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志敏 《现代语文》2007,(11):21-22
重动句指谓语动词后带宾语,再重复动词后带上补语的一种单句,在现代汉语口语和口语色彩较浓的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比如"他看书看入迷了""我们等你等得不耐烦了"等.重动句是一种结构固定的句式,即"动宾 动补"的形式,可以用"SV OV C"来表示,其中S表示主语,V表示原动词,V表示重复的动词,O表示宾语,C表示补语,V与O构成动宾短语V O,V与C构成动补短语V C,该短语有时带上宾语.重动句核心就是由这两个动词短语构成的.  相似文献   

2.
一篇600字的小学生作文,其中用了72个"死了",如"热死了""好死了"……整篇文章都是十分简单的词语,毫无文采可言。面对这种现象,"安徒生文学奖"的提名获得者秦文君女士指出:现在儿童语言变得越来  相似文献   

3.
<正>《纲要》中指出:"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童话剧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童话剧是根据童话故事进行改变之后写成剧本,用一系列的演艺方式来展示。然后,再进行舞台加工和语言文字处理而形成一种话剧形式的表演。幼儿园的童话剧一般会选择孩子耳熟能详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为应付竞争激烈的升学考试,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讲你听""死塞硬灌""重知识轻过程和能力"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仍普遍存在。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缺点是"由知识走向学生",缺乏启发讨论和主动探究,学生无法参与和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被动接受许多现成结论,然后用大题量的机械训练来弥补新课教学  相似文献   

5.
谚语可以分为自然谚和社会谚两大类,这两大类都有其科学性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的一面。自然谚的科学性表现为:气象谚的科学性;二十四节气谚的科学性;农业生产类谚语的科学性。自然谚的局限性主要是认识上的片面性,如"种地没巧,深耕细刨""种地没巧,粪灌尿泡""种地不用问,精耕多上粪""庄稼不用问,水肥打头阵""夏至鸣雷,早稻定丰收""夏至起西北,晒死摇筛竹""夏至难逢端午日,百年难遇岁朝春"等等,都是片面性的。社会谚的科学性是应该值得肯定的,比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了实践观。但社会谚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历史的局限性;认识的局限性;谚语语言形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郑玲玲 《中国教师》2014,(18):29-31
<正>一、缘起:作业检查中发现问题在一次小学三年级数学调研测试中,一个班级的数学计算题引起了我的注意。题目:在()里填上">""<"或"="。320×5(>)15003×124(=)124×3185×4(<)8000×250(<)0+250学生在计算时,一般都是在算式下面写上结果然后再比较大小,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从正确率上讲,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从长远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了山东微山方言语气词"来"的主要用法,将"来"概括为"来 1""来2""来3"."来 1"表示时态,既表示持续的时态(相当于"呢1"),又表示最近已发生的事(相当于"来着");"来2"表示疑问,其中包括对持续状态的事的疑问(相当于"呢2")和对最近的过去发生过的事的疑问(相当于"来着",部分还可以用动词后缀"了"与语气词"了"的融合体表示);"来3"表示说话人的态度或情感.  相似文献   

8.
乐活奥运     
"知道嘛是‘乐活’吗?""嗨,那不就是一个舶来语,原单词是LOHAS,表示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比如使用二手货品、吃绿色有机食品、穿棉麻天然织物、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切,省省吧你,你这语言思维方式显然不符合中国国情,没能深入了解广大的青少年。现在啊,‘乐活’的意思直接顾名思义就行了——‘快乐生活’。哈哈!"  相似文献   

9.
"得~"结构词在现代汉语和各地方言中都很常见,例如现代汉语中"得了""得令""得到"等,在北京话中也会有"得嘞"这样的表达。怀宁方言中也有很多"得~"结构的表达,它们有不同的构词特点,表示不同的意思。文章拟从"得了""得着""得很/死"的结构来对怀宁方言中的"得~"结构进行初步探索,了解其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10.
张红 《教书育人》2012,(32):78-79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堂确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死板教学方法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我们的课堂焕然一新,一时间"综合""创新""拓展延伸"成了大家上公开课必用的教学手法,谁要是不用了,就是没有课改,就是老土,事实是这样的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的音乐课"过新年",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与学生用英语问好,然后又复习学过的关于过新年的歌曲,用英文来唱"新年好",接着再  相似文献   

11.
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一篇文童曾经说过这样一个事实:一篇500字左右的小学生作文,其中使用了72个"死了",如"热死了""烦死了""闷死了"……整篇文章毫无文采可言,语言严重地"沙漠化".  相似文献   

12.
<正>问题解决过程中,经常遇到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者的相互转换,很多问题在三者相互"翻译"的过程中迎刃而解;在解答一次函数图象信息题的时候,"翻译法"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介绍用"翻译法"解此类问题的几种具体做法.一、解析式法——翻译成"符号语言"将图象信息翻译成符号语言,用数学符号或数学式子来表示,一般情况下主要是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来表示,然后用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求出问题的解.例1 如图1,  相似文献   

13.
临汾方言中,趋向动词"来""去""走"表位移时,主要用于"来/去/走+NP处+来/去/走""NP处+来/去/走""来/去/走+NP处",它们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层次。"来/去/走+NP处+来/去/走"中,NP处后的"来""去"仍表示位移,即向目标终点位置的方向移动。它仍保留着运动趋向的意义,但是语音已经弱化,意义也发生了虚化。临汾方言中"来"和"走"趋向用法形成的外因可能是民族语言接触的结果,特别是受到蒙古语族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她想用死来结束自己,同时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相似文献   

15.
甲: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乙:这是汉语的一大特点。甲:动词尤其如此。乙:是啊,表示行为动作的词语特别多。甲:比如,写手的动作的词就有"捏""握""挤""拍""拿""举""扬""扶""伸""拉""搓""揉""挥""扇",还有"托""抡""摔""甩""敲""扔""抛""抬"  相似文献   

16.
<正>大家知道,小学生在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中主要是具体的数以及具体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起了代数概念.在我们看来,"代数"就是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但实际上绝非如此.初一的数学先是讲了"用字母表示数",然后就开始深入到了"方程",再由此展开"包含字母的式子"这一概念,然后又开始了关于不等式及函数内容的学习.因此只有找出"数"与"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  相似文献   

17.
张波 《班主任》2005,(8):29-29
前不久,<咬文嚼字>主编赫铭鉴先生到南京为34中的学生讲解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时,举了一个生动的事例:在一个学生600字的作文里,出现了72个"死了",包括:"心里烦死了""功课紧张死了""热死了"等等.赫先生认为这是"语言贫血症".这话被国内各大报纸转载.对此,笔者是赞同的.但是,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认为事情不是这么简单--72个"死了"是学生现阶段心理压力的生动写照.时值新课程改革时期,这种现象应引起教师、学校和家长的警惕.  相似文献   

18.
《宜宾学院学报》2017,(5):107-114
马王堆医书、武威医简等出土医籍均是口语性较强的文献,能真实反映汉语早期语言的面貌。其频度副词主要有"有(又)""复""反复""数""娄(屡)""再""再三""更""多""亟""每""絫(累)""亦"13个,基本承袭先秦汉语。其中,"又""屡""反复""再三"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其余或消亡或被同义的新兴副词所取代。频度副词"复"经历了由不分已然、未然到主要表示未然的过程。频度副词"有(又)"经历了由已然态到表未然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无论在汉语还是在日语的对话过程中都避免用"死"这个字眼,这是两种语言的礼貌说法。在汉语和日语中,表达"死"的场合,代替"死"字用怎样的间接表达呢?二者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呢?文章首先对汉语和日语中表达"死"的间接表达进行考察,通过对比日语和汉语中"死"的间接表达的异同,来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死"的间接表达。  相似文献   

20.
汉语历史语言用来表示"用刀斧等砍断、砍削"义的常用词先后有"斫""砍",它们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组同义词,存在着历时替换关系。先秦两汉主要用"斫";"砍"是后起口语词,魏晋时期才开始出现;宋代"砍"逐渐发展;元代是"斫""砍"两者的使用处于竞争相持的时期;明清时期"砍"基本完成了对"斫"的替换,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