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是缓解当前社会矛盾、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较中、东部地区更为突出。本文在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西藏为视角,利用因子分析法计算西部地区十二个省份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比较,发现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水平是较低的,各省份间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而西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整个西部地区是最低的,进而结合西藏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公共服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并通过借鉴其他省市的宝贵经验,提出了促进内蒙古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以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北京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对2008至2012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对北京城乡在小学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差异的研究,结合相关调研,提出城乡公共服务数量均等化进入到城乡公共服务质量均等化阶段,认为北京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方向——质量均等一体化,同时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华夏星火》2008,(4):29-30
逐步实现城乡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必须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根据文件精神,我国将采取一系列举措,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朝城乡均等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可以有效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同时提升弱势群体的福利水平和社会地位。本文在总结、对比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分歧中明确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涵义;以"均等化"为侧重点阐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并借助经济学理论模型分析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约束条件及其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直接关系国民福祉,对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反映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目前,西藏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地区和城乡差距,这既有地理、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原因。要完善西藏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从政府职能转变、财政资金投入、城乡二元体制破除、小城镇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7.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城乡居民文化娱乐需求的需要,是构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内容。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对如何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王新民  南锐 《软科学》2011,25(7):21-26
在对基本公共服务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指标权重,应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对全国31个省域均等化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呈现出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阶梯状特征,且均等化水平与省域经济实力、财政收入规模、地区综合发展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分必要.当前,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问题在于基本公共服务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供给效率低,行政成本高;对此,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法制建设,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是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现行财政体制对西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并提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构建西藏民生财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对于 推进城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标体系,以2009-2019 年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标数据为基础,结合熵值法、灰色预测模型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 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进而为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 依据。【结果/结论】研究表明:2009-2019年全国整体以及四大板块地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持续增加,但距离 高水平融合仍有较大差距。为此,针对不同地区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建议,旨在为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创新/局限】构建了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丰富了城乡 信息化融合发展研究内容;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没有展开空间计量分析,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12.
廖信林 《软科学》2012,26(4):33-38
构建了财政支出、城市化对城乡泰尔指数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并根据1978~2009年的时序数据,应用SVAR模型对财政支出、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乡泰尔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理论模型和实证结果都表明,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背景下,财政支出对泰尔指数的扩大产生正向冲击,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对泰尔指数的扩大产生负向冲击。进而提出调整政府财政支出倾向、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等有关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对比分析,力求找到黑龙江省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快速通道,为我省早日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有益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财政公平分配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予以分析,考察西藏各地市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可以了解西藏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情况,并给出实现西藏各地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建议:强化财政收入筹集能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重点支出;加强财政监督,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5.
冒荷芬 《科教文汇》2012,(16):205-206
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公共服务的非均等以及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不成熟是我国当前在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及合理完善的供给模式。通过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机制,合理安排财政收入,构建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机制,以及时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更好地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  相似文献   

1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归宿.当前,影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有服务理念滞后、财政体制缺陷、供给主体单一等因素,制约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刘烨  刘炯 《未来与发展》2010,31(1):103-107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近期我国公共政策的重要目标。实现科普服务均等化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建立了测度科普服务均等化程度的指标体系.以该指标体系刻画我国地区问、城乡间和人群间在享受科普服务方面存在的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本文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河南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乡村“空心化”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如何有效缓解该问题成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关键问题。文章构建了乡村空心化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和计量模型,运用Eviews和SPSS软件对河南省乡村空心化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发现城市化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综合经济发展水平是河南省乡村空心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应该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来促进城乡融合,合理调整非农业产业结构,最终减缓并遏制乡村空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结合当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表现,现阶段应采取打破城乡二元公共服务结构,增加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合理划分政府间公共服务事权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兵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选取2001-2011年间兵团十四个师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四个方面的多项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和变异系数法对兵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研究发现,兵团基本公共服务及选取的各组成部分的均等化水平均随着时间推移呈降低趋势,兵团基本公共服务四项内容中均等化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均等的主要原因在于地理区位差异大、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独特的财务管理体制制约以及优秀人才的缺失,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