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从事新闻工作已经28年,而与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结缘已经20年。20年时间,我们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濡,成为了难以割舍的知音。1989年,我调入绵阳日报社工作,在这里我与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有了接触,并参加了研究会组织的活动,我发现这个研究会为全国的地市报建立了相互联系、交流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2.
孙仲仪 《军事记者》2004,(11):49-49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当兵5年多了。在这期间,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几多变更,你也“改名换姓”,但我对你的情感却有增无减。无论从战士到士官,还是从士官到军校学员,喜欢读你的习惯没有丢.对写作的热情没有减。伴随着你的成长壮大.我也不断地成熟坚强。风雨中我们也经历了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说到相识.应该是缘分把我们连在了一起,新兵下连时因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我当了一名书。  相似文献   

3.
辛敏 《中国编辑》2007,(3):92-93
丙戌伊始,接到素不相识的三联书店郑勇先生电话,说他责任编辑出版了一本名为《旧时书坊》的文集,选用了拙著《走马书林》中一篇的一部分,篇名也未听清楚,郑说他是从光明日报出版社编辑部主任曹杨那里得到我的电话的,他询问了我的地址、邮编,以便寄样书并汇稿酬与我。我一一奉告。从此认识了至今仍未谋面的郑勇先生,并开始了以书为媒的交往,感受了他身上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和浓郁芬芳的书卷气。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为了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我从上海市区来到地处东海之滨的奉贤五四农场二十连(后改为七连)"战天斗地".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哪年开始,我们原安东新闻学校的在京同学把在新华社工作的刘茂俭封为驻京联络站“主任”了。他挺“称职”,大小事都通报消息。 这不,1994年元旦之前的除夕那天,他还通风报信:“今晚9时30分,张沛同志要在北京电台《大明星》节目亮相,发表演讲,请注意到时候收听!”接着,又补一句“又该聚聚了。杜老板(指杜祖亮同学)有钱,他做东,地点定在工人日报附近的同春楼,这是他开的饭馆。”我直发怵,单为吃顿饭从北京西北郊赶到六铺炕,绕大半个北京城真不值。于是给他一个  相似文献   

6.
作为2004年上海市档案系统先进单位,市教委经过四年"磨剑",再攀新高峰,2008年被评为全国档案工作优秀集体。是什么让一个单位的档案工作在短短数年间有如此进步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走进了市教委档案室。  相似文献   

7.
天山,本来就千姿百态;而诗人铁木尔·达瓦买提笔下的天山,则更是崔嵬壮丽。去年他发表在《乌鲁木齐晚报》维文版上的《天山颂》,最近被维文副刊部评为一等好稿。《乌鲁木齐晚报》创刊三年来,他已在晚报汉、维文版上发表了数十首高质量的诗歌,而这还只是他关心晚报的一个侧面。1983年10月,新疆历史上第一张晚报——《乌鲁木齐晚报》试刊了,并且准备在1984年元旦正式发刊。当时一切都是新的:新报,新人,新班子。能否办好这张报纸,不辜负领导和读者的期望?我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所介绍的,是一位业余通讯员、共产党员汪先义同志。他数年如一日,为报纸、电台写稿,提供信息。事实证明,他确实为新闻事业做出了贡献。汪先义,今年四十六岁,是南京轮船公司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他白天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晚上大量的时间用在写稿上。  相似文献   

10.
丹麦一位哲学家基尔克戈德说过:“只有向后看才能理解生活,但是要生活好必须向前看”。这话很富有哲理。生活像流水,日夜不息地奔流着。当我们向前流的时候,似乎什么也感觉不到,当我们向后看时,才能看清它的缓慢、湍急、平淡、斑斓,才能更好地理解它。有感于此,写下这几段文字,为了“向前看”。吹沙见金剔璞透玉1964年8月,河南日报第一次试行编辑与记者相互交流的制度。我从记者站回到编辑部后,便被交流到副刊去当编辑。这一年,是国庆十五周年。河南日报决定以《我与祖国》和《风展红旗》为题,在副刊开展征文活动.要求作者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反映我省建国以来的深刻变化;通过自述的方式写自己十五年来感受最深、最难忘怀的一些事情。袁漪和我共同分编《我与祖国》的稿子。  相似文献   

11.
兰格先生几乎完全以他个人的风格治理兰格医学出版社:他是医生,出版社便主要出版医学技术和理论方面的图书;他是学者,出版社就非常强调和注重出版物的质量,注意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他个子不高,精明强干,出版社规模很小,但出书却敢于和一些大出版公司抗衡。总之一句话:社如其人。由兰格夫妇经营,只有五个编辑,全社总人数只三十五人的夫  相似文献   

12.
昨天·今天·明天———记深圳美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亚宁鹏城十月,伴着徐徐的海风,笔者来到了坐落在深圳龙岗平湖印刷城的深圳美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美光从创立到现在已近13个春秋,它的成长和发展犹如商品的经济生命周期曲线一样,有过波峰时的辉煌,也有过波谷...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巧合。1920年,苏联十月革命成功两年后,瞿秋白曾以北京《晨报》特约记者身份赴苏,写出《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著名通讯作品,最早向“五四”运动后正在觉醒的中国人民报道了在列宁领导下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的变化。时隔30年,新中国诞生不久,他的女婿李何和女儿独伊又作为新中国最早派出的记者赴苏联采访。他们以三本《莫斯科通讯集》在读者中赢得广泛的声誉。在新疆,李何的名字和才华早已为人们所知晓。新疆不仅是李何从事新闻工作的起点,也是他作为一个党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展现品德、才华的疆场。一1938年秋冬之际,20多名曾在延安抗大、鲁艺和陕公等校学习的年轻的共产党人,受党派遣,告别了革命圣地延安,风尘仆仆地来到祖国西陲边城迪化(今乌鲁木齐)。他们是党应盛世才的请求,从延安派来新疆帮助工作的第二批干部。分配到当时的新疆日报社工作的有千人,其中就有李何。  相似文献   

14.
他既是一位机敏灵活的外交官,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记者。这两者的结合使他成为一位颇具魅力的人物。当戈尔巴乔夫出访西方时,他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官员。西方新闻界称赞他的活动是“官方同新闻界联系的新形式”,“使人看到了苏联的面目”,“感觉到苏联新闻界的变化”。在国内,他常常以评论员身份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或者作为报刊国际问题专栏的主持人。一些苏联观众和读者称赞他博学多识、语言流畅和富有幽默感。  相似文献   

15.
我喜欢把自己沉入到大自然的恬谧中去,聆听自然神秘的空灵的声音。在第一场冬雪纷纷扬扬飘飞的时候,披上大衣,走出小镇,让雪花的细微的声音在耳畔萦绕;在夏日将要下雷雨的傍晚,举一把老式的伞或顶上竹笠,在一大片荷塘的边沿,倾听雨打荷叶的近乎粘满了绿色的音响。我蜗居的小镇郊外,长满芦苇的小河,四季青  相似文献   

16.
1984年5月,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召开庆祝建国36周年征稿会议,编辑同志对我说:“你们大河湾治水成就要写一写。”我沉思片刻说:“回去可考虑一下。”我家住在淮河岸边,我对淮河有着深厚的感情,曾多次报道。如再写赞美全县人民治淮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文章,数字俱在,据此还能成稿。但是,全县有四段行洪区,为了顾上游,保下游,连续两年行洪,农民还靠救  相似文献   

17.
人们都叫他“老丁”。四十年前,当他二十几岁的时候,熟悉他的人就叫他“老丁”。现在四十年过去了,而与他一起工作的青年同志同样叫他“老丁”。“老丁”,是丁景唐同志引以为荣的称呼。的确,这种称呼说明了他平易近人。老丁原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和党组书记,今年刚刚退居二线。多少年来,“三位一体”的职务使他工作头绪繁多,但他从不忘记自己是个编辑。近年来,除全面负责出版社的工作外,还忙于主持编纂《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这一重大文化积累工程,既当总编,又当编辑,率  相似文献   

18.
多少个春去秋来,多少个不眠之夜,岁月老了多少颗意志衰退者的心,但托起他的却是不断追求、拼搏、奋斗的事业之心。 已过不惑之年的陈金凤同志,1986年从野外调入陕西地质报后,开始了局报专职编辑工作。在短短七年间,陈金凤审阅、修改稿件近150万字,编辑、组版250多块,采写各类新闻稿件1000多篇,其中有16件新闻作品在省、部和有关新闻单位举办的新闻评比中获奖。1989年被陕西省企业报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1992年被地矿部评为全国地矿系统优秀新闻工作者,1993年又被陕西省记协评为陕西省优秀编辑。由于在新闻摄影方面的显著成绩,他被推选为陕西省新闻摄影学会理事、中国地质摄影家协会理事。他的摄影代表作品目录及个人简历被收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退伍军入,何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呢?透过他的足迹不难寻觅到答案。 陈金凤同志,1971年从部队转业到地质队后,他怀着执著的追求,开始为地质事业“鼓与呼”,一干就是20多年。  相似文献   

19.
读书·著书·教书——记著名图书馆学家谢灼华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共和国众多的著名图书馆学家中,谢灼华教授给人们留下的总是这样一种深刻、清新、独特的印象:他那平易、质朴、宽厚的言行无不令人倍感亲切;他那深厚的学术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无不令人钦佩、折服;他那丰硕的科研成果、众多的荣誉奖项、显赫的学术地位无不令人羡慕、赞赏;他那严格认真的教学态度、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执着坚韧的事业精神无不令人尊崇、奋进;……。  相似文献   

20.
人之永恒的幸福不在于得到任何东西,而在于献身于比自己更伟大的事业。——秦戈尔1月7日凌晨,一场惊心动魄的奇袭入侵越军的战斗突然爆发了。7点15分,一名叫严树军的战士第一个出现在敌巢中间。他的身影只闪现了3次,敌军一个连指挥所和两个屯兵洞就开花了……多么珍贵的一瞬啊!拍下它就是我中华男儿的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