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是信息高度汇集和流动的场所,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文化的传播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精神基础。大学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以知识创新和文化引领的职能促进大学人实现个体和社会价值。本文重点阐述了大学文化的信息本质,及大学文化传播对于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界定了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的概念内涵,提出了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的指导原则是"全主体-全层面-全媒介",即大学文化传播要通过大学组织中的全部主体,利用全部必要的媒介工具,针对大学文化的全部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交际是双方文化对等的交流。现在我国大学英语课堂大都实行的是单一的西方文化的输入,这种文化输入模式不能适应我们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笔者根据后殖民理论指出中国后殖民现象,并有力地阐述了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中国传统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指出大学生担负了传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中国不仅要成为经济强国,也应该成为文化的强国。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话语研究不再仅限于文本模式,而是从画面、动画、声音、编排等多个层面进行研究。信息化时代,大学网站的建设往往是大学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作为大学文化的载体,网站在传播知识、沟通交流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由韩礼德提出的功能语法学基础上发展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出发点,探究中美大学网站的文化异同点,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网站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发展的国际形势任务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明了其肩负的中国文化传播时代任务.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因此应通过采取相应措施使得大学英语教学能助推中国文化传播,并唤起大学英语教学注重培养中华文化传播人才的自觉和努力.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促进自身内涵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民办高校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培育办学特色文化,凝练大学精神文化,构建大学物质文化,打造大学行为文化活动平台,加强文化品牌传播团队建设,健全大学制度文化,以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起各要素有机统一的整体认知模式,推动向整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拓宽渠道,创新形式,抢占三个阵地,发挥大学文化熏陶作用,深化"环境思政"育人;大学精神、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及媒介文化建设是文化育人的特殊内容;通过弘扬大学精神,开展环境文化建设,注重行为文化养成,加强媒介文化信息传播,可以实现文化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新兴学科。以教育生态学的系统论、遗传论和平衡论为视角来探讨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可以看到大学不仅应当在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适应社会环境的需求,不断进行变革,而且还应当在传播传统文化、延续大学理念等方面坚持自身的传承特性。  相似文献   

8.
郭继鹏 《现代英语》2023,(18):96-99
翻译是文化传播的桥梁,是对外经贸发展的纽带,优质翻译人才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之一。为更好地提升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OBE理念为理论基础,探析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思考的转变,改变学生的学习及思维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对接社会需求,同时有利于促进现代大学英语教育质量,对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组织技术经历了知识的传播、创造和应用阶段。20世纪后半叶,出现了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方式——知识的传播、创造和应用活动不再是单独地进行,而是被紧密地整合在一起,大学在应用中生产知识。创业型大学正是在校级层面主观地推动和组织了这种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并使其成为大学知识生产的最主要模式,这是创业型大学在组织技术上对传统大学的超越。为了配合这种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创业型大学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脱离传统大学的发展模式。以新兴大学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单一的学校文化和自上而下的公司化经营战略是创业型大学的主要特征。相形之下,诸如MIT、斯坦福等美国研究型大学不能被认为是创业型大学,而是具有学术创业精神的大学。  相似文献   

10.
旧有的大学文化建设"文化洋葱"模式存在遮蔽文化的本真和通达、忽略各个文化层面之间相互制约的形态关系、不注重文化传播系统的建设等问题。大学文化建设应该突破旧有的模式,在本然与应然、继承与创新"、文"与"化"、共性与个性四个相统一的原则指导下,要建设文化载体、文化素养、文化组织、文化传播等综合体系,以此建构起大学文化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创业型大学是一种旨在构建大学自力更生能力并能够提高大学质量和丰富大学个性的新型大学发展模式。创业型大学模式下,创业文化与质量文化相得益彰,为质量文化在大学应对内外部环境的挑战和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提供了支持。构建创业文化,是大学提高质量和塑造个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空间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环境,文化空间建设对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促进人才培养、加强文化传播和社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江苏开放大学新校区文化空间建设的特点,以文脉共生理论为指导,探讨新校区文化空间建设应保持开放性、系统性、延续性和时代性等原则,并从历史文化空间、公共文化空间、特色文化空间、数字文化空间以及生态文化空间几个维度论述新校区文化空间建设策略,指出以拓宽校地融合模式、改革管理制度与加强信息化建设几个对策来保障新校区文化空间建设运行。文脉共生视角下的开放大学文化空间建设可以激发高校与周边区域的融合发展活力,实现资源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课堂教学是信息的传递或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旨在探寻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传播模式,分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传播要素,通过讨论传播学原理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提出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传播有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学规则是大学发展的准则,同时也是价值选择和理念追求,当然也是大学文化产生的基本范式。从发生学的角度而论,根据大学规则特性,从大学规则到大学文化要经发端、传播、认同与实践阶段,最终凝固为大学文化而指引大学发展。在大学文化的养成过程中,其核心的规则为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文化和社会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大学是科学技术与知识人才的汇聚地,在文化继承与创新、借鉴与传播、创造与培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长期浸润在社会文化之中的一种亚文化,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存在以"平行、博弈、合作"为基本常态的互动机制,大学文化则通过"纠正、提炼、辐射"等方式引领着社会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共培文化意识、共育文化人才、共谋文化创新、共享文化成果逐渐成为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互动路径的主要模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对于文化创造及文化传播与语言教学的不可分割关系已经达到共识,文化传播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以应用语言学为基础,对大学外语教学的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以期突破大学外语教学的改革瓶颈。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要从大学师生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出发,发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注重理论传播的新实际,在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影响力和感召力上多下功夫。要注重从大学传统中进一步提升大学精神,使得大学文化根植于大学精神的浓厚底蕴中,使广大师生在历史传承中感受到大学文化的厚重。要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中,构建大学文化发展战略,建立大学文化评估体系,将文化融入学校整体工作系统中,形成大学文化建设的常态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式大学到中国大学模式,表达出百年来中国大学寻求自主发展道路的诉求,实现学术自主、文化自强,是中国大学和华人学者一直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中国大学模式则是这一理想和目标的高度概括。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以政治权力和市场力量为代表的社会干预使中国大学面临组织趋同和精神失落的现实困境,立足中华文明根基之上的大学精神重构和文化自觉,由此形成的中国大学模式对中国乃至世界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大学文化的特殊主体,辅导员承担着向大学生传播大学文化精神的角色。大学文化的积极建设,逐步成为了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办法、团结凝聚广大学生的重要途径、建构科学工作模式的有力举措。大学文化建设中,转变育人观念是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先决条件,内修综合素质是提升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保障,善用网络技术是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必要手段,强化理论研究是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是随着当今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而形成的新的传播理论,是媒介的形态、功能、传播内容和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全面融合。高校校报是承栽大学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媒介融合,才能更好发挥高校校报对大学文化传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