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教育》2010,(12):55-55
根据专家名人的养生经验,老年人应注意早晨做好三件事,傍晚做好四件事。  相似文献   

2.
袁欣 《辽宁教育》2014,(6):11-13
当了18年一线教师,又从事了5年的研训教师工作,每当有培训、讲座等活动时,面对台上的专家,或者是面对眼前的学习资料,我会在研训教师和教师两者之间不断进行身份的转换.听着或看着时,我常常会想:"假如我现在还是一名一线的教师,这些内容于我而言是否有用?"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电脑》2008,(7):79-79
曾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常常问路的人.始终不会迷失方向。”问路,在生活中是一件常事。同样,在人生的路上,“问路”也是一件常事.而且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常事。  相似文献   

4.
对于教师面议,侧重“教”,还是专门“研”,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的问题。教,体现为教师的显性工作,家长,校长或其他人有目共睹,其现实意义是立竿见影的。于是,教师们孜孜以求。而研,则“隐蔽”得多,往往不容易被人察觉。于是,教师在许多硬性的重负之下往往将这项职责索性推到专家身上。于是,“教”和“研”这对本应相偎相依的孪生兄弟变得生疏了,甚至出现了许多矛盾。[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命研究的禁区不断被打破,21世纪将迎来生命科学大发展.对人的生命及其规律的研究将成为热门话题.科学家纷纷推测.人类走出生命活动误区已为期不远.活上百年或几百年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名人,总是头顶令人晕眩的光环; 名人,总是吸引世人众多的眼球; 名人,总是不乏大批追随、效仿的粉丝……  相似文献   

7.
时下,很多学校在营造校园文化时,都不约而同地把许多“名人”请进自己的校园,通过不同形式的悬挂“名人画像”、张贴“名人名言”,甚至不惜重金建造“名人雕像”。这样做,原本希望既可以美化校园的环境,又丰富了校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天天在上下几千年的科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等的“注视”下成长。这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应当很有作用。可实际效果却难遂人意,据观察,大多“校园名人”往往只是校园里的装饰品,只能充当校园的“冷眼看客”,没有发挥自身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阳开泰”是一个固定词语,表示一年开头的吉祥语。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裕,这一词语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误写成“三羊开泰”。例如农历2000年正月初三晚上,中央电视台1频道的“焦点访谈”节目中,报道了一个果树专家的事迹,题目写为“三羊开泰”。2000年不是羊年,并非是修辞上的谐音,明显是误写。我想,之所以会出现这类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杨绛是学界名人,却有一颗“平常人”的心。杨绛超然物外,宠辱不惊,在不幸中保持平静,在卑微中观看世态人情。杨绛历尽磨难而不悲观,虽遭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但始终怀一颗宽容温暖的心,着力表现人性的闪光点和人生的情趣。  相似文献   

10.
“名人故里”之争及其正确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在一些地方不断上演,暴露出占用大量物力财力、歪曲基本历史事实、轻薄厚重传统文化的诸多弊端。"名人故里"之争的实质是争地方经济发展之利、争城市影响扩大之利、争官员政绩提升之利。必须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贯彻科学发展的原则,重视历史文物的保护,打破区域之间的壁垒,对"名人故里"之争正确引导,使名人故里所在地区在竞争中相互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1.
夏“丐”荨     
团结出版社出版有《我是彪悍民国史》一书,其111、112页,连着四处出现一位“名人”:夏丐尊。民国名人中有夏丐尊吗?没有,只有夏丐尊。  相似文献   

12.
很久以前,记得我还是很小的时候爷爷给我买了一台电动小赛车,当车被拿到手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件玩具和平时玩的东西不大一样,因为儿童玩具多半是积木、娃娃等死板的东西,可它,却是放入电池后,用手将开关一拨就能向前跑动不停的玩具,这东西我喜欢至极,而对于当时只有几岁的我来说简直无法用任何词汇来形容它,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做客”和“作客”分得很清。前者是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后者是指“寄居在别处”。例如“到亲戚家zu&;#242;客”就得写成“做客”.“zu&;#242;客他乡”就得写成“作客”。但是近年来“做客”出现了一个新义,指应邀来到某些媒体(电视台、广播台、报刊、网站等)或团体(如大专院校),接受记者或受众的访谈,作互动交流。有这种“做客”荣幸的人多为专家、名人以及有关政府官员等,受众则包括报刊读者、电视台观众、广播电台听众、  相似文献   

14.
“大”明星     
第十一册习作六要求:说起名人,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泥人张""赖汤圆""张小泉剪刀"固然无人不知,就是你身边的那些"技术标兵""种田能手""养鸭大王"……也可以称得上地方上的名人嘛。你知道家乡有哪些"名人"?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如果了解不多,可以做些调查访问,也可以直接拜访一下"名人",然后写一篇习作。  相似文献   

15.
陈华忠 《宣武教育》2006,(11):44-44
周建国在《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第7期上撰文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许多学校和教师的共识,很多学校试图通过教科研唤醒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变革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振兴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遗憾地发现各级科研机构“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检查监督多,参与研究、强化服务少,俨然摆出专家的“阔架子”;很多学校和教师心态浮躁,企图以教育科研为“灵丹妙药”,立马改变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6.
教师、校长专业表达是他们学习成果的反哺,有利于扩大和提升教育反思的价值。当前我们对教师和校长的专业表达关注不够,具体表现为:重教育反思,轻专业表达;重专家话语,轻自由表达;重模式、方法,轻表达内涵。提升教师和校长专业表达能力的路径是:把专业表达能力列为教师和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使其能表达;赋予教师和校长专业表达的自主权,使其敢表达;创设平台,全面提升教师和校长专业表达的技巧和内涵,使其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教师如何从“新手”到“专家”的发展历程,可被视为一个从掌握教学设计“技术”走向成就课堂生成“艺术”的历程。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周耀威和徐斌艳在《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8期上撰文,论述了从掌握“技术”到成就“艺术”的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观,概括为“一个认识”、“两个吃透”、“三个联系”、“四个环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顾佳琦 《新读写》2009,(10):42-42
我不是教育专家,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但作为一个对自己有要求、有追求、将来想要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来说,文、理一个也不能少。具有科学素养、拥有人文情怀、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这应该是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亘古不变。  相似文献   

19.
潘崇军  王娟 《四川教育》2002,(12):15-15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只有“钻家”,没有“专家”。所谓专家,是指他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实践中多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某些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教育领域的很多思想、观点和方法是不断变化的,过去积累的经验、方法也必须不断变化,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专家”应该是动态的,是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这就像赞可夫很快代替凯洛夫,而凯洛夫又很快被巴班斯基代替一样。由此可见,真正的“专家”应该是“钻家”,是与时俱进的实践者。但是,在工作中,我们往往看重专家,尊重权威,盲目听从,而忽视了一大批“钻家”…  相似文献   

20.
一次改革的20余年中,总的指导思想是博大精深的邓小平理论。而其中非常具有时代性的,是“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和“姓资姓社不争论”,即国内外有些学所称的“三论”——“猫论”、“摸论”、“不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