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祖,从《史记》以来为历代帝王所追溯,其追溯的方式即世系的附会。其追溯的本源起自先秦,从原始口传文献开始,到西周奠世系所产生的制度文献,再到战国以来的整合文献,黄帝从一族、一姓之祖变成诸族、诸姓的共祖,就在于这几个阶段内世系文献的渐次附会。一、黄帝与原始世系文献原始世系文献主要是指保存于《山海经》中的世系材料。有关黄帝一系及其特点如下所示:其一,血缘的交叉与世系的单线传承。早期部分部族之间虽然存在血缘上的联  相似文献   

2.
服饰是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与媒介,天然的符号性让服饰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华夏民族有"衣冠古国"的美誉,华服数千年的发展更体现出浩瀚文明的博大精深。然而,建国至今六十多年的中国现代服饰发展过程,是国人远离传统的一个时期,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服饰的渗入,"西服"、"职业女装"充斥着各个重大场合。本文通过对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服饰——"新中装"的分析,探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文化自信的彰显,对民族文化的弘扬,旨在呼吁大家重视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弘扬。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4月2—3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学术交流会在西安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七十余位学者围绕"黄帝陵与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文化传承"、"文化认同与文化创新"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大会共收到论文七十余篇。现摘要综述如下。一、黄帝陵与黄帝文化黄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文明有什么特色?中华文明是人文文明与政治文明的结合。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学者池田大作的对话集《展望21世纪》说:"(中国人)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中华文化共同体以儒学为主导,但并没有阻碍其他学派思想文化的传承发展,在思想文化的融合会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唐宋时期,儒道释相互融会,将中华  相似文献   

5.
古蜀文明与嫘祖故里──盐亭四川盐亭嫘祖文化研究会衡平执笔炎黄子孙怀祖寻根,黄帝元妃嫘祖故里知何处?盐亭山乡世代流传着许多嫘祖的古老传说,遍布着嫘祖的人文圣迹,昭示着嫘祖与盐亭有深远而密切的文化渊源。嫘祖是历史人物。《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的高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于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优秀的农村文化能够提高农村竞争力,提高农村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正黄帝是中国上古史上少数几个创世纪的先祖之一。在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笔下,黄帝开启了中国历史的"五帝时代",由于"五帝"中的颛顼、帝喾、尧、舜都是黄帝后裔,俱出于黄帝血缘谱系,这也意味着黄帝同时开启了华夏民族抟铸与形成的时代。降至两千年后,黄帝又被抬出来,使其参与了中华民族的"身份"辨识与认同工程。1902年梁启超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903年刘师培提出了黄帝纪年说,随后短短  相似文献   

8.
我国将文化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文化作为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中的一位,将文化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教育是文化传承、交流、融合与创造的重要途径,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在文化初始教育、民族意识培育方面肩负着重任。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深入挖掘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民间游戏、民俗节庆和民间艺术为载体,积极探索和实践幼儿民族文化教育,总结出系列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清明黄帝文化学术交流会"于2015年4月3-4日在西安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七十余名学者围绕"黄帝与黄帝文化"、"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大会共收到论文六十余篇。现摘要综述如下。一、黄帝与黄帝文化黄帝是中华人文初祖,黄帝文化更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10.
卢风 《华夏文化》2013,(2):21-24
文化分析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用文化分析的方法,可以证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是不可持续的。此处所说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其涵义与广义的"文明"大致相同,是历史学和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或"文明"),指人类超越动物生存方式而创造的一切。学界通常认为,文化有三个维度,器物、制度与观念,可大致对应我们常说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三个维度始终处于复杂的相互作用之中。  相似文献   

11.
被九曲黄河怀抱的鄂尔多斯,是我国古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众多的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华夏民族在此栖息繁衍,他们互相交流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融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为一体的鄂尔多斯文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在陕西神木发现的石峁古城是华夏族祖先黄帝的居邑。这从其所在地理位置与传说中黄帝活动的地域相一致、与黄帝所属姬姓白狄族活动的地域亦相一致,可以得到证明。此外,石峁古城的建城年代与黄帝活动的年代相当,亦有助于对此问题的说明。石峁古城同时也是黄帝族后裔周族的发祥地,这从文献记载周人出自白狄、周人早期处在戎狄活动的地域,可以得到证明。此外,根据字形分析,周的氏名显示周人原是以治玉为业的氏族,这与石峁出土大量玉器亦是有着因果的关系。周人后来南迁到渭水流域,为了壮大反商部族联盟的声势而自称为夏,后又称其所分封的诸侯国为诸夏,从而导致华夏民族的产生。追根溯源,自可认为石峁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3.
卫绍生 《寻根》2013,(5):4-10
黄帝是一个传说式的人物。在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前,黄帝出现在各种传说中;在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后,黄帝仍然活化在各种传说中。自先秦以来,有关黄帝的传说多种多样,形成了不同的传说系统。认真梳理不难发现,黄帝传说至少有三个既相互联系又完全不同的系统。三个系统的出现不仅有先后之分,而且内容互为补充,事迹互为印证,使黄帝传说更为丰富多彩,黄帝形象更为栩栩如生,黄帝文化影响力更为巨大深远。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文化作为城市公共生存状态、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和城市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显著特征。近代两湖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城市化移民促进城市人口聚集,一方面受荆楚文化传统和湖湘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多元性的精神影响,另一方面开埠通商后,受西方文化的撞击和浸润,近代两湖地区区域中心城市文化多元杂糅,具有聚集性和包容性、传统型和现代性、创新性与变异性、世俗功利性和实用性、多元性与分层性、国际性与时尚性互相交织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过程中 ,出现了文化霸权主义或文化帝国主义。这种以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为主要特征的帝国主义 ,是军事帝国主义与政治帝国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更新换代的必然产物。其目的是通过文化扩张、渗透与控制 ,达到思想价值体系的输出 ,进而影响其他国家与民族的社会生活。赵修先在解读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中写道 :“现在则主要采取非官方的形式 ,美国尤然 ,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大力推销文化工业产品———品质繁多的文化消费品 ,并通过经济和技术的交流 ,尤其是各种消费品 ,将它们所负载的价值密码和生活情趣推向…  相似文献   

16.
张岫峰  许思来  刘鹤年 《寻根》2007,(5):132-135
被视为中医理论基础的"黄帝三经":《黄帝内经》、《黄帝阴符经》和《黄帝外经》,是中华养生文化的主要载体。汝州崆峒山是中华养生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4月2—6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交流会在西安隆重举行。大会共收到论文七十余篇,来自海峡两岸及海外的七十余位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一、黄帝陵与黄帝文化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黄帝文化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嫘祖三题     
正嫘祖,或曰傫祖、累祖、雷祖、嫘俎,作为黄帝的正妃和蚕神,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然终因年代久远,记载缺失、零散,真要弄清她的事迹、本来面目,实非易事。本文拟就嫘祖的正妃身份、嫘祖与蚕丝的关系以及嫘祖的故里等三个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不当之处,请专家、同好共正之。关于嫘祖的正妃身份嫘祖之作为黄帝的配偶乃至所谓正妃,见诸多种史籍:  相似文献   

19.
《史记·五帝本纪》以《大戴礼·五帝德》为基础,对三皇五帝传说进行改造,有选择地记录黄帝与舜的事迹。黄帝本传将黄帝放置于战胜炎帝、中华文明初启的坐标轴中,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共祖,阐释中华民族人文历史的渐进过程;舜本传中特别安排的舜象斗争的神话故事,阐释了家庭私有制的产生。司马迁将关于黄帝的"其文不雅驯"的的神怪材料摒除于本传,而关于"舜象斗争"的神话故事却纳入舜本传,其中可见司马迁处理神话材料时,判断史料"雅驯"的标准为是否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本质。司马迁将人的历史从荒怪的神话中剥离出来,但同时对神话化历史中的历史本质的真实性有深邃的洞察。因此,司马迁对黄帝与舜神话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已超越历史事实层面的真实,到达对历史本质真实的把握,这是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更高层次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王甫松 《寻根》2022,(1):76-81
北宋睢阳王氏,即以礼部侍郎、"睢阳五老"之一王涣,翰林学士、学者王洙,参知政事、目录学家王尧臣,藏书家王钦臣等为代表,长期活跃在北宋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世家大族,因居住在砀山、虞城、宋城等地(古称睢阳),而自称睢阳王氏.但在这样一个文化世家的家族记载中,对于其始迁祖只有官职没有名讳,本文即对睢阳王氏始迁祖名讳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