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师范教育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提出了师范教育为“群学之基”的光辉思想 ,首创了教育制度表并参与了教育决策的过程。他的师范教育思想开启了我国师范教育理论的先河 ,促进了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师范教育又可称之为教师教育,它既是“教育造端之地”,又为“群学之基”,还被誉为各级各类教育之“工作母机”。它在中国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香港虽与内地连为一体,但一个半世纪的隔离,使其师范教育的发展自然与内地不尽一致。本文拟就两地师范教育管理体制、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经费配置等方面作横向比较;最后,对内地与香港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前瞻性探讨,以期为两地师范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供点滴参考。 一、两地师范教育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全方位考察我国高师教育的地位厦门大学武毅英我国师范教育从产生到发展,前后不过百年的历史,但其地位的起伏变化之大,一点也不亚于师范教育在其他方面的变化。师范教育素有“群学之基”、“教育之母”的美誉,然而由于各历史时期对师范教育的需求和重视程度不同,加上...  相似文献   

4.
师范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师范教育是“兴邦”、“立国”之大事。据此他提出了“广义的师范教育”思想 ,并且认为从改革乡村师范教育入手 ,推动全民族的教育发展是发展生产师范教育的重要立足点。  相似文献   

5.
构建"一主多元"的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师范教育”制度性特征的分析入手,指出师范教育已经凸显出时代性缺失。强调以“教师教育”替代长期使用的“师范教育”的概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教师教育”具有开放性、高学历层次性、专业化、职业化、终身化、一体化等新的特质与发展趋势。根据近年来师范教育“转型”的反思,提出我国教师教育应走“一主多元”发展道路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正>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所以,要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优先发展师范教育,诚如叶老所说,“特别看重教育事业就不能不特别看重教师”,特别看重教师就不能不特别看重师范教育。1983年12月,年近90的叶老在《关于师范教育》一文开宗明义写道:“现在大家逐渐重视师范教育了,认为师范教育是推进和革新教育事业的根本。这是极可欣喜的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大已把教育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一些省地、县、区把发展师范教育列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优先保证师范教育的需要、切实把师范教育放在第一位。师范教育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但是,对于我国现行师范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师范院校在办学中如何体现“师范性”等根本性问题,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认真地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关于“定向型”师范教育与“非定向型”师范教育的问题 师范教育是指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师范教育体系既包括新师资的培养,又包括在职教师的提高。从许多国家目前的现状看,大体上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师范教育:第一种类型是以  相似文献   

8.
“新师范”具有多重意义蕴含:它是中国教师教育新体系中的“后师范”,是面向卓越教师培育的专业化师范教育,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创新型师范教育。内核重构、动能重整、系统重塑是当代中国“新师范”建设不辱使命的行动方向,其理论架构是:强势回归“中华师范精神”,教师教育中枢系统的整流提质,以及教师教育形态的功能升级。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新师范”建设的关键含义是中国性、师范性、创新性与效能性,与之相应,中国新师范建设的行动路向是:打造“中国版”师范教育改革蓝本,构建“师范本色”的师范教育,建设具备“新”质的师范教育,构筑“高效能”的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9.
刘姝 《江苏高教》2022,(8):110-113
当下的师范教育更加侧重对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需要援引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做法予以平衡。通识教育所强调的“永恒学习”、整合学习原则,与师范教育的本质属性相契合,也符合中国古典学术“由博返约”的学习进路,值得师范教育借鉴。在借鉴过程中,师范教育需要处理好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纲目”关系,经典阅读教学是实现师范教育“通识化”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0.
综合大学师范教育特色建设是教育创新的具体实践,既有统一性又有互促性。师范教育特色建设过程也是教育创新过程。在综合大学师范教育特色建设中要科学定位、目标明确,要注意学生“师德”、“师魂”的培养,要注意高等师范教育个性与高等教育共性的相结合。这些对于综合大学师范教育特色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高师数学教育改革要突出师范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师范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中等学校培养师资,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重任。师范教育实质上是教师专业教育,是为使师范生创造性地掌握教育这门职业的教育,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面向21世纪,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持续发展”、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等战略,这些都与师范教育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信息     
国际师范教育协会讨论师范教育改革问题国际师范教育协会第三十一届世界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师范教育在争取最优化中应有的改革”。主要涉及:提高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教师职前教育的质量、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教育工艺学的研究和应用、师范教育的国际协作与“全球战略”等方面。我们应重视教育工艺学的学习和实践,跟上世界发展的步  相似文献   

13.
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培养人材的人材基地,是搞好教育工作至关重要的一项基本建设,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我省的师范教育为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以及幼儿教育培养输送了大批师资,为培养青少年一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左倾路线的干扰,特别是在林彪、“四人帮”肆虐的十年中,师范教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粉碎“四人帮”以后,师范教育有了恢复和发展,但还处于相当落后的地  相似文献   

14.
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教育事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所在。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振兴教育,师资先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靠高水平的师范教育来培养和培训,只有办好师范教育,才能形成和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改革并放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师范教育,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备了有利的政策法律依据和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近十几年来,师范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七五”、“八五”期间,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了对师范教育的投入,有力地加强了师范院校建设,师范院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  相似文献   

15.
更新观念,落实优先发展师范教育战略地位王力伟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它在各类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示范性、超前性的特点。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事关全局,因此,对师范教育的发展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一、确立优先发展师范教育战略,是实施“两大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光荣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其教育思想和躬身亲行的教育实践活动,堪称“万世师表”。特别是陶先生的师范教育理论更加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先进性。从他那丰富多彩的教育思想中挖掘师范教育的理论,对目前的中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具有特别可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转型是世界性潮流,当前世界师范教育模式,正从一元封闭走向多元开放。“教师教育一体化”概念的引进,使得“师范教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教师教育”已经成为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在我国加速推动师范教育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师的深层次角色,是时代赋予的一项紧迫使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世界范围来说,师范教育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和两个历史阶段:定向型封闭式教育和下向型开放式教育。世界师范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由定向型封闭式教育走向下向型开放式教育。显然,中国师范教育还处于定向型封闭式教育阶段,从而导致教师和学生双重动力不足,“师范”已经成为“低水平”的代名词然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师范教育必然经历定向型封闭式师范教育体系与非定向型开放式师范教育体系并存的局面,并最终过渡到非定  相似文献   

19.
师范教育是教育战线上的“基础工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师范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质量,而且也影响到中学,乃至大学的教育质量。因此,对中等师范教育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建国三十年来,我省中等师范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林彪、“四  相似文献   

20.
试论师范性与教育专业学术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师范教育实践中始终困扰师范教育的问题,是“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矛盾。为什么这一矛盾的解决有如此之大的困难呢?本文作者认为,非教育专业对于“师范性”的轻视,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这至少也与教育专业自己学术观上的偏差有关。师范教育中“学术性”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