》等长篇小说影响深远,当然,更为关键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童所坚守的先锋意识,给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了文体形式的革新,而这些作品及后来经过改编所渗透出的民俗记忆无疑烛照了苏童小说的民俗学特色。本文试图揭开苏童小说的民俗植被,守望苏童小说的民俗记忆并以此延展苏童对乡土的执著。  相似文献   

5.
博尔赫斯对中国的向往超过任何一位西方作家,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生前终未踏上中国的土地,他对中国的敬仰和了解永远停留在想象状态,而这种想象的中心又集中在对中国人“随意性”思维的领悟和吸收方面.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博尔赫斯咏景叹物诗的解读和分析,概括了博尔赫斯景物诗的艺术特色,即因情造景;化景于情;触景生情。  相似文献   

7.
本文再现拉美作家博尔赫斯在中国被经典化的过程,指明中国对博尔赫斯"后现代主义大师"的命名更多地源于美国文化的中介作用,而对拉美本土文学界的论述吸纳甚少,而且这一过程始终伴随中国文学界对"后现代主义"的讨论.论文剖析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界对博尔赫斯的误读,并试图反思彼时中国"后现代主义"批评种种轻飘偏颇的挪用.  相似文献   

8.
在近八九十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许多作家自觉借鉴与尝试现代唯美主义的风格与方法,其作品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唯美倾向。本文试图对这一写作流脉进行简要的梳理.并以苏童小说创作为核心,从语言、形式、文体等层面对苏童及当代作家的唯美写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苏童作品被翻译成英、法等多种语种而在海外广泛传播,他积极参加各种对外文学交流活动,促进了国外读者对自己作品的了解。国外评论界对苏童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研究者也将其作为研究的课题。苏童在海外被接受主要是因为他具有出色的讲故事能力和独特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博尔赫斯的诗歌中,隐喻具有独特而深刻的意义,是构成博尔赫斯独具个性的表达方式的一部分。首先它常作为一种不动声色的技巧,赋抽象、模糊予具体可感,同时它具有质朴却迷人的语言之美;其次它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契合,是对不同事物之间神秘联系的发现或建立;最后,他诗中那些惯用的隐喻意象,指向它们背后诗人对世界、时间、存在、自我、艺术创造的追索、认识与领悟。  相似文献   

11.
苏童是个说故事的好手,他借助文本来表达心中的这种复杂的感情,从而依靠想象来获得现实。在文本世界中他借用许多的意象来成就自己的感情,在意象群中体现了对审美的自觉追求。他在想象的文本世界中虚拟自己祖辈的故乡,还有香椿树街少年的生活,在想象中飞翔,也在想象中失落了。  相似文献   

12.
苏童作为先锋派作家的代表之一,其创作有其独特的魅力。他善于以旧说新,善于描写女性形象,积极实践着先锋的创作理念。自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后,苏童的书籍更加畅销,其读群也不断增加。本通过透视苏童及其作品,感受并剖析其中的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对于苏童的文学史命名,并没有一个相对一致的说法,主要有先锋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等。评论界对于苏童小说的主题认识得比较全面,囊括了其小说想要表达的方方面面,包括罪恶、性、逃亡等,而且还注意到了在叙述美学方面的独到之处。苏童研究的热点很多,无论是对他的"枫杨树系列"、"香椿树街系列"以及"红粉系列"的研究,还是对他作品中的"还乡"情结、意象等的研究,都为研究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14.
当代作家苏童是以写红粉生活著称的,但他却有别于其他作家。他把文本之根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历史土壤中,其女性人物远离"现代意义"的思想和生活,背负着无理性的历史文化负担。苏童以敏锐的视角,深入女性隐秘的内心,在独辟的审美想像空间里,描绘出一幅幅残缺幽暗的红粉生活图案。  相似文献   

15.
文学语言总是在求新求异中显示自己的个性品格,变异是研究文学语言的基点。苏童作为当代知名作家,他的语言表达方式独树一帜,通过变异的线性组合增加语言的弹性,拓展了阅读空间,在比喻的使用上,也颠覆了常规用法,此外,标点符号也是苏童表达变异的一种手段,这些语言形式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6.
服虔是我国东汉末期著名的经学家和语文学家,他对《左传》的研究在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主要成就还表现在对传统语文学的贡献上,其《通俗文》对我国的文字学影响巨大。着重论述了《通俗文》的成书、流传、内容、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侯敏 《丹东师专学报》2010,(1):87-90,101
苏童摆脱了对创作短篇小说的一度迷恋,写作了长篇"新写实小说"《米》。《米》已经被人们做了诸多的归纳与阐释,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借一个逃亡与回归的故事母题,去写一个在城市文化中人性被扭曲的、孤独无依的人的具有悲剧意义的一生。于是逃亡与回归、人性的扭曲、生命的孤独便构成了苏童小说《米》叙述的基本元素。本文就试图通过这些跳荡在作品中的元素,来透视这些元素背后的城市的淫靡文化是如何摧毁了一个乡村青年的生命的。  相似文献   

18.
苏童作为“先锋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苏童小说巧妙的叙事技巧,这是苏童小说呈现独特魅力的叙述动因之一,其内容包括叙述视角的独特、“白描”与“留白”的传统以及设置悬念的巧妙;二是苏童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是苏童小说艺术特色的诗性语言的魅力呈现,其内容包括一气呵成的语言、南方市井的语言、准确新奇的比喻和精心营造的诗性氛围。苏童小说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诗意地展现了苏童不同于其他“先锋作家”的艺术特色,也潜在地生发出潜藏在苏童作品中的独特审美气质。。  相似文献   

19.
《通俗文》是研究我国古代方俗语词的重要材料,陈建敏在《〈通俗文〉方言词语汇释》文选取了其中的六个词语进行研究。对陈文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借鉴陈文的研究方法,增补考释九个词语:矬、踒、眙、痏、欶、撚、潷、焫、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