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羡林先生、池田大作和蒋忠新先生的鼎谈集《畅谈东方智慧》,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04年5月份出版。笔者遵季老之命,为此书写了一篇序,今用《从一本书里想到的文化问题》在《华夏文化》杂志发表。  相似文献   

2.
朱韬 《华夏文化》2014,(1):50-52
<正>《坐忘论》现存两种,同名异文,一种是我们所熟知的《正统道藏》本《坐忘论》,主体为信敬、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七个条目;另一种石刻本《坐忘论》,见于王屋山《贞一先生庙碣》碑阴(今人陈垣先生所编《道家金石略》有收,题为《白云先生坐忘论》;另吴受琚先生辑释《司马承祯集》收作《坐忘论》附录;南宋道士刘虚谷曾在庐山刻《坐忘论》,已佚,陆游有跋文存,或与此碑阴所载相同),原碑当为唐"大和三年"(829年)所立(北宋元祐九年重立石),碑文记载内容为女道柳凝然、赵景玄母女于唐长庆元年  相似文献   

3.
《寻根》2017,(3)
<正>《鹤山集》又称《鹤山文集》《鹤山全集》《鹤山大全集》《鹤山先生文集》《鹤山先生大全集》《鹤山先生大全文集》《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等,南宋魏了翁撰。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世称鹤山先生,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历官至权礼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同佥枢密院事,封  相似文献   

4.
2010年7月,中華書局出版《劉永濟集》,《誦帚詞集 雲巢詩存》一册附有《劉永濟先生年譜》(以下簡稱《年譜》),其中多處引用繆鉞先生致劉永濟先生的書札,而疏誤頗多,以下分類辨之.  相似文献   

5.
<正>邱汉生(1912—1992)先生著《四书集注简论》(以下称《简论》),197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外庐(1903—1987)先生、汉生先生和我主编的《宋明理学史》开始撰写的前一年。《简论》的篇幅不大,全书只有201页,如果剔除其中一些在当时难以回避的"套话",如谈到"道德"就加上"封建统治思想",论及"天理"也会加上"地主阶级所谓天理",而且引用鲁迅先生在《老调子已经唱完》一文中的某些句子,如说"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流毒有待批判和肃清"等。将这些套话删去,直接探讨朱熹《四书集注》一书的本来思想,就会看到《四书集注简论》有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为我们撰写《宋明理学史》一书做了  相似文献   

6.
鉴于近年来英国学者伍德女士发表专著,否认马可·波罗(1254-1324)曾来过中国,引起了国际舆论的极大关注。作为蒙元文化发祥地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学者们,有责任从历史和考古学方向提出明确论据,以证实《马可·波罗行记》亦称《东方见闻录》这部名著的真实性。最近,内蒙面文物考古学者王大方先生向笔者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他运用近二十年来考古学前辈李逸反先生、盖以林先生在呼和浩特丰州古城白塔和明山南北地区发现的文物古迹及元代题记,综合论述了马可·波罗行程中所见所闻的真实性。从而明确指出: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诚如他…  相似文献   

7.
<正>我在《读书》杂志发表《为启蒙正名——读萧萐父先生的〈吹沙三集〉》一文以后,邓晓芒惠赐了一篇极具理性力量、极富理论深度的批评文章——《启蒙的进化》(载《读书》2009年第5期),——作为对我的文章的回应。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公开表明不赞成萧萐父先生的"早期启蒙说"和"历史接合  相似文献   

8.
汤用彤学术交往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一介 《中国文化》2004,(21):145-153
汤用彤与胡适。在《胡适日记》中多处记有胡适先生与用彤先生之来往,我在《汤用彤与胡适(一)(二)》(刊于《中国哲学史》杂志,2002年第四期)中用了一部分,这里对未录部分再补录于下,并作些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9.
《寻根》2021,(4)
正"鳌冠三山安海浪,龙盘九鼎镇皇都。"鼎,溯其源,乃"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鼎部》)。它诞生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最初鼎是华夏先民用于煮食烹饪的炊具馔器,其型态主要有三足圆鼎、四足方鼎两类,铸造材料有陶、青铜和铁等。鼎之研制开发使得古人拥有质量可靠、功用齐全、便于加工熟食的工具,它将古人的吃食由烧烤扩展至烹煮,属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发明,  相似文献   

10.
“”字新释—初探殷易黎显慧“”字是甲骨卜辞中的常见字。自本世纪初孙让先生在《契文举例》一书中将其考订为贞以来,得到甲骨学界的一致赞同。据许慎《说文解字》:“贞,卜问也,从卜贝……一日鼎省声,京房所说。假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将京房之说加以发挥,认...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着古老的文明史。有多古老?古史相传,中华文明始于黄帝,他被尊为“人文初祖”。其时代距今约四千五、六百年。近四、五十年来,多说中华文明有史4000年,是以夏王朝开国计始的。近十几年,国人又多说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是以考古的一些新发现为依据的。究竟何是何非,争论得难解难分。焦点集中在青铜何时问世,文字何时形成,国家形态何时出现等等。荆山铸鼎——冶铜起源《史记》望有则神话:黄帝来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黄龙下迎黄帝,黄帝驭龙升天了。荆山,在今河南省灵宝县境。相传,黄帝铸鼎时曾在山下湖中汲水,故…  相似文献   

12.
卞孝萱 《寻根》2008,(3):104-105
清末民初,扬州方尔谦、方尔咸兄弟“诗名满淮海”,世称“二方”,兄为“大方”,弟为“小方”。我在《寻根》2007年6期发表《“联圣”大方二三事》,今再发表《从〈扬州辛亥吟〉看小方》,合并观之,才能全面了解“二方”。  相似文献   

13.
开迷解惑 寻根索源──评《佛教起源论》符均已故佛学研究者高杨教授与其哲嗣荆三隆先生合著的《佛教起源论》一书,已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它封面精美,装帧大方,版式新颖,使人爱不释手。这是一部系统地探讨佛学理论的专著,是作者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成果总结...  相似文献   

14.
湯用彤與胡適 在《胡適日記》中多處記有胡適先生與用彤先生之來往,我在《湯用彤與胡適(一)(二)》(刊于《中國哲學史》雜志,2002年第四期)中用了一部分,這裏對未錄部分再補錄于下,并作些簡單說明。  相似文献   

15.
陶易 《华夏文化》2023,(3):20-22
<正>清末民初的朱彭寿在《旧典备征》卷四中记载了清代的“科名佳话”,列举了祖孙鼎甲、父子鼎甲、兄弟鼎甲、五子登科、七子登科等科举世家资料,展示了有清一代的科举盛况。其实早在中国科举史草创的唐代,就已经涌现出很多类似的科举世家,文献中不乏记载。笔者在编著《唐代进士录》的同时,也曾留意过此类资料,做过一些抄录。现将这些资料略加梳理,草撰成文,以飨读者。一、科举世家凤阁王家。  相似文献   

16.
王彬 《华夏文化》2014,(4):37-38
正饶鲁(1193—1264),字伯舆,一字仲元,饶州余干人,南宋理学家,曾从黄幹学,是朱熹的再传弟子,世称双峰先生。《全宋诗》卷二八七二据清曾燠《江西诗徵》卷二〇收录饶鲁诗歌6首,分别是《琵琶洲》《石潭急峡》《重湖夜月》《稠山茅屋》《远浦棹歌》《春水番湖》。笔者为搜集中国古代训蒙诗而阅读《养蒙大训》(本文所引《养蒙大训》皆据(《丛书集成续编》第6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8年版第200-233页)时,发现饶鲁的7首诗作,这7首  相似文献   

17.
正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号念台,世称蕺山先生,明代绍兴府山阴人,历官至南京左都御史。明末弘光朝覆亡,杭州失守,刘宗周绝食殉国,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廷追谥以"忠介"。刘宗周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其学以慎独、诚意为要,生平著述宏富,有《刘蕺山集》十七卷、《周易古文钞》二卷、《论语学案》一卷、《圣学宗要》一卷等传世。刘宗周的成就与其家世背景有着密切关系。他留下的大量  相似文献   

18.
一 緣起 《中國文化》第33期(2011年春季號)刊登了兩篇有關曹植創魚山梵唄之傳說的論文:范子燁先生的《魚山聲明與佛經轉讀:中古時代善聲沙門的喉音詠唱藝術》和K.P.K.Whitaker先生的《曹植與梵唄之進入中國》.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周官质疑》根据《尚书·顾命》的册仪,提出《小盂鼎》的“三左三右”一词所指的人物,属于《礼记·曲礼》所说的“六大”。郭说今多为学界接受,惟平心考察相关的文献,则郭说可疑处甚多,且不合古礼制度。由于问题涉及古代经学和史学等广阔层面,釐辨曲解,并非没有意义。本文乃复原《顾命》册仪的场面,以检讨郭说,并就有关文献以及出土资料譣论《小盂鼎》“三左三右”的性质。以下就四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0.
龙纹五耳鼎     
<正>时代:西周材料:青铜类别:青铜器规格: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收藏处:陕西省淳化县文化馆青铜鼎按具体形制划分,有方鼎、圆鼎、鬲鼎、扁足鼎、异形鼎等几类。资料显示,不论是传世或出土的众多青铜鼎中,即便其余类型鼎的数量之和也无法同圆鼎总和相比。龙纹五耳鼎正是圆鼎中风格独具的旷世之作。同时它还是目前已发现的西周铜鼎中最大的一件。此鼎器身浑圆拙雅,略向外撇的粗大高耸的双耳立于折沿之上,腹部呈当时流行的垂腹形式(即下腹大于上腹),其上与足相应的部位有三环状耳,和两立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