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关注生命,教育才能拨动生命的"情弦",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激励,给愚钝的学生以智慧.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方可绿意盎然.  相似文献   

2.
3.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多元化的社会,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若想使我们的德育工作落在实处,就必须要多层面、多角度开展,建构起德育工作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4.
周晓霞 《中国德育》2004,(5):52-52,48
大雨过后,操场上洗刷一新的草坪绿得发亮,黑色的环形跑道也吸足了水,静静地躺着,一切显得过分地静。孩子们还没有下课。围墙根、草丛里、下水道中,刚刚脱落了尾巴的小青蛙成群地蹦上了跑道,欢快地跳跃着。一个巴掌大小的水塘便聚了十几只小青蛙。它们并不知道这个操场是不属于它们的。  相似文献   

5.
提到德育,很多人把它看作一种理性行为:理性地规范,理性地引导,理性地教化。殊不知我们所施教的对象是具体实在的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因此我们的德育必须本着人本的理念,赋予其更多人性化的东西,使之更具时代气息,更贴近学生实际,更符合人性的需求。下面的例子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其一午饭过后,老师正坐在办公室里。两个学生急冲冲地赶来报告说:“老师,老师,教室里的饮水机让杨冬弄坏了。”老师还没走到教室,耳边就传来了“要赔,要赔”的嚷嚷声。进到里边,大家群情激愤:“老师你看,饮水机坏了。”“是杨冬弄坏的,以后我们还怎…  相似文献   

6.
一位作家在国外参观一所小学,当时正值冬天,天空中飘舞着雪花。学校里的每个孩子都穿着冬衣,戴着帽子。令人奇怪的是,在操场旁边一个撒尿的小孩子雕塑也戴上了毛线帽,并披着一件夹克,看起来非常滑稽。问及校长:“为什么连雕塑都穿衣服,难道它也怕冷吗?”校长郑重其事地回答:“对!在儿童的眼中,雕塑也是怕冷的。为了给孩子爱的教育,并使他们从幼年就培养出同情心和爱心,所以我们为雕像穿上寒衣。您想,儿童连一个石像都不忍心让它受冻,如果看到真人,还会不伸出援助之手吗?”听到这则故事,我们为这所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细致入微所感动,更为德育教育中闪烁出的人性光芒而激动。  相似文献   

7.
《西江教育论丛》2005,(3):19-21
基础教育模式要适应社会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要完成新课程改革的任务,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必须改变原来的德育模式、教学模式、师生管理模式,必须构建新的教育模式。为此,我校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从2001年9月起,积极实践“三自教育”模式,分别从德育模式、教学模式、师生管理模式构建和实践新的教育模式,初步形成自己的“三自教育德育模式”。本文重点对“三自教育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曹海永 《湖南教育》2003,(18):28-29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关注生命,教育才能拨动生命的“情弦”,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激励,给愚钝的学生以智慧。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方可绿意盎然。  相似文献   

9.
曹海永 《班主任》2003,(6):12-13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关注生命,教育才能拨动生命的“情弦”,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激励,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应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围绕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局上、战略上确立以下思想。一、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欲望。即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和道德人格的提升。因为对人类讲,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争取自身的发展和全面进步,是更高的目标。重视道德教育,也就是注重人自身的生存素质和生活素质的提高,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人的尊严,最大限度发挥人的创造潜能。换句话讲,就是要引导学生充满信心地生活,充满智慧…  相似文献   

11.
一个班主任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教育反思作为班主任的基本研究行为,其范围包括教育日记、教育叙事、德育案例等,其中德育案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宜于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着重从协同教育的角度,阐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协同,实施同步教育,促进小学生良好品行养成的策略,途径及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李灿宇  李蕾 《宣武教育》2004,(10):33-35
此次闽、浙之行,德育考察是主题。然而课程改革自始至终都是现时期德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大背景。因此,此行的另一个关注点便是兄弟实验区县的课程改革情况。从对他们课改探索历程的了解中,我们找到了共鸣,同时得到更多的是激励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15.
张水耀 《天津教育》2005,(12):35-37
“加强德育”这个“口号”,我们喊了多年,德育工作也一直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德育文件“不厌其烦”地下,德育会议“风风火火”地开,德育活动“大张旗鼓”地搞,德育研究“高高在上”地作,德育问题却依然“铺天盖地”地来,德育工作可以说是收效甚微。这固然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冲突、道德标准的波荡等德育大背景有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因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本文主要从指导思想、德育规律、网络构建三个层面探讨:学校德育如何摆脱低效状态。  相似文献   

16.
17.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的行为准则。抓住时机 ,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之一 ,也是德育要解决的“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核心问题。现在的小学生 ,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受到父母的百般疼爱 ,是家中的“小太阳” ,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集体观念淡薄。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 ,任务是相当艰巨的。但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只要教师抓住时机 ,创造性地、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意识教育 ,就一定会收…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当前德育实效性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工作却忽视了具体的实践,以致于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德育“实效性差”的问题。而当前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是非常具有实践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20.
新时代,有理想、懂担当、敢作为成为青年一代的必然要求,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做好德育工作的最佳时期莫过于少年儿童时期,这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勇于承担责任,深刻认识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将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核心位置。具体而言,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德育工作:一是守护好校园教育主阵地,开展融入生活的情景教学、突出择优示范的榜样教学、注重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责任教学;二是维护好家庭教育主通道,指导家长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三是利用好社会教育大课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思想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