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的时代,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感到培养和造就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性.要摆脱我国落后面貌,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事业必须培养和造就开拓型、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许多文章都提出要加速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姿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达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要求,成为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呢?这里提出几条具体的改革措施。 第一、思想改革先行,建立现代化人才观念。 传统的教育思想、传统的人才观念已很难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具备什么样的个人素质的人,才能真正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从事高效率的创造性劳动?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 我们认为,衡量“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基本准绳,在于人才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知识智能等方面所达到的社会化水平。此外,人才的体质也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准之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在培养人才问题上作出的有力回答,它为我们新时期的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高校为贯彻“三个面向”,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为在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的竞争中提供一支强大的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技队伍,就非着重培养创造型人才不可。大学培养创造型人才离不开创造力的开发,下面就如何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感到培养和造就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性。哪个国家能创造出一批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培养出千百万富于创造精神的人才,哪个国家就能在科学技术上、经济上争得主动权。要摆脱我国落后面貌,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事业必须培养和造就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政治课教学必须打破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思  相似文献   

6.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个根本性的问题。依据很多教育工作者和人才学工作者的研究,一致认为从“三个面向”出发,未来的人才应该是开拓型、创造型的,这便抓住了未来人才的突出特征。这一人才观和“四有”的人才观是一致的,因为我们很难想象到一个富于开拓与创造精神的人,居然是个鼠目寸光、无知无识的庸人,也很难想象到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不更多地注重开拓和创造。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小学校的“三个面向”的题词,是我国教育革命的总方针,也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现就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根据“三个面向”进行改革,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创造型的人才。中学毕业生一部分要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绝大部分将直接到社会就业。他们实际的语文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今后千百万劳动后备大军的素质。语文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应积极进行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是长期的战略指导思想。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造就创造型的人才,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什么是创造型的人才呢?我认为创造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是创造性教育体系中的根本问题。它既是创造性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创造性教育的归宿,贯穿创造性教育过程始终,决定着创造性教育的质量与创造型人才的素质。一创造性教育的目标创造性教育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总的目标。但这里所说的创造型人才,并非传统教育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的人,而是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下面,简称创造型人才)。我们这样讲是因为各国的传统教育所培养的人,无论是美国的“和谐发展的人”,还是苏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培养开拓型人才,关键在于教师。培养“开拓型”人才,需要“创造型”教师,这是无容置疑的。而“创造型”教师的突出特点应该是:除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外,还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经过人们的大脑创造性的重新组合,产生新思想和新形象的思维活动过程。简称有创见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给人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它是智  相似文献   

10.
国际教育界已把二十一世纪作为“创造教育的世纪”,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创造型人才列入“引人注目”的战略计划,这也引起了我们国家的认真思考和高度关注,小平同志关于“三个面向”的题词,为我们指明了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及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所带来的变化,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四化”的需要,我们的学校要从时代的高度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学校的校长首先成为具有创造型、开拓型素质的校长。怎样才算是具有创造型、开拓型素质的校长呢?我认为应该是: 一、做勇于革新的先行者。作为现代化的校长就要从世界的范围来认识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现在培养的人才,要具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世界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对国家的“四化”建设,学校教育应造就千百万“创造型”的人才。然而,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大多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讲例题,讲数学结论,学生则模仿例题做作业,记忆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人类赖以前进的动力,是人类智慧之最。 创造,是对以往的否定,是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特成果的最有价值的劳动!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富有创造力的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需要培养。我国教育要培养创造型人才,这是“教育要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的要求,也是贯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思想:树立创造型人才观当前开展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实际上是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进行的,人才观是教育思想的主要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主张语文教育要为培养“智能型”人才、“创造型”人才、“立体思维型”人才、“T”型人才和“X”型人才服务,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因为这种种设想比“单纯知识型”前进了一大步。但仍有不少人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往往总是看学历、文凭的高低,对学校优劣的评价标准也往往只是看升学率的多少。这样,语文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按创造型人才观更新语文教育思想,就必须认清语…  相似文献   

15.
培养又红又专的创造型人才,是整个教育工程的任务,作为基础教育的普通中学,要从德、智、体几方面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先进的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但是,由于旧习惯的影响,过去我们对教育工作的研究往往囿于学校的内部关系,而对学校与现代化、世界和未来的关系则涉及甚少。因此,在我们一些同志的头脑中一些不适应“三个面向”要求的传统的旧教育观念仍占统治地位。为了贯彻“三个面向”的要求,我们普通中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转变头脑中的传统陈旧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当前变革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有了新的转向,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社会,进行相应的改革,21世纪,教育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改革需要创新,创新才是教育改革的出路。当我们面对锈迹斑斑的教育体制,举步维艰时,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努力成为创造型教师,为国家培养创造型人才。一、创造型教师必须提高创新意  相似文献   

17.
在中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是人们所关切的课题.为了迎接甘一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世界各国先进国家已把目光盯在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上,培养创造型人才则放在极重要的位置上.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明确了我们的教育应着眼于大规模的培养现代化人才.“现代化人才的本质特征就是创造性,而创造力则是他们最重要的能力”,换句话说“现代化人才”就是具有开拓精神的创造型人才.当前学校教学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的转变中,讨论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强烈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呼唤“创造型”人才,培养大量的“创造型”人才是科技发展的要求,是国家富强的必备条件。如何培养“创造型”人才则是当今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在计算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型人才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共识。许多发达国家,为了顺应未来全球战略竞争新形势的需要,积极地调整教育目标和教育体系,把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视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美国科学促进会制定了一项从1985年起面向未来70多年,致力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长远计划——“2061计划”;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 ,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以不断创新为灵魂 ,以教育为本源 ,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呈现出十分突出的地位 ,人力资源的开发特别是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开发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知识经济需要创造型人才。国家经济增长取决于知识的创新水平 ,而创造型人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只有拥有较多的创造型人才 ,才有高水平的知识创新和经济增长 ,才能使我们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