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兴材 《武当》2007,(1):8-9
内家拳在明朝嘉靖至清朝末年是中华武术的知名拳种,盛行于浙东一带,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湮没在民间。解放后,党和政府对传统武术文化遗产非常重视。1982年12月,国家体委在京召开全国武术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2.
杨杰 《精武》2009,(8):59-60
上海不仅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也是众多武术汇集之地。自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举办了国术比赛以后,随着各地武术家来沪,许多拳种由此而扎根于上海。目前上海流行的拳种(笔者亲见)有山东查拳、十路弹腿、十二路精武谭腿、华拳、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花拳、沧州六合拳、少林大红拳、少林腾云门、少林心意门、少林十三抓、关东拳、太乙门、蜀中松溪内家拳、  相似文献   

3.
周华健 《精武》2006,(8):53-53
我与秘宗拳的缘分还得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一天,我去晨练。不远处见有一位鹤发童颜、银须垂胸的老人,那稳健的步伐和多变的招势令我大开眼界。我忘了练习,目不转睛地观赏着,直到老人练完拳走了,我才回过神来。第二天一大早,老人还在那里。我盘算着如何接近老人。待老人练完拳准备离开时,我忙走过去,“师父练得好精彩呀!”老人没理我便走  相似文献   

4.
刘连洋 《精武》2004,(6):1-1,4
在烟台武术界,有两位先生堪称“武林双杰”,即李飞林、周振东先生,他们是烟台太极螳螂拳法的优秀传人。其中李飞林先生不仅武功高深、气度不凡,更是(莱阳三山)王玉山系统太极螳螂拳的嫡系继承人。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以来,在西方体育、全球化、国际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武术开始出现"本土化"缺失的现象。南充市松溪内家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在本土地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武术拳种之一。作为地方拳种,在西方体育和竞技武术的影响下,其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本土化"视角下研究南充松溪内家拳有助于地域拳种的传承与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南充市松溪内家拳从传入到本土化发展过程进行系统总结。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是武术传承和发展的生命力;中国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能凸显地域和民族特色,培养地域民族认同感;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符合传统武术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如安 《精武》2009,(2):27-29
虽然说四明内家拳已成为全国性武术比赛的一个项目,被众多武学专家力挺,被国内各类媒体广泛关注和支持,但是对四明内家拳学术意义上的研究,却还处在一个拓荒阶段。如何使四明内家拳古为今用、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使之更具有持久发展性和学术价值,实现哲理上的升华和突破,是摆在夏宝峰与四明内家拳分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极为赞同夏宝峰的一个说法,即弘扬中华武术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进行的事业。我也相信夏宝峰先生有勇气去运用好自己的理智,并具备独立思考和选择自己所要走的道路的能力,因为对四明内家拳的发扬光大,是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7.
用联系的观点看武术中的“外家拳”与“内家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集技击之大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及丰富的内容体系,因此也就有了对武术内容分类的众多尝试。其中,“外家拳”和“内家拳”代表武术流派中两种不同的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潘双喜 《精武》2005,(9):28-29
武当洪拳为内家拳法,技击时善用见缝插针、四两拔千斤之法。劲力以缠丝螺旋、斜行抖劲为主。缠丝螺旋为阴柔圆活,缠丝划圆,劲走螺旋,划解对方的来势并进击其要害处。斜行抖劲为阳刚脆快,劲走斜解,斜挫其要害,击敌于刹那。两者阴阳互换、刚柔并济。  相似文献   

9.
姚承荣 《中华武术》2000,(11):33-33
散手水平的高低与基本功有很大的关系。散手对抗,从表面上看只是一拳一脚。或拳打脚踢,但实际上是各项训练内容的综合体现,无论是拳法、步法,还是肩、肘、膝、胯,在对抗中都应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武当》2007,(3):1-1
为了进一步弘扬武当内家拳法,探索中华传统武术传承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华武术做为特殊项目进入奥运会,经研究决定,拟于2007年10月18—22日在武当山召开“2007年武当内家拳发展战略论坛暨第六届武当拳功理法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郑世证 《精武》2010,(3):68-69
在清朝以前,中国武功有门派之别(如少林派、武当派、峨嵋派等),没有内家、外家之分。清代以后(据文字记载,应自黄宗羲始),内家、外家之说逐渐流传开来,并由此开始有了褒内家、贬外家的门派高低之争,当代武术界似乎对这种含糊不清的分类方法予以认可,并且,误认为少林武术是外家功夫的人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2.
唐才良 《武当》2010,(10):35-36,37
(接上期)二、“五敬”树德褚桂亭老师经常教育他的弟子学生,我们学拳练武的人要做到“五个敬”。  相似文献   

13.
少年拳剑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少年拳剑教学的成败,对中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一定经验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少年拳剑风格特点的视角,分析了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和弊端,提出了转变教学思想、凸显审美价值、倡导趣味教学、注重互动评价的改革措施,这对普及传承中华武术,健全学生素质,有积极作用,对中学体育其它项目的教学改革也有迁移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连勇 《武当》2015,(3):1
元月18日,时值2015年春节到来之际,宁波傅钟文拳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宁波市天宫庄园南铂玫瑰园隆重举行。宁波市南郊、万达、鄞州公园、万里学院、慈溪、潘火等辅导站的近150余名会员代表参会。2014年,学会在会长王志远老师的带领下,全体会员勤奋练拳,锐意拼搏,全年在国内各大武术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共荣获团体一等奖1次,团体金牌3枚、个人金牌57枚、银牌36枚、铜牌9枚;王志远老师和石玲珠共同荣获第三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突出贡献奖",石玲珠斩获个人全能二等奖;学会所辖的拳馆四明内家拳王征南流派拳馆,荣获2014年度宁波市武术协会先进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15.
孙保才 《精武》2006,(8):43-43
河南尚派心意六合拳的发劲是什么?怎样寻找自己的拳劲?“遇人好似弓断弦”是心意大侠买壮图对发劲的形容,即在富含弹性的伸拉中,双手间似无形地形成很多弓弦,在即将发劲的瞬间,劲力似崩裂断弦般展放。双手间伸拉的无形弓弦的长与短,可能就是发劲中的长劲和短劲。而  相似文献   

16.
乔陵 《精武》2009,(3):21-21
武当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拳种,也称为内家拳,其归属于道教武术门派。是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同时又是参研道家传统的内丹心法,遵循太极自然演化之理而形成的一门拳技。相传是明代道士张三丰所开创,据著名太极拳家杨澄甫在《太极拳体用全书·张真人传》中记载:洪武初至蜀太和山,结庵“玉虚宫”自行修炼,洪武二十七年复入湖北武当山,与乡人论经。信信不倦,一日在室谈经.有鹊在庭,其鸣如方论,真人由窗视之,鹊在树,注目下睹,地上一长蛇,蟠结仰顾。少顷.鹊呜声上下,展翅相击,长蛇采首微闪.躲过鹊翅,鹊自下复上,俄时性躁,又飞下翅击,蛇亦蜿蜒轻躲闪过,仍作盘形。  相似文献   

17.
唐才良 《武当》2011,(1):26-28
(接2010年第10期)功夫高超技禇桂亭老师经常告诫我们说:"江湖走老了,胆子变小了,天下高手多得很呐,强中自有强中手。""拳学了,最好一辈子不用  相似文献   

18.
严翰秀 《武当》2011,(1):31-33
一、中国武术历史发展繁荣时期的变异——内家拳法的产生为了说明中国内家拳的产生和存在,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根据中国武术权  相似文献   

19.
严翰秀 《武当》2011,(2):33-35
(2)张三峰"精于少林"的个人主体认识基础。前面所引述的文字中说张三峰"精于少林",这是古人的概括认识,张三峰如何"精于少林"没有说明。因为"精于少林",对少林拳术有精深的认识,才能有突破和发展的基础。如果对少林拳术不了解,是不可能在少林拳术  相似文献   

20.
朱道琼 《武当》2014,(8):55-56
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创办《武当》三十年间,挖掘整理出大量武当武术拳法套路,推荐出大批传人、掌门人,彰显了这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谛及养生文化底蕴。可谓群英荟萃,拳法璀璨。一时间,武当武术传遍了大江南北,五洲四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