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听了六七位教师执教《林海》一课 ,觉得一则板书颇有新意。在简笔画的基础上 ,教师如下板书 :亲切  舒服亲切   舒服亲切    舒服师 :课文学完了 ,你们看着板书 ,有什么发现 ?生 :“亲切、舒服”四个字为什么越写越大 ?师 :这个问题问得好 ,你领悟了吗 ?生“亲切、舒服”越写越大 ,是作者的感受一次比一次深。生 :作者老舍先生刚走进大兴安岭 ,第一次听到这悦耳的名字 ,心中感到亲切、舒服。走进大兴安岭 ,看到大兴安岭美得并不空洞 ,心中更加感到亲切、舒服。看到人与山融为一体 ,感受到大兴安岭具有兴国安邦的作用 ,作者对大…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 ,板书是微型教案。的确 ,一个好的板书 ,不仅是文章的精华 ,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反映了教师的讲课思路和教学风格 ,以及本课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板书。如果把备课分为苦干环节 ,那么钻研教材 ,确定教学目的之后 ,就要精心设计板书。在设计板书的过程中 ,教学步骤也将会成竹在胸了 ,因板书是随着教学的进程逐步出现的。板书的内容及形式要根据文章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而定。教学目的不同 ,板书作用也不同。例 :《林海》一文出自老舍先生笔下 ,林海的景色美 ,老舍的文笔更美。文章围绕“亲切、舒服”写了岭、…  相似文献   

3.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林海》(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对课文内容一定有所了解,谁愿意谈一谈?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大兴安岭很美。生:大兴安岭的岭非常多,这里的林非常大,绿颜色很多,鲜花各式各样,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师板书:岭多林大绿花各式各样)生:作者看了林海的风光,感到亲切、舒服。(师板书:亲切舒服)师:同学们预习的收获很大。如果预习时有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生:为什么说:“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师板书:第一)生:怎么说“兴安岭会打扮自…  相似文献   

4.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1.引入:本册学的《养花》、《风》两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今天我们再学老舍的一篇文章——《林海》(板书课题)。2,提问:①我国的什么地方是林海?②人们看了林海有什么感觉?(亲切舒服)3.初知课文内容:看到大兴安岭的林海,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二、紧扣内容明思路1.课文中几次谈到“亲切舒服”?(学生找出带这个词的三个句子,着上符号,再齐读。)  相似文献   

5.
一、板书设计《林海》(五年制第十册14课、六年制第十二册14课)是著名作家老舍撰写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无比喜爱的感情,是以感情贯穿全篇的。因此,我们可以抓住“亲切与舒服”设计板书: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板书似乎是教师的专利,至于教师的板书是否引起了学生注意,学生是否明白了教师板书的意图,那就很难说了,因此,这样的板书基本上成了形式。能不能把板书的权利还给学生呢?《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用精练、简洁、朴实、亲切的语言介绍了杨梅树和杨梅果,介绍杨梅果时又分别介绍了杨梅果的形、色、味,非常适合提纲式板书。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我用了“激将法”:“同学们,平时都是老师写板书,今天,我想让同学们来设计这篇课文的板书,大家有信心吗?”我还以为没多少人响应,谁知全班几乎是齐声回答:“有!”随即,…  相似文献   

7.
师:作者来到大兴安岭产生了一种什么感觉?生:产生了“亲切与舒服”的感觉.师:清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一共出现过几次“亲切与舒服”?它们又分别出现在哪几节课文中?生:课文中一共出现过三次“亲切与舒服”.第一次出现在课文的第一节中,第二次出现在课文的第六节中,第三次出现在第七节中.师:对.作者对大兴安岭“亲切与舒服”之感,就是作者写“林海”的原因.让我们随着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逐段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林海的.请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作者第一次的亲切舒服之感是怎样产生的?(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理念】1.释放教师的内力,让教学具有"柔软的亲切"。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提倡使用教材以外的内容,同时限制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且不得提前准备板书贴条等。在此情况下,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体验融进文本,并柔化教学设  相似文献   

9.
板书是一门课堂艺术、一种可视语言,也是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随着新型教学技术手段的大力推广与应用,以及教师队伍中一大批年轻教师的加入,板书的功能越来越被弱化。从教师层面来看,板书是执掌在教师手中的一种"引领"工具。作为教师,应多关注板书的引领作用,充分体会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效应,重新强化板书的功能,使板书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林海>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浙教版第十二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林海的奇丽风光与其"兴国安邦"的特殊含义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娓娓道来,让我们不仅感到大兴安岭的"亲切与舒服",更体会到文章语言的"亲切与舒服".  相似文献   

11.
质疑三步     
李艳 《江西教育》2003,(22):23-23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语文教学中怕的是学生无疑。学生不喜欢动脑筋,不善于思考,自然不能发现可疑之处;或害怕提错,被人讥笑,遭到批评,乃至有疑而不敢提。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错了,不指责,而是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疑对了,疑好了,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求疑的积极性,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比如,在学习《林海》一课时,学生提出课文中三次出现“亲切”、“舒服”两个词是不是重复的疑问,老师应马上给予鼓励,指出这一疑问涉及到课文的重点。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运用精心设计的板书,艺术地反映…  相似文献   

12.
板书的计划性原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板书并且按照设计完成板书,不仅体现了教师掌控教学过程的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结合板书的计划性原则的内容和意义,分析目前微格教学中板书计划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第十册14课《林海》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通过对大兴安岭“岭”、“林”、“草”的生动描绘与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而文中的“亲切、舒服”则内涵着这种真实强烈的思想感情。它对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应紧紧抓住这两个词语,使学生由此体味作者的真情实感。“亲切、舒服”在文中先后出现三次。文章的首段是总写,作者由来到大兴安岭所见的现实,便对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产生了“亲切、舒服”之感,初步流露出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文章接下去分三层对大兴安岭有代表性的景物(岭、林、草)进行了形象逼真的描绘,这部分虽无“亲切、舒服”的字样,却蕴含着作者对大兴安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极其“亲切、舒服”之感,更加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迷人景色的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61):106-107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板书工具,有效的板书犹如画龙点睛,能使课堂效果清晰明朗、立竿见影。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部分教师都能充分应用各种多媒体技术于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良好平台。然而部分教师过于追求多媒体教学手段,忽略传统板书教学手法,特别信息技术教师容易忽视板书在教学中的重要应用,本文从板书的设计、生成、作用等多方面论述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利用板书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板书是指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讲解密切配合完成教学活动。板书的主要内容是演示提纲、重点内容和要点。板书得当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更好地理解讲授内容,帮助记忆,巩固知识,教师的讲解与板书相互配合,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教师应在板书上下功夫。板书应注意以下几点: 1.板书的科学性 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板面。板书要从大纲到小目紧扣教材重点内容,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语句完整,表达准确,简明清晰。  相似文献   

16.
《林海》是著名作家老舍撰写的。作者以“亲切与舒服”统帅全文,叙述林海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应当根据文章的内容,抓住“亲切与舒服”的特点进行导读,使学生在林海的画卷中感到充溢于字里行间的对祖国林区之爱,进而感情升华:大兴安岭景美,物美,人美,社会主义祖国美。  相似文献   

17.
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肢体、语言和多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和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是一堂课的精髓,合理的板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把握重难点。精湛的板书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是知识的凝练和浓缩,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因此,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每节课的板书。  相似文献   

18.
一、电教媒体代替板书的误区最近有的教师在多媒体课堂上取消了黑板 ,用投影仪代替板书 ,并称这是今后课堂教学发展趋势。这些教师就是事先将板书制成幻灯片 ,授课时不再用黑板 ,而用灯片代之 ,或用胶片放置于投影仪上代替随堂板书。如果我们认真研究课堂教学中板书的内涵、结构和作用 ,以及电教媒体与板书的相互关系 ,就可发现用投影仪代替板书、取消黑板是一种误导。1.板书在课堂教学中有特殊功能。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是教师为辅助课堂口语的表达而写在黑板的文字或其它符号。板书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教师利…  相似文献   

19.
韩丽丽 《化学教与学》2013,(6):85-85,83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文章就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谈几点理解和认识,以期对广大青年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板书,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员传授知识的一种有力的不可缺少的辅助方法。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人人都必须用板书,人人也都用过板书。然而,板书运用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运用板书,必须注意以下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