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各民族的化传统的不同影响,外国诗歌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把握外国诗歌的审美特点是进行外国诗歌鉴赏的前提,而对各个不同时期的外国诗人诗作的了解也是进行外国诗歌鉴赏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外国诗歌作品不多,外国诗歌作品历来不被语文老师甚至是语文教学所重视,几乎谈不上有鉴赏指导。因此要加强对外国诗歌的鉴赏指导,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鉴赏不同的诗歌,把握鉴赏的特征,以提高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已出版多种诗歌鉴赏辞典,如浙江大学汪飞自主编的《诗歌鉴赏辞典》,西南师范大学中周新诗研究所吕进主编的《外国名诗鉴赏辞典》等等。这些诗歌鉴赏辞书在作品选录和鉴赏文字撰写方面都匠心独运,异彩纷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取意和侧重,充分体现出这些年来诗评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当然也为广大诗歌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照。孙绍先和周宁主编的《外国名诗鉴赏辞典》(中国工人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国古典诗歌不但数量丰富,而且种类繁多. 一般说来,诗歌的种类不同,鉴赏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弄清所鉴赏诗歌的种类,然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诗歌的内容、特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诗词诗歌大国,现代学校对诗歌的重视程度也是非常高的,并且在考试中,诗歌鉴赏部分也占有极大的比例。江苏省于2004年开始进行高考自主命题,在语文方面,诗歌鉴赏的命题以形成规律,探究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命题规律,把握解答诗歌鉴赏题的特点,对诗歌鉴赏的理解能够更加深入,让学生在高考中能够利用诗歌鉴赏技巧来从容答题。本文通过阐述江苏省历年来诗歌鉴赏题的特点与方向,来进行对诗歌鉴赏技巧的分析与应对。  相似文献   

6.
诗歌鉴赏进入高考已多年,一直以来鉴赏题的得分率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题材广阔,体裁众多,诗歌的鉴赏点多,题型也多。不同的题材,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模式,在高考那特定的氛围中,考生常因紧张而不知道根据不同题型的特点采用对应的答题模式解答。如果我们能创设一种通用的方法去解答各类鉴赏题,得分一定会改观。我研究了历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参考答案”,发现不论何种题型的鉴赏题大多可以从两个角度分三个层次进行解答,我根据这个特点提炼了诗歌鉴赏题解答的通用模式——“两角三分”法。  相似文献   

7.
外国诗歌鉴赏导航【外国诗歌鉴赏的意义】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艺术,是各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世界文学作品中的奇葩。每个国家的诗都根植于民族的土壤之中,每个国家都蕴藏着丰富的创作源泉:有独具个性的山川河流,有独特的文化生活,有各自的信仰情趣,有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些多彩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是各国诗人创作的丰厚营养。外国诗歌反映不同的生活习俗、文化底蕴和民族特性,同样能滋润不同国度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性情,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外国现代诗流派纷呈,时代感强,表现手法独特、新颖,诗歌内容充分展现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及现代人…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古典诗歌自身的发展,诗歌鉴赏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且表现出强劲的贯性,揭示了我国诗歌研究发展的规律。先秦是我国诗歌鉴赏的萌芽期。孔子提出"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将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评价、鉴赏艺术作品的,开后来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文艺鉴赏理论的先河。孟子提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发展了孔子的诗歌鉴赏理论。先秦诗歌鉴赏理论呈现出的特点:一是零散,二是缺乏一定的理论逻辑。两汉诗歌批评与鉴赏在内容上继承并发展了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诗歌鉴赏理论,在众多论述中,应首推"三序"。两汉在诗歌鉴赏方面也有明显的特点:一是鉴赏理论相对系统化,二是出现一些诗歌鉴赏专著,三是两汉儒家思想得到不断地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文学之母,其特点决定了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且诗歌鉴赏也是高考的考查内容之一,但大部分学生在这一题的得分率比较低。高中阶段是真正对学生提出较高层次文学鉴赏要求的阶段,让学生充分了解诗歌、感受诗歌、欣赏诗歌是每位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因此,我们应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语考试中,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所谓初步鉴赏是指对作品的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本拟以举例的方式来说明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从哪些方面鉴赏。  相似文献   

11.
新诗文体学的研究是新诗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吕进的新诗文体学理论有着坚实的品质和丰富的内容。他从创作和理解新诗作品出发,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新诗文体学理论、审美视点、言说方式、"对话与重建",新诗二次革命成为吕进新诗文体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主题。中国现代诗学要实现与中国传统诗学和外国现代诗学的对话,在迈进21世纪以后的三大重建是时代赋予中国新诗的美学使命。  相似文献   

12.
具有民族化特色的中国现代派诗歌,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已经基本定性和成熟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戴望舒的努力是功不可没的。戴望舒的诗歌是在现代和传统之间进行合理的审美选择,把自己深受民族文化熏陶的审美追求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派诗歌的新形式,成为外来诗歌形式与中国民族传统有机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宋词和园林关系密切,二者在文化根源和审美特点上有共同点;通过对宋词中常用园林意象的审美文化解读将使我们对宋词的艺术特征有更深入的把握并能更好的体会宋词之美。  相似文献   

14.
卞之琳30年代的诗歌创作很好地实践了“诗是经验”说这一反传统的诗歌本质观,在对中外诗歌创作方法借鉴和超越的基础上,构成了对传统诗美有力的抗击与解构;同时诗歌中大量戏剧性因素的渗透与转化,不仅提升了现代诗的思维层次与深度,更为现代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簇新的审美经验与艺术启迪,也使诗人步入了新诗现代化前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词音乐"是指在内容上以古典诗词为歌曲内容的音乐作品,它的审美特色有:词的尽善尽美,在乐曲方面表现出结构性抒情的特点,思想上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音乐"审美特色研究,探讨了它的现代美学功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新诗的历史规定性决定了自身的审美特征和发展方向。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背景,使新诗成为创新的艺术;新文学运动的美学精神,使新诗成为求实的艺术。这种具有时代性的约束机制,导致了新诗发展过程中功能性追求的结构化倾向:理性引导感性,内容决定形式,富于崇高感。  相似文献   

17.
诗歌本质论是新月派诗论家们构建其理论体系的首要战略与重要奠石。从诗歌起源论看,闻一多所张扬的“游戏本能说”,可为代表;梁实秋表现出对模仿说的极度钟情。从诗歌功能论看,梁实秋的论述最多,但新人文主义的批评立场规约了他对诗歌本质的基本看法;徐志摩更多地关注诗歌的宗教感化功能与思想启迪作用;朱湘主张“为人生”的文学,强调时代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诗歌特征论看,新月派诗论家们的论述集中在两大层面:一是诗歌与其他非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二是诗歌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内部的本质特征。诗歌本质论显示出新月派诗论家面对传统诗学和现代诗学双重挑战的基本文化立场,其理论取向总体上贯穿在由王国维开启的审美现代性诗学价值坐标系统当中。后人所谓新月诗派历史身份的模糊与离弃现实等负面效应,其实可以由此找到最初的理论根由。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歌的审美风格特征及其成因,宋代文人的审美风格特征及其成因,诗词审美取向变迁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朝鲜诗家李瀷在《星湖僿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审美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韩愈诗歌的本质、诗歌的风格、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意境等,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和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20.
精心构筑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意象的模糊性造就了中国古典诗歌朦胧、含蓄的美感,为读者创造了广阔的审美空间。诗歌翻译贵在保持原作的神韵和风姿,以使译作拥有与原作同等的艺术效果与关感。以《锦瑟》英译为例,参照阐释学翻译观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造成译作审美空间消减这一观点,提出中国古典诗歌英译应采用意象对等的翻译方法,以求最好的保持原作的艺术效果与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