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可染(1907-1989年),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之一,是中国美术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里程碑。今年恰逢可染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为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大师,本刊特别编发了这篇《李可染作品的市场与辨伪》,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可染先生的艺术成就,也能让我们对可染先生艺术作品目前的市场状况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2.
张忠义 《收藏》2016,(5):128-133
2015年年末,首都博物馆举办了规模宏大的“翰墨华章——新中国以来名家书画文牍大展”。展览共五个部分:大家翰墨、悲鸿精神、可染遗韵、炎黄之胄和当代名家,内容丰富,博彩纷呈。在可染遗韵专题中,首次展出了李可染先生过去从未露面、从未著录过的一批珍贵画稿。  相似文献   

3.
《收藏界》2011,(7):144-147
李可染无疑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存在。李可染的艺术代表了20世纪中国画创新的最高成就,他的艺术实践与作品探索了中国画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是众多新路中的一条,而他的变革创新思想形成了自我的艺术体系,其中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参照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2,(22):23
在北京保利2012春拍"近现代书画夜场"中,李可染力作《万山红遍》以2.55亿落槌、加佣金2.9325亿元成交,刷新李可染个人拍卖纪录,成为今春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从开拍前的万众瞩目到创纪录的成交额,李可染佳作的市场号召力不容小觑。携今春之劲势,北京保利将在此次秋拍中重磅推出《可染家藏——重要李可染作品》,为广大藏家精心呈现十余  相似文献   

5.
郎绍君 《收藏》2008,(2):52-53
20世纪中国画史,是改革变异的历史、大力融合西方艺术的历史,也是与中国社会革命、社会改变密切相关的历史。20世纪的历史环境,能成就艺术家,也会使艺术家陷入困境。李可染无疑属于前者,而且是前者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6.
竞技广角镜     
中国女排“三连冠”纪念碑——位于我国闽南名城漳州,碑身高27米,是为纪念中国女排“三连冠”而建。纪念碑呈三角形,碑顶镶嵌着一个半吨多重的不锈钢排球,碑前耸立着一尊女排姑娘铜像。中国登山纪念碑—一位于北京怀柔登山基地,碑身高8.848米。碑体上饰有不锈钢冰镐和连心环及赵朴初写的两个金闪闪的大字——山魂。球王贝利纪念碑——矗立在巴西马拉多纳足球场正门入口处,碑上的“马拉多纳有史以来最漂亮的一球”几个字熠熠生辉。1961年球王贝利在这个足球场上射入神奇的一球,当时他从本队禁区起脚,带球灵巧地晃过对方7名队员的拦截,在对方球门劲射破网,此碑为纪念此球而建。荷兰范尼纪念碑——这座纪念荷兰体坛女杰范尼·科恩的丰碑位于荷兰鹿特丹市。1942年范尼曾连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6,(21)
正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广东得到一册《李可染画论》。篇幅虽不太多,却每有精辟之论。例如,可染先生说到:"有人说,学中国画的学了素描有碍民族风格的发展。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我画中国画已有几十年了,早年也学过一段素描。现在看来,我学的素描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假若我的素描修养能再高一些,对我的中国画创作会带来更大的好处。"在当时,能出画册以至理论专著非同寻常。这很可能是荟萃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6,(9)
正2015年年末,首都博物馆举办了规模宏大的"翰墨华章——新中国以来名家书画文牍大展"。展览共五个部分:大家翰墨、悲鸿精神、可染遗韵、炎黄之胄和当代名家,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在可染遗韵专题中,首次展出了李可染先生过去从未露面、从未著录过的一批珍贵画稿。李可染先生是家喻户晓的国画大师,其所怍《长征》《万山红遍》《韶山》等(图1),迄今单件部已拍出上亿元天价。这不只是一个数字和价格,更多的是体现出他艺术作品内涵的  相似文献   

9.
张仃素描     
《收藏界》2006,(12)
张仃,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70余年艺术生涯,活跃于漫画、实用美术、艺术设计、展示设计、舞台美术、动画电影、装饰绘画、壁画、中国画、书法、艺术批评、美术教育等诸多领域,以其充沛的艺术激情与超常的艺术能量纵横捭阖于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学院与民间的语境之中,成为解读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一个经典文本。通过张仃这座20世纪中国美术的“立交桥”,可以通往珂弗罗皮斯、格罗斯、毕加索、马蒂斯、鲁奥、梵高,也可以通往程邃、石溪、王蒙、范宽;可以通往吴昌硕、黄宾虹、张光宇、林风眠、李可染,也可以通往民间剪纸、皮影、年画和宗教壁画。没有一个画家能够像张仃这样打开自我而包罗万象。他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总是跨越式地超越自我,在永不满足中与时俱进。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张仃就是这样一个充实而有光辉的大美术家。  相似文献   

10.
张忠义 《收藏》2009,(10):22-23
前不久,北京画院隆重推出“实者慧——邹佩珠、李小可、李珠、李庚捐赠李可染作品展”。此次展览主要展出了李可染的中国画作品108幅、水彩画作品15幅。除此之外,书法作品122件、速写9册,以及李可染生前与邹佩珠的44件收藏作品也一并捐赠给国家。  相似文献   

11.
《收藏界》2013,(3):144-145
与齐白石等不同,同为大家,李可染画作极少,大约2000件左右(据李可染遗孀邹佩珠统计),而大部分精品在博物馆,市场上现今可查不过800件(齐白石少说也在万件以上)。李可染作画极认真,他自谓“苦学派”,一幅画,少则几天,多则累月,极慢的速度,加上不满意即销毁,如闲章“废画三千”,故其画作存世不多。20世纪50年代,北京荣宝斋就经营他的作品,以4尺3开为例,牧牛图每件约60元左右,山水70元一件,这一价格一直保持到“文革”时期。  相似文献   

12.
张洪 《集邮博览》2001,(9):38-38
笔手中藏有一枚由安徽蚌埠卷烟厂出品的“渡江”牌烟标,该烟标是渡江胜利纪念碑的实照,也是对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解放中国光辉业绩的生动反映。  相似文献   

13.
李可染     
魏华 《收藏界》2011,(10):139-139
李可染是20世纪很有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已成为近现代美术史上的经典。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如果再加上名师的教诲与引导.那就更是如虎添翼了!不管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李可染都具备了,李可染从小喜欢绘画,少时考入蔡元培办的国立杭州艺专。  相似文献   

14.
贾晓燕 《收藏》2009,(11):72-73
在中国历史上,文韬武略的儒将曾出现不少,其中不乏能书善画者,然诗、书、画皆精者屈指可数。20世纪早期的风云人物吴佩罩,既是拥兵数十万的北洋军阀首要人物,又是精通诗词书画的儒士,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享有“儒将”的声誉。  相似文献   

15.
李可染画牛     
正牛是李可染先生一生喜爱描绘的对象,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结束,不断画牛,以至于人们把他的牛,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为什么他这么喜欢画牛呢?第一,这是生活中所见的最平凡也最有牧歌情调的景象。他1940年住在重庆金刚坡时,寄住的农民家里有个小男孩,还有条水牛。小男孩天天早上赶牛出去,黄昏的时候把牛再赶回家来。李可染就以此为素材,开始画牧童与牛。  相似文献   

16.
郑德辅 《上海集邮》2005,(10):39-41
《天方夜谭》是东方民间学巨《一千零一夜》译成汉语后在中国流传的别称。高尔基盛赞此作,称它是世界民间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相似文献   

17.
梁江 《收藏》2016,(11):135-135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广东得到一册《李可染画论》。篇幅虽不太多,却每有精辟之论。  相似文献   

18.
朱浩云 《收藏》2006,(3):149-151
海派名家陆俨少和京派大家李可染并称“南陆北李”,他们都是20世纪划时代的山水画家,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与当今画坛绝大多数画家在世时作品价格高,去世后价格一路走低,有的甚至销声匿迹的情况不同,陆俨少和李可染在世时作品就很有销路,去世后画价走势坚挺,迭创新高,充分显示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9.
书室     
《新体育》2012,(5):22-22
推荐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士”的地位突然有点像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很可以指点江山乱说一气的。那时,政府赐给知识分子的言论空间比之后来的“党国”时代实在要大得多,不然,20世纪初中国的思想领域就不会有空前的繁荣。近代北洋时期的确是颠三倒四的乱世,但主政的武夫们对文人们的宽容,却也是不容否认的。  相似文献   

20.
正可染画雨张仃画雪各尽其士妙,张仃画雨可染画雪难掩其短。以上对联,是笔者在思考张仃、李可染的异同时,自动冒出来的,虽不成体统,也暗含几分艺术哲理。天籁流韵、水晶宫一般的"杏花春雨江南"(图1)"雨中漓江""树杪百重泉",已然成为李家山水的不朽品牌。这种绝活,我敢说,偌大的中国画坛至今没有第二人能够超越,倘无丰沛的水性和超常的乐感,无法奏出如此缠绵纤细而生机勃勃的雨中曲(傅抱石笔下的雨景亦是一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