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研究浓硫酸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之一。教材上说:“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其化学方程式为:Cu+2H SO()CuSO+SO+2H O浓↑24422Cu实际操作时同学们发现,与浓硫酸共热,溶液开始呈现并非蓝色,而是黑色的浊液,并且反应时铜丝表面由光亮逐渐变黑了。为什么会出现与教材叙述不同的这些现象呢?我们对铜丝变黑提出了一连串的假设:①黑色物质可能是铜被氧化为CuOCuS;②晶体铜表面被氧化后凸凹不平而影响光的反射而显黑色。③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研究浓硫酸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之一.教材上说:“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  相似文献   

3.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研究浓硫酸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之一。教材上说:“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其化学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4.
铜与浓硫酸反应在常温时无明显现象,加热时铜丝表面渐渐变黑,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溶液变绿色,随反应的时间推移,铜丝表面有黑色物质扩散到溶液中,对本实验中出现的与教材描述内容不相符的一些现象进行实验探究,找到实验中发生的与教材描述内容不相符的原因,为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教学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铜和浓硫酸反应现象的基础上,对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操作、浓硫酸和足量铜反应的情况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以及二氧化硫的性质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两个知识点。通过改进铜与浓硫酸反应及二氧化硫性质的联合实验装置,可达到实验时间快、现象明显、反应可控、无污染的效果。不仅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浓硫酸与铜反应的产物之一硫酸铜,而且同时验证了另一个产物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氧化性以及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通过加热对比现象,可以使学生对二氧化硫的不同性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该联合实验还实现了实验时间短、现象明显、一体化、微型化、绿色化和可重复性强的实验要求,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铜与浓硫酸共热量不同现象不同。教材描述简单,易引起学生疑问。经理论分析和实验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以浓硫酸与铜共热买验为题材的命题,不少存在着背离实际的两种误解:一种认为,铜与浓硫酸共热时铜丝表面变黑,说此黑色物质是CuO;另一种认为,过量的铜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共热反应时,经一段时间反应后,由于硫酸的消耗和水的生成致使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反应停止,铜和硫酸都有剩余。这两种误解均源于作者未亲自动手做实验或对实验现象未作深入细致的分析。这种浮噪的教学行为严重地误导了学生和部分教师。  相似文献   

9.
题目:某学生科技小组对铜与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进行探究与改进.实验依据:教材演示实验.理论依据: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浓硫酸中S显 6价,在反应中可能降至 4、0、-2价;Cu可从0价升至 1、 2价.  相似文献   

10.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但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存在以下缺点:(1)S02易溶于水,在停止加热时,很有可能产生倒吸现象,致使反应的试管炸裂,而且反应物为浓硫酸,泄露会对师生产生威胁,具有安全隐患。(2)用铜片和浓硫酸反应,加热时反应进程较难控制。(3)实验装置过于复杂,不利于操作。(4)拆卸装置时仍会有部分S02泄露,不能实现实验的绿色化。所以我们通过多次的实验与探究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的绿色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若按教材(人教版必修本)中的装置和操作难以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为了使这一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我设计了如下实验.一.实验装置二.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1.按图示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和烧杯中加入相应药品,连接好装置,使止水夹处于开启状态3.用酒精灯加热试管I3分钟左右后停止加热,待伸进烧杯的导管中溶液要回流时关上止水夹a和b.实验现象:加热片刻后钢片表面逐渐变黑,同时有气泡产生;继续加热,反应变剧烈,黑色固体基本消失,溶液逐渐变混浊;品红…  相似文献   

12.
正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1第101页实验4-9:浓硫酸与铜反应演示实验,该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的难得素材。由于实验反应因加热温度、硫酸的浓度、反应物用量等条件不同,反应出现不同现象,为此,笔者组织学生从实验装置、反应条件、实验现象等几个方面进行科学探究,收到了良好效果。一、实验装置的探究浓硫酸与铜反应演示实验装置的最大优点是简单,但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缺点。1.不能探究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2.反应加热生成二氧化硫及硫酸酸雾易溶于  相似文献   

13.
一、实验操作把一条较长的光洁铜片或粗铜丝,插入盛有2ml左右的市售浓硫酸的试管中,使铜片部分浸入酸中,部分露置于酸外,加热,并用单孔胶塞将生成的气体导出,通入品红溶液中。二、指导学生观察以下现象:1.铜与浓硫酸在常温下不发生反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中学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多为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的实验,但大多没有考虑到药品节约及尾气处理等问题。通过实践研究,对几个与铜有关的实验进行改进,解决了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中的尾气处理问题;使铜锌原电池中的负极不再产生干扰实验现象的气泡;让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避免了让师生吸入有毒的乙醛。  相似文献   

15.
浓硫酸与金属铜的反应是高中化学关于浓硫酸氧化性的教学重点.但很多师生对金属过量时铜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过程尚不能清楚认识。文章研究了一些与浓硫酸相关的数据.通过硫酸的非理想二组分液态混合物相图分析了该反应过程中的热量转移关系。从热量的角度重新认识了金属过量时铜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6.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中化学第一册中“铜与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用可移动的铜丝代替铜片,并对硫酸的浓度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当硫酸的浓度为80%时,实验现象鲜明,反应时问短,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郑茹丹 《考试周刊》2012,(19):128-128
本文通过让铜与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浓硫酸共热反应,探究得出实验中浓硫酸的最佳浓度范围和能发生反应的最低浓度界限。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4,(A4):148-149
硫酸一节大奖赛课的设计中,突出以实验为主导的授课方式,重点是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同时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浓硫酸的三大特性。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精心设计了讲课中的几个实验,有引课实验教师演示潮湿的火柴被浓硫酸点着,性质实验在试管中放少量胆矾,并滴加少量浓H2SO4,浓硫酸与纸屑、棉花、木屑反应,铜与浓硫酸的反应,Fe、Al遇浓硫酸发生钝化。总结实验是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使整堂课充满探究的气氛,每个浓硫酸性质都由简单的实验得出,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19.
对于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高中课本只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方程式,但类比铜与硝酸的反应可以知道,这个反应不是这么简单。利用浓硫酸、铜片、稀硫酸、浓氨水、浓硝酸、氯化钡溶液、蒸馏水,对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再探究,对检验黑色物质中存在的其他物质进行了详细探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此,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而要与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  相似文献   

20.
铜和浓硫酸共热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是说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的一个重要实验。在部编教材高中第一册13页中讲述了这个实验。但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按教本所介绍的方法做实验,现象很不明显;第一步把铜片和浓硫酸共热,溶液变成灰黑色;第二步把此溶液倒入少量水中,但得不到蓝色溶液,溶液仍然是灰黑的。这不符合课堂演示实验要反应迅速,现象明显的要求。如果把铜和浓硫酸的混和物加热的时间加长到一两分钟以上,再倒入水中还可能出现红色。如何使此实验的现象明显?经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