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技能的练习是"生活、学习、做人"最基本的一环。针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我们从幼儿生活技能练习开始,通过自主快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有关生活中的技能;通过幼儿自身的实践活动,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不断强化动作要领;运用鼓励的方式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自信中得到锻炼;同时,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共同提高幼儿的生活技能。  相似文献   

2.
23岁,既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关键期,又是培养幼儿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能否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影响幼儿现在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发展。本文论述了培养托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必要性和加强托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措施,包括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和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尊重和相信幼儿,给幼儿提供多种机会让幼儿去实践;重视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引领,幼儿园教学方式的优化,家园共育目标的统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来实现。生活自理能力是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在一天当中学习如何照顾自己,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项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能促进幼儿的责任心、自信心和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坚实之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是以孩子的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课程,以唤醒孩子的学习热情,并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作为幼儿教师,  相似文献   

4.
3~6岁是幼儿心智启蒙发育和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指导幼儿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教师应因材施教,开展家园合作,遵循幼儿教育原则,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和行为观念的建立,促进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达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期正是孩子各方面能力迅速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家庭和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两个重要场所,这两方面的教育直接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家庭和幼儿园应密切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采取恰当的教育手段,同步开展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只有家园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开展对幼儿的教育,有效促进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章莹 《考试周刊》2014,(8):189-189
2~4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家长应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家庭、社会有深远意义。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十分重要,应通过游戏,激发兴趣;通过示范练习,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因材施教,提高技能。  相似文献   

7.
<正>图标是一种介于实物图像和抽象符号之间,用以指代事物的图形、标志、符号。在生活区中如何有效使用图标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运用图标提示材料投放位置,引导幼儿有序摆放材料;运用图标确立活动区域规则,引导幼儿顺利开展活动;运用图标设置活动操作步骤,引导幼儿掌握生活技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特征。"也就是说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地成长。而生活区恰恰是一个可以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他们动手能力的区域。图标  相似文献   

8.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尤其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自理能力是幼儿应该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幼儿园与幼儿家长通力合作,通过构建“家园共育”机制,搭建起家长与幼儿教师交流沟通的桥梁,使幼儿能够在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中,自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各项生活技能,进而为幼儿未来健康成长夯实根基。  相似文献   

9.
<正>生活自理,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是一个人一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正如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教育首先要培养儿童"学会生存"。然而,在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家长的过多照顾、包办、溺爱,  相似文献   

10.
生活自理,简单地来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责任感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对幼儿以后的生活学习也会产生很大影响。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幼儿,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迁就惯了,导致他们的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重要,于是我们班把这项能力的培养列入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3~6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学习的基础。但当前很多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很强,对教师和家长有一定的依赖心理,为此,幼儿园需要了解幼儿生活自理的发展水平,从推进幼小衔接的角度,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为幼儿生活自理提供充分支持。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指导理念,为幼儿生活自理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增强幼小衔接教育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2.
<正>一、幼儿教育要真正的融入生活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教育从生活中来,并回归生活。幼儿园针对3-6岁学龄前幼儿的保育和教育为主,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经过了0至3岁的各种感知觉敏感期,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自理能力等尚处在发展中,对生活、社会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没有基本的生活技能,面对这样的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生活  相似文献   

13.
徐静 《考试周刊》2014,(4):185-186
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他们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因此,作者通过本次调查,希望找出家长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引导他们更深层次地认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找寻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研究背景1.1理论支撑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他们自我服务的能力,想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应该需要从学习如何生活开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目标,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而我园开展的幼儿自主梳头活动,利用了幼儿期是发展自主性的关键时期,而梳头环节蕴含着发展幼儿自主性的教育契机,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入园适应困难表现在生活、学习、游戏、运动等方面,老师要根据幼儿入园适应困难的现状,寻找原因,找出对策,争取家庭配合,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拓展幼儿交际范围、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家园共育形成合力,寓教育于游戏之中,采用正面教育促进幼儿发展,使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相似文献   

16.
正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  相似文献   

17.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幼儿家长、幼儿园保教工作者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教育教学的基础之上的。拥有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前提。已有研究成果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价值意义及其理论认知、主要影响因素、培养途径等方面取得了指导性的成果;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集中在饮食、睡眠习惯、个人卫生等三个领域;幼儿的告状、攻击、哭泣、同伴冲突等行为是在其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教养实践中应区分家庭和幼儿园的不同地位和功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能使学生形成责任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时代的发展,人们越发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而所谓的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自我服务性的劳动能力,即幼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同样的,自理能力也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之一。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幼儿生性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而音乐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浅显易懂,琅琅上口,如果我们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容易激发幼儿的情感,使他们领悟教育的内容,从而起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教育效果。 这几年,我们发现入园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年轻的父母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忽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据我们对中班30名幼儿测查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只占3%,一般的占26.7%,较差的占70%,为此,我们进行了“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专题研究。 一、选择有教育内容的歌曲,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 唱歌是一种最通俗、最普及、最易为幼儿理解和喜爰的音乐表现形式。平时,我们按思想品德要求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的歌曲,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我选了《我有一双小小手》、《妈妈,不再麻烦您了》等歌曲。在教唱过程中我给他们讲解歌词的意思,辅之以形象化的动作,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班上的小胖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