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梦幻西游记”主题活动中,全班孩子观看了动画片《三打白骨精》,他们的心情随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看着孩子们激动的样子,我便引导他们说说对故事人物的看法。有的说“:孙悟空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我很崇拜他。”有的说“:孙悟空不怕妖魔鬼怪,真勇敢。”有的说:“唐僧人很好,心很善良!”还有的说“:唐僧太可怜了,很多妖怪都想吃他的肉。”可谢逸男说:“我不喜欢唐僧,因为他不听孙悟空的话。”邱依凡说:“我觉得唐僧分不清人和妖怪,不听孙悟空的劝告,差一点被白骨精抓走。如果唐僧听孙悟空的话,不走出圈圈,就不会有危险了!”这时,王子瑞大…  相似文献   

2.
当我问几个学生“你认为合格家长应该是怎样的”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现在没有几个家长合格,整天就知道让孩子学呀学。”“作为孩子,你谈谈对合格家长的看法?”我进一步征求学生的意见。于是学生们便提出了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考。不打孩子。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打一顿,来个“皮带炒肉丝”。有一名同学说他数学考了62分,老师要家长签字,几个同学一起回家时,一路上他都不吭声,问他原因,说是今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学给他出主意说:“你就装作头痛恶心,上次我就这样,结果…  相似文献   

3.
尚巾 《家教指南》2004,(12):38-39
一些家长让孩子“以暴制暴”《家庭导报》报道,记者不久前偶然听到两个七八岁男孩的对话,觉得很惊奇。一个孩子说:“现在学校没人敢欺负我了,谁打我一拳,我就打他两拳。”另一个孩子则说:“要想让别人怕你,自己就要长得壮一些。”让记者更吃惊的是,孩子的这些“以暴制暴”想法竟然是他们家长灌输的。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教孩子“以暴制暴”的还真不少。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平时会故意打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还手,就教育他说:“不管是谁打你,一定要还手”!一位家长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以免在学校被人欺负…  相似文献   

4.
我读了1995年第4期《家长》晓桥的文章《家长打孩子未必是无能》,有所感触,特别是文中提到的“我们现在的中老年人,有几个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父母的责打,而我们当家长的又有几个没有打过自己的孩子?”以此来证明打孩子不是“无能”,而是“有理”。我认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挨父母的打,或者作为家长打了孩子,这确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作为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推出,我认为是不妥的。我翻阅过几本教育理论书,没有发现对孩子应该“打”的理论阐述,当然书上没有的也可以创造、发明,然而当我坐下来仔细回想十几年来的教育实践,就感到用“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是错误的,是不能教育  相似文献   

5.
记得第一次上《可能性》这课,有个孩子天真地说了一句“:老师!我觉得今天的课不像数学课!”令我哭笑不得,但更让我深思:数学课要“生活味”,更要“数学味”《。可能性》是《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加领域“概率与统计”中的内容。课前,我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对区分“可  相似文献   

6.
有些家长认为“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自己小时候挨过父母的打,现在打自己的孩子不算过分。还有些家长十分宠爱孩子,不管孩子是否正确都极具耐心、百依百顺。他们认为孩子小、不懂事,说也听不懂,打也没有用。我认为以上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孩子是有个性、有尊严、有其发展特点的个体,家长应该尊重儿童,根据孩子发展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晓之以理。但是教育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确实非常难。孩子2~3岁时,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尝试一下,难免会出点事。譬如,我儿子曾经对家用电器很感兴趣,经常想去玩电源插头。我对他说:“电是非  相似文献   

7.
一次,我听了一堂初中物理课,内容是《摩擦》。那位老师一上课就说:“记得去年寒假期间,有一天下了大雪,积雪已压成冰,我走到一条小巷的转弯处,不慎滑了一跤——”听到这里,有的学生笑出了声。“你们觉得好笑吗?现在我要大家帮我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摔跤的。”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开始讨论,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当老师要同学发表看法时,就有几只手主动地举了起来。他们说:“因为地上结冰,太滑。”“老师,你年龄大了,腿脚不灵活,所以会滑倒。象我们即使溜冰也不会跌倒。”“老师,你当时穿的什么鞋?大概是旧的,底磨平了,容易打  相似文献   

8.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现时 ,家长教孩子 ,老师教学生 ,多有一种困惑 :你再说得情真意切 ,可他(她)就是听不进去 ,一边是“诲尔谆谆” ,一边是“听我藐藐”。这种情况并非现在才有 ,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诗经·大雅·抑》中说 :“於呼小子 ,未知臧否 ,匪手携之 ,言示之事。匪面命之 ,言提其耳。借曰未知 ,亦既抱子。”说的是一位望子成龙的长者对子孙不听教诲的气愤心情 :唉 ,小子!不懂事情的好与坏 ,不但手把手地教他 ,还把事理讲给他听 ;不但当面交待 ,还提着耳朵强调。假如说他还不懂事 ,可他已经是抱孩子的人了。还有比这更厉害的…  相似文献   

9.
刘根生 《生活教育》2011,(12):16-17
日前,笔者在江苏教育电视台《现在开讲》栏目,参与了一场辩论,主题为“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靠谱吗?中国“狼爸”萧百佑扛着他用来打孩子的鸡毛掸到了现场。笔者是正方嘉宾,节目录制前有人问我:你是真赞成“狼爸”,还是“被赞成”?我说:“狼爸”教育中有真经,真有值得赞成之处。  相似文献   

10.
“爸爸,你说家长打自己的孩子违法不违法?”一天,我下班刚进家就被读小学的孩子拦住了。“你说呢?”我反问孩子。“当然违法!”孩子似乎理直气壮。“违反什么法呢?”我又问。孩子笑了:“我也说不明白。”父母打自己的孩子也是违法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教育法》第四十九条也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  相似文献   

11.
此时无声胜有声打孩子确实不好,用“打”来教育孩子,可以说是没有一点效果。我女儿有一次练钢琴时态度不认真,我批评她时,她赌气说:“我不弹了!”她爸爸一听就火了,“啪啪”就打了她两巴掌,“快弹,弹不好我还揍你!”孩子只好别别扭扭地练琴。我在厨房做饭,听着琴声不对劝,过来一瞧,可把我气坏了。只见孩子跪在琴凳上,仰着头,两只手在琴上叮叮(口当口当)瞎敲呢。  相似文献   

12.
读过鲁迅先生的那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之后,我一直对旧中国那种“长者本位”的观念深恶痛绝。在这种观念之下,“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而我更对那些“觉醒”的父亲敬佩不己,他们“解放了自己的孩子”,从而使他们能更合理地做人,有这样的父亲的孩子是幸运的。然而,今天有许多老师还存有过去的那种老思想,学生来到学校,我就是你的“长辈”,我说的话,你必须服从,绝对不能不听,就这样,自觉不自觉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据媒体报道,去年,一名中学生课间时用粉笔在黑板…  相似文献   

13.
赵现珍 《家长》2023,(28):13-14
<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娱乐方式。80后这代人学生时代的娱乐是任天堂游戏机、打台球、听磁带,看《读者》《当代歌坛》《青年文摘》等杂志;现在的孩子则喜欢玩手游、追综艺、剧本杀。但无论时代的车轮如何滚滚向前,娱乐方式如何日新月异,只要家长善于发现,引导得当,孩子都能从中得到放松、缓解压力、结交朋友。家长与其每天为孩子玩什么、跟谁玩,怕孩子误入歧途而担心,不如放下姿态,抱着好奇和学习的态度,和孩子一起娱乐,既能知道孩子整天想什么,又能为孩子把关,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让孩子真正从娱乐中获益。以我本人为例,最初我是一个不知道剧本杀为何物的“小白”,可现在我已经成了孩子眼中的“顶级玩家”。  相似文献   

14.
日前,在幼儿园遇到这么一件事:一个小女孩独自在做游戏、忽然,她抱起板凳上的小娃娃,嘴里学着大人骂小孩的语言,右手拿着小竹鞭在抽打着小娃娃。我问她:“你为何打小娃娃呢?”她说:“她打破了杯子就要狠狠地打,这样才能记住。”我又问她:“你过去打破杯子,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打你?”她说:“他们就是这样打我、骂我的。”听了孩子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这样粗暴的“教育”所引起的不良效果是不能等闲视之的。  相似文献   

15.
张亚丽 《家长》2009,(5):6-7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孩子通常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孩子最常说的话是:“我想做的事家长不让我做。”“在决定有关我的事时,父母从不听我的意见,他们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在学习上已经努力了,可父母还是不满意。”“父母从不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父母经常训斥我,甚至还打我。”“与父母在一起,我感到心理压力很大。”“我感到在家中不自由。”  相似文献   

16.
常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真是应有尽有,无忧无虑,他们是再幸福不过的人。可是前不久,在四川一所学校的初一年级100多名学生完成的一篇《家庭给我的……》作文中,竟有70%的学生写出了《家庭给我的烦恼》,尤其令人不解的是,有不少学生在作文中开门见山地写道:“我最不愿去的地方就是家。”他们究竟烦什么,又为何不愿回到自己的家呢?让我们到孩子们的作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一位学生在作文里写道: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做父母规定的大量习题练习,就连星期天也是如此。倘有不服,不是打就是骂。因此,他成天像笼子里的鸟一样,完全失去了自由。…  相似文献   

17.
山谷的起点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40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40个学生。”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你想想看,从今天开始,你的孩子不会再退步了,他绝对不会落到第41名呀!”我说。妇人听了展颜而笑。我继续说:“这就好像爬山一样,你的孩子现在是在山谷底部的人,惟一的路责任编辑/心欣就是往上走,只要你停止烦恼,鼓励他,陪他一起走,他一定会走出来。”过了不久,妇人打电话给我,向我道谢,她的孩子果然成…  相似文献   

18.
《挂枝儿》的由来及成书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挂枝儿”又名“打枣竿” ,这一点王骥德在《曲律》卷四《杂论》已明确说过 :“小曲 [挂枝儿 ]即 [打枣竿 ]。”现代学者都倾向于“挂枝儿”与“打枣竿”同调异名的说法。如 ,赵景深在 30年代就已断定 :“《挂枝儿》……与《打枣竿》实是一物的两名。”[1 ]关德栋在《挂枝儿序》中说 :“‘打枣竿’和‘挂枝儿’等曲调名 ,实是一种基本曲调的异名。”[2 ]他们的依据都是王骥德“挂枝儿即打枣竿”的明确断语。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如 ,沈德符说 :比年以来 ,又有 [打枣干 ]、 [挂技儿 ]二曲 ,其腔调约略相似 ,则不问南北 ,不问男女 ,不问…  相似文献   

19.
这天,有位老师来我们学校参加赛课活动,借了我们班。她上的是一首儿童诗——《请你不要告诉她》。之前一天,我已经吩咐孩子们反复朗读课文,并按惯例说了一些“注意听讲”、“踊跃发言”的话,还一再强调课上不能乱说话——现在的孩子头脑灵活,喜欢“胡说八道”,平时我总是微笑着纵容他们,但这堂公开课可不能让他们给老师添乱。  相似文献   

20.
面对孩子“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带给孩子及家长的双重压力 ,倾听着日趋高涨的素质教育的呼声 ,如何培养教育孩子 ,则成为家长首当其冲的艰巨任务和重要责任。对此 ,我就家庭教育谈点儿看法。一、分数并不意味着一切一个日本人曾批评中国家长说 ,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只会说三句话“听老师的话”、“上课认真听讲”、“好好完成作业 ,争取考上大学” ,从孩子上幼儿园一直学到中学毕业 ,甚至上大学。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及就业压力 ,导致学生及家长“唯分必争”的无奈之举 ,使孩子置身于“分 ,分 ,分 ,学生的命根”的应试教育之中 ,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