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的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但是在语言实践中,数词中也有一些“量词”。现代汉语中的数词,有的表示数目,如第一、第二、第三;有的表示数值,如一百、两千、五万;有的两可,使用起来要像多义词中各义项的使用一样,视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相似文献   

2.
由于编纂原则、词频统计、释义的概括性以及区别性等方面的原因,《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同一单音节多义词的释义上存在义项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义项的归并与离析。  相似文献   

3.
"苦"属人类味觉范畴,乃汉语基本味觉词之一。随着人类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汉语基本味觉词的使用范围在逐步扩大,其表现能力在不断加强。文章从"苦"的古代字形入手,结合多部辞书,分析、归纳了"苦"的义项,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构拟了"苦"字的语义演变方向,并对"苦"的义项作了分类。  相似文献   

4.
"焉"在上古有相当于"之"和"于+x"(x为代词)两种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焉"字作补语、状语时需要一个特别的介词的引入,这个介词可位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位于动词后作补语。因此,代"焉"的"于+x"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5.
一词多义现象在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中都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是词汇语义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词汇习得和教学中的难点。但多义词的词义扩展并非是任意、毫无规律的,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理据可循的。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运用原型理论,以英语形容词"high"为例来分析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的关联模式和内在联系,探索其词义扩展的理据及内在规律,从而有利于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多义词在不同的具体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6.
多义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英语词汇的一大特色。但是多义词词义的复杂性使也其成为语言学习的难点之一。多义词的产生反映了语言经济观。词多义主要是由辐射和连锁两种途径产生的。通过辐射形成的多义词有隐喻化的特点,而连锁的结果使得词的理据逐渐消失。因此在多义词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以词的中心意义为基础,强化理解,增加记忆;同时又要依赖具体的语境确定词义。  相似文献   

7.
义项划分一直是词典学界的难题,由于义项划分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即使同一类型的词典对同一词也往往会有不同划分,为了使义项划分更趋统一,本提出四种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词语多义性的认知考察,将范畴原型理论应用于国俗语义,发现国俗语义可以作为多义词进行义项划分,并认为国俗语义实际上是词语多义性在文化内涵上的表现,还构拟出其义项划分的标准,为义项的引申及引申关系的探讨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为语料库标注多义词词义的实践来看,词典普遍存在词义可区分性不足的情况。根据对《现代汉语词典》的分析,本文认为词典中多义词的义项之间存在重叠、相离、包含等关系,这些关系对词义的准确区分带来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词义区分线索不足、义项缺失等形式,降低了词义区分的准确率和可操作性。本文结合词义标注语料数据对这些表现分别进行了分析,指出厘清多义词义项之间的关系、改善词义可区分性能够提高词义消歧的准确率,同时有助于提高词典编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身"和"体"是指称性相似、构词作用相近的名词性语素,但在使用中存在着语义与搭配上的差异。通过字形分析和义项梳理可知,"身"强调的是人或物体的"主体性",而"体"则重在凸显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部架构",二者语义特征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参照"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一级"中的"HSK(一级)样卷",以"是""的""请""在"四个词语为例,对"HSK(一级)词汇表"中多义词语所携带的义项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到词语的意义层面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不能仅仅依靠词形完成词汇量的统计,否则,将不利于汉语词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多义词语义范畴构建的过程就是其原型义项依照辐射方式和连锁方式向其他义项延伸扩展的过程,而每一个义项的衍生都具有某种语义理据性.二语习得中,原型范畴理论,和理据性分析有助于学习者架构语义联系网,使所学词汇表征意象化和具体化,拓展多义词的习得深度.  相似文献   

13.
14.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量词的释义,笔者认为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包括义项划分不当,量词解释不当,例证的缺陷。义项划分不当主要表现在:量词义项漏收;量词义项划分的重复;义项划分体例不同一。解释不当之处包括:释语前后矛盾;单个量词释义不准确;对个别量词的新用法未及时收录;个别疏漏。例证的缺陷是有的举例和释义不符,有的举例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15.
副词"又"和"再"是同义词,在语义上的用法较为复杂,它们既有相同义项,也有多钟不同义项。本文具体从"又"与"再"两者基本相同的概念意义出发,对比分析两者在具体语用上的语义区别,同时简明扼要地概述两者的不同义项,以帮助深入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16.
谐音新词是人类隐喻思维的结果,也体现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汉语谐音新词中蕴含着隐喻理据,表明任何语言都是人类的认知机制运作的结果。此外,谐音新词流行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也值得关注,如求新求异、诙谐幽默、模仿从众以及调侃自嘲等心理。  相似文献   

17.
吴丽君  陈昌勇 《海外英语》2012,(10):123-125
在几乎所有的语言中,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义特征。该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为依据,以实证为基础,通过对中国某大学英语专业约50名学生的实验研究和定量分析,探析大学生英语多义词习得能力,并根据测试结果探讨核心义项在多义词习得中的重要性,进而分析大学生多义词习得的障碍。实验结果表明,原型范畴理论能促进多义词习得,提供多义词的核心义项更有利于学生准确猜测其在句中的相关义项。在多义词习得中,学习者忽视了核心义项的重要性,未能充分利用隐喻与转喻两大认知手段掌握其他派生义项。该研究能为多义词的教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志华 《文教资料》2006,(28):149-150
本文回顾了现代语言学鼻祖——Saussure提出的语言的任意性,总结了现代语言学家们对语言符号理据性的探索,认为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两者对立同一,并存互动,推动语言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多义词在汉语学习中很普遍。它既是语言经济性原则的产物,又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密切相关。在隐喻理论指导下分析吃的义项,可对吃的多义性深入理解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多义词的习得是英语学习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词义由单一到多义的演变是通过隐喻机制实现的。从认知语言学隐喻角度讨论学习型词典怎样再现多义词演变过程、揭示各义项间的语义联系,从而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的理解掌握词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