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学写稿     
1988年,我开始学写新闻,写的新闻甭说向外投了,自己看了也可笑,句子不顺,文不成章。一次我在通讯员培训班上得到几本《新闻爱好者》,就精心读,细心看。随后,我写了一篇《十矿举办消防培训班》,被平顶山矿工报和局广播站采用,《十矿原煤外运计量达部级标准》也被本单位广播站采用。一时,我成了人们讽刺的“红  相似文献   

2.
李同良,这位农民出身的通讯员,二十多年前从高梁地里往新闻门槛迈步的时候,并不见其身上有特殊的“新闻细胞”,他写新闻十年之久,报纸上没被采用过一篇。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磨砺十年之后,一九七三年八月他终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仿佛突然生出了“新闻细胞”,有了特殊的新闻敏感,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的头题位置,就先后发表了他写的三十多篇新闻稿件。他同光明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联产到户科学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他写的通讯《栽树就是栽富》被人民日报评为优秀新闻作品,荣获  相似文献   

3.
我曾经写过一篇《要用新知识、新观念写新闻》的文章,发表在2001年12月的《新闻知识》杂志上,后来又写了一篇《新闻理念的更新与新闻报道的创新》,先后在2010年6月的《中原声屏》(内刊)和2011年2月下半月的《新闻爱好者》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4.
1月16日,在尼勒克县新闻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农民腼腆地走上领奖台,在一片掌声中接过县委书记给他颁发的一等奖的奖品。这位农民叫邓吉祥,是一个土地承包专业卢。邓吉祥只有初小文化,他是1981年开始写新闻的。第一年写了二十多篇,被《伊犁日报》采用四篇。他尝到了甜头,觉得写稿并不神秘,从1983年开始,就向自治区和中央一级新闻单位投稿。五年当中,邓吉祥共写新闻、读者来信、评论二百五十篇,被各级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5.
柏建华 柏建华,现任临潼县委中心通讯组组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近两年连续被县委、县政府、陕西日报社、西安日报社、《西安人民广播电台》、《西安电视台》评为优秀通讯员,分别荣获标兵奖、一等奖等荣誉称号。他采写的《滚烫年华写春秋——记全国劳模高玉峰》等10多篇消息、通讯、言论稿件先后荣获一等奖。近3年来,他在中央、省、市新闻单位刊发各类新闻稿件共1000多篇,其中报纸头版头条稿件和广播电视头题新闻稿件50多篇。他经常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采写重要稿件,创造了去年12月22日一天同在《三秦晚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刊发3个头版头条的新纪录。同时每年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发稿10多篇。及时地反映了临潼县在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6.
一、冯金声其人年已72岁的冯金声幼时读过几年的私塾。20世纪70年代初,因他有些文化,村里让他当上了学习读报员。1971年的一天,他比着报纸上新闻稿件的样子写了一篇《毛主席著作需勤学》的稿子。不久,此稿在《南阳日报》上发表,报社还给他寄来了0.9元的稿费。顿时,冯金声居住的好庄村热闹起来,人们奔走相告:冯金声上报纸了。也就是这篇小稿件,引导着冯金声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有耕耘就有收获。从此,冯金声写新闻一发而不可收。30年来,他常常利用农闲时间走东串西去采访,深夜孤灯驱寂寞。他先后在《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7.
名艺评论家肖云儒读《原野》(健涛、郗居正)后,写了一篇《原野上,好大一棵树》(《新闻知识》2003年第11期)。他根据《陕西日报》高级记原野的新闻实践,总结出原野是“重量级记”,写“重最级稿件”,表现出“重量级人格”,其秘笈足因为他仃双让人大开眼界的“新闻眼”,精力过人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和谷岩是一位出色的军事记者。他从1955年调入筹建中的解放军报社,到1985年离休,30年里,先后任记者,记者处副处长、处长,解放军报社副社长。担任社领导以后,他还多次以记者的身份下部队采访,写了不少有影响的报道。他写的大量新闻作品,有的在军队建设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有的在新闻界产生过广泛影响。最近出版的3卷本《和谷岩文集》所收作品,就有他在《解放军报》上发表过的通讯特写34篇,散文19篇,报告文学3篇,新诗8首,文艺新闻评论10篇(另有4篇发于《新闻与成才》杂志)。这些作品,虽然只是他30年军报记者生涯中为报纸所写作品…  相似文献   

9.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新闻干事邢珊瑚给自己立了这样一个信条:诚实做人,勤恳做文。为何立此言?他说,新闻工作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写新闻同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假。10年来,他在新闻园地里,坚持用这八个字勉励自己,辛勤耕耘,取得了累累硕果。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军内外报刊刊播新闻稿件800余篇,年年有作品获奖。 初入军营时,邢珊瑚并不懂啥是新闻。1990年新兵训练结束后他到机关当通信员,一次在邮局取信件,看到邮局同志帮战友封好破了口的信不说,还特意附了提醒说明。他很受感动,写了篇表扬性…  相似文献   

10.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有一位是新闻工作者,他就是《经济日报》记者部主任庹震。本刊特约《经济日报》记者郑波写了一篇人物通讯《新闻脑子》,介绍庹震其人其事。  相似文献   

11.
他,三年来在《宝鸡日报》、《陕西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300多篇新闻稿,被誉为“快手”。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兵”,身在小小的军营,可他的新闻触角却伸向了大社会的角角落落。面对他的成功,不少人感到惊讶,可谁知道,他却是从一千多篇废稿中站立起来的。他,就是驻宝84909部队志愿兵陈满胜。从废稿堆中站起来1980年,在铁马秋风的军营中生活了两年的他,偷偷地拿起笔写起了稿件。他多么想一下子敲开新闻殿堂的大门呀!可是,这块大门对他却关闭得那么紧。他写呀写,磨秃了一枝枝笔,用完了一米多高的稿纸,  相似文献   

12.
我是北京矿务局大台煤矿的一名通讯员。几年来写了一些新闻稿件,有的还产生了引人注目的社会效果。然而,这些成功稿件的采写经过我大都淡忘了,(?)有那篇“劝妻投案”的稿带来的教训却记忆犹新。 1983年7月上旬的一天,我被矿党委刘副书记叫到党委办公室。“这篇稿子你核实过没有?”他指点着办公桌上的一张报纸问我。那是两天前的一份《北京日报》,我写的消息《青工王卫东劝妻投案》就刊登在二版上。  相似文献   

13.
石坚 《当代传播》2005,(1):79-80
一篇新闻作品,如果写得不活是难以吸引读者的。 一个新闻记者,如果不善于把新闻写活,那么,他在新闻舞台上则是一筹莫展。 一家新闻媒体,如果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少有活新闻面世,就可能逐渐失去读者,甚至在竞争中败北。 原刊于《新疆日报》的消息《我的心和祖国一起跳动》,先后获十四届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14.
寻找历史的诗情──资深新闻编辑萧关鸿的《情 话》近日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开卷首篇,就是做书名的《情话》,讲的是刘海粟与夏伊乔的情爱沧桑。在卷一中有《刘海粟与徐悲鸿》、《巴金与他的编辑》、《寻找张爱玲》、《最后的苏青》诸篇,在当时媒体刊出时,就令人注目,所写之人其述之事富有新闻性。卷二的三篇是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一个人们关注的人物庄则栋,写得真实可信,准确无误。卷三写一个女人崇拜天才的心路历程,题日《痴情》,把主人公贝蒂娜写得活龙活现,在他浓重的笔触中见到了历史沧桑。全书插图和照片也选得别有新意。一…  相似文献   

15.
做梦也没想到,我这个不是当秀才的“料”,也能成为陕西日报社的优秀通讯员。回想起,我这些年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坎坷之路。 一、突破开头难。我在部队当兵时,一位新闻宣传干事让我替他抄一篇稿件,寄出去没几天,在《人民军队》报上就发表了。看着报,我那个高兴劲,犹如自己写的稿见报一样。于是我也开始学写新闻,可写了一篇又一篇,全都石沉大海。我悔心了,当秀才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撂笔不再写了。退伍我被分配到工厂进了机关,公文写的多了就又萌发起写新闻的念头,投几篇稿件还是没被采用。搞新闻报道对我真的就这么难?1985年,我自费订了一份刚问世的《新闻知识》和其它新闻工具书开始学起来,逐步掌握了一些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1986年底,我们工厂门前的马路,常常被污水淹没,交通事故不断,职工们怨声载道。我写了一篇《尽快修好这条路》,不久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促使问题得以解决。成功的第一篇稿件就被省级电台采用,而且取得了这样好的社会效果,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写新闻难这一关终于被我突破,我暗自感谢无声的老师——《新闻知识》帮了自己大忙。 二、凝尽心血“抠”新闻。迈进写作的门槛后,我常常用耳  相似文献   

16.
导语点滴     
我从事煤矿新闻报道十几年了,在不断的学习摸索中,对新闻导语的写作有几点体会,不揣浅陋,写下以求教于同行。言简意骸,直奔主题。1996年初,我写了一篇抓安全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拣银岩矿近年来把安全生产放在各项工作首位”,下面写采取的措施,有条不紊。这篇消息被《广旺矿工报》采用,放在二版头条。后来,编辑老师在讲课时也提到这篇新闻导语,认为很简洁,开门见山。  相似文献   

17.
星期六的下午,随手拈来一张《战友报》,竟发现有两篇文章,分别署名为崔振林、崔振海。出于好奇,我找到崔振海一则和,果真二人竟是亲哥俩!1989年8月考入石家庄陆军学院的崔振林,在学习写作课时,由于老师向学员推荐了《新闻与成才》,使他沾上了写新闻的“瘾”。谁知,穿了40余篇“佳作”均未被采用。看来“硬拼”不行。于是,他又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报社办的新]闻函授班。在学中写,在写中学,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5月的一天,《河北日报》刊登了他的“处女作”。他将“豆腐块”大的文章寄给了在张家口某弹药库当兵的弟荣崔振海。偏…  相似文献   

18.
在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四位获奖者中,有一位曾在军旅生活了12个春秋,并从事过部队新闻报道的作家,他就是《骚动之秋》的作者刘玉民。1969年,年仅18岁的刘玉民被荣成市夏庄公社聘为通讯员,他写的一篇学雷锋的长篇通讯被捆台日报》刊载,从此,他成了烟台日报社特约通讯员,写了不少新闻报道作品。1970年,刘玉民应征入伍。这一年,他将自己创作的小说《共产党员》投给济南日报社,结果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载了这篇小说。从此,刘玉民步入了新闻报道行列。那时的刘玉民对新闻的写作热情极高,他用一双新闻眼去观察生活,捕捉新闻素材,…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转给我一篇报告文学习作及作者的信。作者周自狄在信中说:“……我写了一篇《团旗下的‘花香’》的报告文学……写好后,我送给了主人公及主人公所在的厂党委。他们看后都说:‘写得比较成功’,我拿给周围的同志看,他们都说不错。可是,当我把稿件投到有关报刊时,却给退了回来……”作者看了《新闻与写作》后,希望能帮助他找找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我在1989年4月写了一篇东西,题目是《新闻与宣传》(以下简称《新闻》),刊登在本刊1989年第4期上。金照同志对这篇东西持有不同意见,写了一篇题为《同〈新闻与宣传〉一文作者的几点商榷》(以下简称《商榷》),也在同年本刊第六期上发表了。金文文笔简练,对于争论的起因和焦点并未读到,读者看了可能不甚了然。为了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