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新型制造业概念构建制造业强省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制造业经济创造、科技创新和资源环境保护能力进行评价及综合排名.通过聚类分析和雷达图分析,对区域制造业发展特征和模式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DEA方法中的EBM模型,测算中国西部11个省市的制造业碳排放绩效,并通过建立面板Tobit模型,分析贸易开放和技术创新对我国西部制造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制造业碳排放绩效呈波动递减的趋势,且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而规模效率偏低是其偏低的主要原因;对西部制造业来说,贸易开放度对其碳排放绩效的提高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技术创新对其碳排放绩效呈正向影响。认为政府应鼓励西部地区制造业对外开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西部地区制造业应加强技术创新,以实现经济低碳绿色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建设新型制造业体系,佛山市是我国制造业发达城市,也是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通过对佛山市制造业的评价探析我国制造业新型化的发展方向。根据《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和评价指标,结合既往研究文献和数据可得性,构建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佛山市新型制造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佛山市制造业的经济效益、科技创新能力、能源节约能力、环境保护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都在不断提升,整体发展态势向好。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建设“新型”制造业体系,佛山市是中国制造业发达城市,也是“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对佛山市制造业的评价有助于窥探我国制造业“新型化”的发展方向,为其他地区的新型制造业发展提供参考。根据“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和评价指标,结合既往研究文献和数据可得性,构建了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佛山市新型制造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佛山市制造业的经济效益、科技创新能力、能源节约能力、环境保护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都在不断提升,整体发展态势向好。  相似文献   

5.
唐德才  杜凯 《软科学》2007,21(4):115-118,129
从循环经济的理论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2001~2004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循环制造业指数CMI,并且采用面板数据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科技创新和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对循环制造模式具有促进作用,而国有化程度高和外商投资比重大的行业则不利于循环制造模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既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向“中国创造”的重要战略引擎,亦是我国冲破资源束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关键要素。本文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案例,基于组态框架,运用tsQCA方法厘清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要素间的协调联动关系,剖析导致不同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多重并发因果机制与多元路径。研究表明:(1)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组态有三种,包括人力-经济资源下资金基础主导型、多元综合主导型与经济-自然资源下技术转化主导型,经济资源投入是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推动力;(2)非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组态有四种,人力资源短缺是抑制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3)高与非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存在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9-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制造业聚集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1)资源禀赋和交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制造业聚集;(2)工资水平对制造业聚集有显著影响,其正负性取决于是否考虑劳动效率;(3)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对制造业聚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沿海地区具有制造业聚集的地理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现代信息技术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基于新经济地理模型,以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线性回归、工具变量以及门槛非线性回归等计量方法,研究互联网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方向与路径。研究发现:互联网除了对制造业具有直接的吸引作用外,还通过提高知识溢出效应与市场潜力间接促进制造业集聚;互联网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受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和制约;此外,互联网对制造业会由于地理区位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10—2015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利用DEA分析模型对29个省份的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探寻影响的方式和决定因素。结果表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此外,影响我国制造业吸收技术溢出的能力的6项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程度、基础设施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均呈正向影响,且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相对更大;人力资本水平与技术市场水平的影响效果则并不明显。本文针对如何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提高各地区制造业创新效率、促进制造业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廉水  张芊芊  王常凯 《科研管理》2015,36(10):169-176
本文利用2001-2011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创新经费投入对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创新人员投入虽然数量众多,但抑制了制造业科技创新;外商直接投资阻碍了专利申请量的提升,但促进了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的增加;产权结构对制造业科技创新有着显著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在创新上有更高的积极性;政府支持促进了制造业科技创新;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了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国泰安(CSMAR)数据库、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中国知网-国家标准全文数据库》的面板数据,以2014-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企业高价值专利的衡量指标,运用资源基础观和信号理论,将专利、标准以及企业情境中的资源因素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探讨了高价值专利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规模的企业中高价值专利与技术标准化能力之间的关系差异。研究发现:(1)高价值专利有利于提升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2)企业规模对高价值专利与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之间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即相比规模小的企业,大型规模企业的高价值专利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6—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研究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研发经费支出、外商投资、其他技术活动经费等因素对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制造业整体研究表明:研发投入对不同科技创新产出成果影响不同;外商投资对制造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无法确定;中国制造业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亟待加强。基于不同类型制造业研究表明:其他技术活动经费支出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有负影响,而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影响无法确定;外商投资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有正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由于市场竞争的复杂化、技术创新的动态化以及国际环境的不确定,双元创新(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的组合和共存)成为制造业保持盈利能力的关键。由于双元创新内在的矛盾统一性,其对制造业盈利能力产生极为复杂的效应。本文以2000—2015年中国制造业数据为基础,通过面板矫正标准误差(PCSE)模型实证研究得到结论:探索性创新与盈利绩效呈显著正相关且影响系数远大于开发性创新;两种创新的交互项对行业绩效存在显著正面效应,但影响程度偏弱;相对于劳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探索性创新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盈利绩效的正面效应更为明显,开发性创新则相反;相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交互性双元创新对劳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盈利绩效的正面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自己研究的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 ,指出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资源转化能力、市场化能力和技术能力、技术投入和创新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比较优势、竞争环境和态势。  相似文献   

15.
选取佛山、东莞、无锡和宁波等4个制造业发达城市,建立新型制造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离差最大化的组合评价方法,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锡制造业经济效益水平最高,宁波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最强,佛山制造业能源节约能力最强,佛山制造业环境保护能力优势显著,佛山制造业社会服务能力最强,无锡制造业整体"新型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评估,不同学者从各自专业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采用由自然资源基础、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总体协调发展5个系统构成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过程的可持续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分别论述区域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和理论原因,逐项评估资源基础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和环境发展可持续性.结果表明:①中国经济发展展现出强劲的持续发展势破头;②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可控和可接受的范围内;③中国尽管对环境保护比较重视,但环境保护的效果不佳,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开始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自然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越来越强,经济发展的速度对自然资源提出的要求超出它所能持续供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资源短缺和环境质量退化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日益呈现.因此,能否保证具有良好的环境资源成为中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笔者尝试阐述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环境污染,探讨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冲突中形成的污染原因,并根据工作实践,就环境治理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陈新有  邵云飞  唐小我 《软科学》2008,22(1):113-116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发电设备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包括技术引进的制约、体制约束、企业资源与能力约束和资源的分散制约。提出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产业创新的策略,发展多种清洁能源和实现产业转型,延伸业务模式与提升产业创新层次,不断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并促进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19.
体制双轨制视角下的“中国式资源诅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仲常  谢波  丁从明 《科研管理》2012,33(8):153-160
本文从新的研究视角,用中国经济转型中形成的体制双轨制(即产权双轨制和价格双轨制)解析了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由于中国的资源诅咒形成的机理中具有中国特有的体制因素,因此是"中国式的资源诅咒"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资源诅咒现象确实存在,且体制双轨制是导致地区自然资源富集程度与经济发展负相关的重要原因。本文进一步使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资源的供给(或需求)与双轨制(政府价格控制程度、公有经济比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证明了体制双轨制会加剧资源相对富集地区的资源诅咒效应。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5—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制造业聚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及其行业差异。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制造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科技创新;分行业比较表明,制造业聚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多数机械电子制造业和轻纺制造业的产业聚集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而部分资源加工工业的产业聚集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技创新。无论是从静态方面还是从动态方面进行分析,上述结果均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