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心理学对人的需要和动机作了不少阐述。需要是由于有机体和环境的某种不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欠缺的不满足的心理状态。人在需要未获得满足时,内心上会承受到一种欠缺的压力。如饥饿时的难受,对问题不理解时的迷惑,理想愿望不能实现时的苦恼,都是某种欠缺的心理状态,当转化为活动动力时就是动机,其追求的鼓励物便是目标。①目标导向行动,行动的结果满足了某种需要。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人的个性倾向性和动物的行为不同,人的需要是在吸收人类文化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满足需要的对象,人的需要取决于社会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2.
一、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一种欲望,是人的本能,是人的行为的原始动力. 现代心理学认为,需要是指有机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并力求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3.
一、调查目的“需要”是人所必需的而又欠缺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人积极行动的内驱力。人们有了某种需要后,才提出行为目的,考虑行为方式,获取所需的东西,以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焕发学习、工作方面的热情;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挫折的情绪体验,并从身心诸方面影响活动的效能。需要制约着各项活动,研究他们的需要是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的重要课题。本调查拟研究乡村小学教师需要的结构,需要受挫的分布;乡村中、青年小学教师在需要上的差异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需要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争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需要的性质分,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什么?按照心理学的定义,幸福就是人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悦状态.因此,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它必须建立在个体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的基础上,如果个体需要不被满足,就不会产生幸福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人的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从中体验到某种需要的满足而带来的愉快、欣喜、幸福的情感,这种情感会转化成一种鼓舞力量,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一般说来,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又会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引起新的学习兴趣。正是为了不断地满足新的学习需要,就需要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并  相似文献   

7.
王永刚 《学周刊C版》2014,(9):119-119
兴趣是人们为了认识某种未知事物或者参与某种活动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则是一个人对于学习过程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并持续地钻研它,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体会。一、给予学生爱心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于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  相似文献   

9.
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体会。一、给予学生爱心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于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  相似文献   

10.
<正>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快乐是一种心理情感体验,是因某种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愉悦的情绪状态。学习应该成为一种愉快的。这是因为人有一种基本心理需要。因此,学习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愿望,有效学习的情感体验是快乐的。其次,愉快教育的实质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愉快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开展愉快教育的关键。很多研究表明,学生参与的越多,教育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于丽娟 《成才之路》2013,(15):20-20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审美体验。"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主体对事物能否满足事物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而音乐是被世人誉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  相似文献   

12.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谈到情感,现代心理学认为: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对于审美来讲,情感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肯定性的美感和体验,这种美感是情感与审美的和谐统一。在音乐教育中,感情这种心理状态显得极其重要,这种心态往往难以用文字来表达。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常常蕴涵了丰富的、深刻的情感,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作品的思想、情感进行认真的分析、理解。通过对歌词和音乐语言的剖析,把音乐所赋入的感情因素渗透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体验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状态。验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人的特的心理活动,是由感受、理解、联想、感、领悟等诸多心理要素构成的,它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动。体验不同于经验。就词性而言,前者常常表现为动词,后者大多被作为名词使用;在汉语中前者往往作为得到知识技能的一个过程、一种途径,后者则被当做认识论的概念、知识或技能;前者指向价值世界,后者指向的是真理世界。体验与经验又常常被大家混淆。我们对某些事情有亲身经历,但这种经历如果没有引起我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14.
魏东平 《文教资料》2007,1(25):141-144
精神需要是主体在社会活动中,由于对某种社会生活或现象感到欠缺或不平衡而渴求得到满足或平衡的一种心理状态。教师的精神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当前,在教师需要及其激励中,主要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在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关系问题上,重物质需要轻精神需要;二是把教师的精神需要和精神追求归结为道德需要和道德追求,忽视教师精神需要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针对当前教师精神需要的特点和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应进行合理调适与激励,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一、概念的内涵、实质及其意义 这里所说的是意识的两种特性而不是一般心理的特性,即仅指为人所自觉地觉察到并能加以表白的那一部分心理生活的特性。 所谓意识的真实性是指在人的意识中发生的东西、是被该人所真实地知道了的。这是意识的一个最根本的特性。除了为了某种目的而故意说谎者以外,一切意识中发生的东西对该意识的拥有者来说,都是真实的。而意识的现实性则是指所发生的意识是否真的与现实生活中的东西符合或一致。凡与之符合或一致者是现实的,反之则为不现实的。 意识的现实性在人类生活中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人的心理、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一、调查目的"需要"是人对满足个人或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东西的渴求和力求占有的心向.它是活动动机的源泉,是人的积极性的重要内驱力.人们有了某种需要,才为自己提出活动目的,考虑行为方式,去获得所需要的东西,以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需要得到满足,绐人以愉悦的情绪体验,更加焕发新  相似文献   

17.
以人的行为和人们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行为科学早已风靡西方世界。70年代末,行为科学传入我国后,不少科学家和企业家不畏艰难,排除干扰。勇于实践,使行为科学在我国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应用成果。行为科学的基石,则是需要理论。所谓需要,指的是个体在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行为科学认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激发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当目标达到以后,需要便得到满足。此时又产生新的需要。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当然作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抱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体现,是人的某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情感,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珍贵融人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9.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绪、情感的产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人在认识事物的同时,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与自身需要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态度。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满意、愉快、尊敬、自豪等态度,  相似文献   

20.
机会成本     
一些人在幼儿园时就学会了他们应该知道的东西,而我直到上了大学才学到对我的生活来说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我一生的一课。在大学的经济学课上,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对我来说颇为新鲜的词汇——机会成本,它指的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就是说,当你要选择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要放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