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浓硫酸和铜反应的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在人教版(旧)教科书中采用的是铜片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新课程化学教科书中为了更好地控制反应进程,把铜片改成铜丝,尽管已经做了改进,但仍存在以下不足:①在橡皮塞上挖小槽,来回抽动铜丝的时候容易使二氧化硫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②当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的时候不能看到蓝色溶液,通常是加水才显示蓝  相似文献   

2.
1 问题提出 浓硫酸与铜反应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验证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一个经典实验.此实验在人教版新旧教材中有着不同的呈现. 1.1人教版旧教材 人教版旧教材中有关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如图1所示,该实验设计主要是将下端卷成螺丝状的铜丝插入到胶塞侧面,通过上下拉动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终止...  相似文献   

3.
铜与浓硫酸反应在常温时无明显现象,加热时铜丝表面渐渐变黑,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溶液变绿色,随反应的时间推移,铜丝表面有黑色物质扩散到溶液中,对本实验中出现的与教材描述内容不相符的一些现象进行实验探究,找到实验中发生的与教材描述内容不相符的原因,为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教学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黑色沉淀为何物?现行高中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介绍为Cu2S、CuS,这种解释一直被很多化学教育工作者认可。就笔者了解的资料来看,1985年第1期《化学教学》刊载的《有关铜与浓硫酸反应机理商榷》一文,1999年第3期《化学教学》刊载的《铜与浓硫酸反  相似文献   

5.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中化学第一册中“铜与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用可移动的铜丝代替铜片,并对硫酸的浓度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当硫酸的浓度为80%时,实验现象鲜明,反应时问短,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实验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已有改进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改进。改进要点为:用一次性注射器控制铜丝与浓硫酸的接触和分离;使用品红试纸和石蕊试纸检验SO2;用双联打气球连接T形玻璃管,借此排尽装置中剩余的SO2。设计的实验装置结构较为简单,现象明显,用时短,绿色环保,适宜课堂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7.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演示实验是中学化学和中师化学教材中用以说明浓硫酸强氧化性的经典实验。人教社2000年版《普通高级中学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对本实验的装置已从敞开式改为封闭式(见P.135),这是环保意识在新教材中的体现。但本实验的设计仍存在如下欠缺:1.为产生稳定的二氧化硫气体,要持续加热浓硫酸,反应完毕将试管内液体例人废液缸后管内剩余物温度仍很高,不能立即加水,观察溶液颜色,故整个演示持续时间较长;2.使用铜片,不便中止反应,若按教参介绍的方法将铜片改为螺旋状铜丝,在橡皮塞内难以上下抽动,若穿过铜丝的孔过大,装置密封性又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研究浓硫酸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之一。教材上说:“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其化学方程式为:Cu+2H SO()CuSO+SO+2H O浓↑24422Cu实际操作时同学们发现,与浓硫酸共热,溶液开始呈现并非蓝色,而是黑色的浊液,并且反应时铜丝表面由光亮逐渐变黑了。为什么会出现与教材叙述不同的这些现象呢?我们对铜丝变黑提出了一连串的假设:①黑色物质可能是铜被氧化为CuOCuS;②晶体铜表面被氧化后凸凹不平而影响光的反射而显黑色。③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9.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较重要的一个演示实验,能否做好实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浓硫酸的氧化性的理解和把握。其反应原理如下:2H2SO4(浓)+Cu=CuSO4+2H2O+SO2↑然而不论是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或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不足:1.利用铜丝伸缩进退虽能取得控制反应进程的效果,但铜丝从胶塞侧面挖出的凹槽进入试管,一面与胶  相似文献   

10.
以浓硫酸与铜共热买验为题材的命题,不少存在着背离实际的两种误解:一种认为,铜与浓硫酸共热时铜丝表面变黑,说此黑色物质是CuO;另一种认为,过量的铜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共热反应时,经一段时间反应后,由于硫酸的消耗和水的生成致使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反应停止,铜和硫酸都有剩余。这两种误解均源于作者未亲自动手做实验或对实验现象未作深入细致的分析。这种浮噪的教学行为严重地误导了学生和部分教师。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自然教学的一些报刊中 ,我曾读过不少关于九年义务教育《自然》第九册第 16课中 ,证明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水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个实验的文章。我做了一次《热传导》的公开课后 ,对于这个实验也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新的见解。a 注重实验材料的选用。对于《热传导》中的这个实验装置 ,教科书中选用的是三根铁丝 ,我认为可以改进一下。我们知道 ,在铜、铁、铝这三种金属中 ,最易导热的是铝 ,其次是铜 ,最后是铁。而铝丝遇热又容易熔化 ,所以我们选用铜丝做这个实验为最好。再有 ,铜丝的粗细长短也要适当。铜丝过细 ,接触面小 ,火…  相似文献   

12.
<正>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及为什么溶液未出现蓝色等问题并不清楚,下面对此反应的最适条件进行深入探究。1.实验仪器和药品。98%浓硫酸,品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铜丝,甲基硅油;电热套,烧杯,试管,温度计,铁架台,玻璃导管,漏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共同参与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设计,创新改进原有实验装置,实现了浓硫酸与铜反应一体化、微型化、绿色化、创新性的改进及普适性价值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一、实验操作把一条较长的光洁铜片或粗铜丝,插入盛有2ml左右的市售浓硫酸的试管中,使铜片部分浸入酸中,部分露置于酸外,加热,并用单孔胶塞将生成的气体导出,通入品红溶液中。二、指导学生观察以下现象:1.铜与浓硫酸在常温下不发生反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相似文献   

15.
对铜与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山东省安丘市第五中学王春贵在讲浓硫酸的氧化性时,为让学生真正认识其特性,做好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与铜的反应的演示实验是关键。我将一课本[实验3—5]加以改进:大试管配单孔塞,导气管口套玻璃尖嘴,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用的蓝色石蕊...  相似文献   

16.
现行中师化学课本(人教社1993年11月第一版)第一册,第97页[实验4~5]铜和浓硫酸反应,虽然实验也做了一些改进,做实验时操作仍比较复杂,且在实验过程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放出,污染室内空气,严重地损害师生健康.为此我们做了如下改进,改进的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并且几乎无二氧化硫气体泄漏.一、实验用品带支管的试管一只(2×18厘米),一段长约10厘米、内径2厘米玻璃管,一个不漏气的塑料袋,铁架台,酒精灯,一段长20厘米的粗钢丝域铁丝)一个3号胶塞,一个4号胶塞,一段长4厘米的铁丝.浓硫酸,细铜丝一束(约5厘米长)…  相似文献   

17.
硫和铜反应的实验,污染空气较严重,下面介绍的改进实验,可有效防止教室空气的污染. 1 实验装置 2 实验操作 取少量硫粉加人具支试管中,在玻璃棒一端固定一束擦亮的细铜丝,插入涂有凡士林的橡胶塞孔内,塞好带玻璃棒的橡胶塞,把玻璃棒向外拉至端点,导管插入盛有碱液的烧杯.  相似文献   

18.
<正>一、前言在实施人教版新教材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中的“浓硫酸与铜丝反应”和“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教学时,若按教材直接加热浓硫酸与铜丝反应制二氧化硫开展实验发现反应慢、实验演示所需要的时间较长(约4 min以上),二氧化硫产量低、反应过程中很容易生成较多的黑色沉淀,对观察和判断硫酸铜的生成造成很大的干扰。若依教材提示,实验结束,要待装置冷却后,再将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含有剩余的浓硫酸)慢慢倒入装有少量水的试管中,才能观察到溶液呈浅蓝色。这样的实验操作烦琐,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实验演示效果也不佳。同时,  相似文献   

19.
一、实验仪器与药品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具支试管、硬质玻璃管、烧杯、导管、单孔橡胶塞。粗铜丝(长约20cm)、细铜丝(5cm)、氢氧化钠溶液、品红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火柴。二、实验装置图(图1)三、实验操作步骤:1.按图1所示安装仪器,先用一端较尖的粗铜丝穿透胶塞(粗铜丝在胶塞中能够上下活动即可),然后把伸入试管内的铜丝一端绑一束细铜丝,再在硬质玻璃管的两端各放入一片湿润的品红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图1实验装置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湿润品红试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2.向试管中加入约5mL浓硫酸,加热(在加热浓硫酸时,细铜丝先不要伸入…  相似文献   

20.
对浓硫酸性质实验:“黑面包”实验以及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进行了改进,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