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马蒂亚·森从人是否拥有实质自由的角度来批判以往的狭隘发展观,并论述了自由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即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自由也是促进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从自由发展观的角度审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扩展公民自由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高职成人教育应以德育和素质教育为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升 《继续教育》2007,21(7):26-27
和谐社会的实现,客观上须凭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主观上须靠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应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审视,我国成人教育偏重学历教育,忽视德育和素质教育。只有尽快弥补缺失、纠正偏差,成人教育才能为和谐社会构建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3.
人的和谐发展需要生命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评论》2007,(1):7-8
人的和谐自由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的核心思想,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也提出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人的自由和谐发展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基础。可以说,人的和谐发展既是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李坤秀 《华章》2007,(10):26-26
邓小平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观,是在中国长期历史的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没有其他发展中国家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提出的,可见他伟大的政治智慧,我们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反观邓小平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观,其中蕴涵了和谐思想,我党领导人的路线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实现,客观上须凭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和实现,主观上须靠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于是,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便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审视,我国成人教育既存在政府行为的缺失,又有着运作实践的偏差。只有尽快弥补缺失、纠正偏差,喊人教育才能为和谐社会构建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社会发展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发展的一个探索阶段,是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本质上一脉相承都体现党执政为民,以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条件。发展是贯穿毛泽东社会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一根红线。深入研究和领会毛泽东的社会发展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图书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图书馆事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发展图书馆要追求的最终目的.它从更高角度来构建人类生存和繁衍环境,是图书馆事业建立和生存的土壤.构建和谐社会是更为宽泛与更为宏观的"图书馆大事业",而图书馆则是从微观角度为构建这种和谐添砖加瓦.图书馆只有在和谐的宏观社会环境里才能进一步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社会环境也因为有图书馆事业才能更好地走向和谐与健康.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关于自然界、思维及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从世界历史角度,从自然界、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辩证地考察和探索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自身的发展问题,系统地分析和解答了发展的本质、发展的动因、制约因素,提示了什么是发展,为何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等一系列根本性和终极性问题,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世界等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依据。在构建和谐世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应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系统把握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发展的目的、过程、结果及意义等问题,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留学生》2011,(11):34-39
发展学把发展看做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将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以及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视为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所在,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发掘社区能力,以谋求社会均衡发展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不同,人类发展学提倡多维研究,从多维平衡发展观点来研究发展,以人和社区能力之开发来看发展,研究核心是人和社区的和谐发展,以及与市场、环境和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先秦原始儒学极具价值的思想,是将社会和谐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孔子的和谐社会理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是难以实现的.柏拉图的和谐社会排斥个人选择等级的自由,压制个性的发展.奥古斯丁以上帝的至上性、普遍性消解了个性、人性.空想社会主义试图给予人们以人文关怀,但脱离了现实的物质基础,人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指出以人自身和谐发展为基础的一种最理想的和谐社会,充满着人性的关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论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非常人性化的发展观,是在和谐中求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特征,与科学发展观一样,共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与新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三个突出问题直接相关;与整个国际发展趋势也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合理继承;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本来面貌的积极回应。“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是一种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和谐发展关系的关怀。它对经济、政治、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它要求我们既要从“价值”角度,又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角度,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优越性,实现“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层面的角度讲,和谐意味着人际关系和谐;从个体的角度讲,和谐意味着身心关系的和谐;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说,和谐就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个和谐社会,虽然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协调、个人内心世界的调整,但最根本的在于人与人的和谐.创建和谐校园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和境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3.
协调发展观是邓小平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运用辩证思维并结合中国国情及改革开放大变革的历史条件不断形成、发展起来的理论.邓小平的协调发展观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各相关要素之间的动态协调关系,并引导社会朝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邓小平的协调发展观体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初步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达到可持续发展之目的。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既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是前提,处理好人与人关系是关键。本文将从哲学角度,从三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发展目的是一个终极意义上的问题,发展目的决定着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和发展手段。以GDP为指向的发展观虽然也有其合理性,但导致的负面结果是重物不重人,只关注经济增长速度,忽略了发展质量、社会分配、环境成本等内涵因素。以GNH为指向的发展观是对GDP发展观的纠偏,是既重物又重人的发展观。在终极意义上,发展目的是人类共同福祉的最大化,是人在本质意义上的自由和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是:要消灭私有制,消除旧式分工;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要科学衡量发展水平和发展成果必须由GDP发展观转变到GNH发展观,并以人类发展指数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6.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警防范功能的角度,论述了生态环境预警防范的必要性,分析了预警防范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在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中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预警防范功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自然观的价值向度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始终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理解自然.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资本主义制度是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根源.只有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人的劳动在彻底摆脱异化状态后,人将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只有加强制度文明建设,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成因及消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教育是人的生命发展的奠基阶段,肩负着促进生命全面、和谐、自由、创造地成长的重任.和谐的校园环境乃至于和谐校园的话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尤为重要,它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营造和谐的校园话语环境,有利于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有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展观问题的提出首先内含着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对待发展的问题,即关键解决发展的目的问题。"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为目的,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主旨,是以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崇高社会理想的价值观,所以,"以人为本"与马克思有关人本思想是一致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经济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而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是和谐社会所要追求的理想状态.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生产力发展方式,实现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民营经济,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人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