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睿睿在学校参加了垃圾回收活动,回家里也不忘宣传“垃圾是资源,做好垃圾分类”。他兴致勃勃地在家人面前讲了一通,叮嘱他们一定不要嫌麻烦,不要觉得垃圾没用就随意处置。没想到外婆听了后说:“我们哪能不晓得呢,以前什么垃圾都有人收的,他们把垃圾分得比现在细多了。”妈妈也说:“我还记得小时候遇到过走街串巷收垃圾的‘黄鱼车’呢!后来见不到了,垃圾就一股脑混在一起扔。现在又要分类了,真是世事变化,让人预想不到。”原来扔垃圾也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呀!睿睿不禁想,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2.
欢乐碰碰车     
一、考眼力左图中哪两个星完全相同。二、拼图请你将右图这5块黑纸片的圆弧连成一个圆周,看看中间会出现什么图形?(要二海)三、同病相连刘长海四、幽默二则每日一件好事老师问两位同学:“你们今天做没做好事?”学生:“做了!”老师:“做了什么好事?”学生:“我们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师:“很好!一位老太太为什么两个人扶?”学生:“因为老太太本来不想过马路。”最长和最短一位老师问学生:“你认为什么最长,什么最短?”一位学生回答:“一节课最后几分钟最长,考试时最后几分钟最短。”欢乐碰碰车@要二海 @刘长海 …  相似文献   

3.
把孩子交给谁张玉庭古希腊神话中有个故事:小时候,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曾碰到过两位女神,一个叫美德女神,一个叫恶德女神。恶德女神对他说:“孩子,跟我走吧!包你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你要什么,我就满足你什么?”美德女神对他说:“孩子,跟我走吧!我将教会你如何勇...  相似文献   

4.
每当身边有看上去正在上学的孩子,大人们可能会问他们这样的问题:“你正在读几年级?”“你在哪儿上学?”“你的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小朋友们一般都能很流利地回答。假如问:“你的老师姓什么、叫什么?”可能有很多小朋友会说:“不知道!”走在我所任教的学校里,经常听到一些小朋友向老师这样问好:“语文老师好!”“数学老师好!”“电脑老师好!”“劳动老师好!”“写字老师好!”“足球老师好!”……“老师”的姓常常被小朋友们忽略而用一些课程的名称替换了。当然,这样称呼并无不雅之处,甚至听上去还很可爱、有趣。但…  相似文献   

5.
一、初识“担当” 参加“国培”学习时,一位专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孩子与一个日本孩子坐在一起介绍各自学校的情况。中国孩子问日本孩子:“你在班内担任什么职务?”日本孩子自豪地说:“我是担当,擦黑板担当。”  相似文献   

6.
课例:《火车开了》教学片断师:你坐过火车吗?生:坐过!师:你能描述一下火车的样子吗?生:火车会发出“呜”的声音。生:火车的轮子是这样运动的(生边说边用双手模仿轮子运动)。生:火车轮子还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一玩开火车的游戏,你们愿意吗?(教室里顿时一片欢呼声。)(教师将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请一个学生当车头,然后师生一起一个接一个摆成火车车厢状,师生游戏。)师:司机同志,我们的火车开往哪里?生:各位旅客,火车现在开往北京,请您坐好!(有的学生口中发出“…  相似文献   

7.
徐洁 《山东教育》2005,(13):1-1
一所“名校”之所以成名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一位“名师”之所以被人敬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位学生最终成长为人才的重要支撑是什么?问题和答案或许是多元的。然而,拂去表层的含义,以上三者共同的特点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精神!  相似文献   

8.
有一则众所周知的问答题:“雪化后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写下了这样的答案:“雪化后变成春天!”就在写出这个答案的一瞬间,这个孩子在潜意识里一定是看到了缤纷的花儿、翩翩的蝶儿;一定是听到了婉转的鸟鸣、叮咚的流泉。可就是这样一个新奇美妙的答案,却被我们的老师重重地打上了一个“×”号!这个故事近年来常被人拿来作为批判语文老师扼杀学生个性、毁灭学生创造的例证,语文老师也因此背负了很多骂名,心头被封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雪”。那么,面对21世纪,语文教学的春天在哪里?语文教师的路在何方?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静转过头,发现一个男生走了进来。好眼熟啊!他不是今天早上发现自己爬墙的那个男生吗?别紧张,稳住!如果被清老师知道的话,一定没有好果子吃———可是,男生不就老犯错误吗?我这样会不会更像个男生?说不定会歪打正着呢!正当静胡思乱想的时候,清老师开口说话了:“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什么?”清老师看了看静。“你是不是改了你的性别和名字?”静愣住了,她如同一头扎进冰冷的海水里,全身冰冷。难道这个秘密就被发现了?“是不是?”清老师又问了一句。“我……”静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想说没有,但是看着清老师的眼睛,她明白…  相似文献   

10.
张锐 《青年教师》2005,(11):24-25
孩子4岁的时候,有一天看电视时,孩子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爸爸,鬼子是什么?”我当时确实不知道,接着查了查词典,知道鬼子是指入侵的外国人。我跟孩子解释了一下。当时也没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4岁的孩子不知道鬼子是什么很正常,战争毕竟离他们太远了。过了约有一周,我在校园里遇到一个初二的学生,他问了我这样一句话:“老师,如果日本鬼子没有被赶出大连,大连是不是会比现在建设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马克·吐温讲过这样一个寓言:一位游客来到天堂,问圣彼得:“是否可以见见生前世上最伟大的一位将军?”圣彼得指指站在身边的一位天使。游客认出这位天使不是什么将军,而是鞋匠。“是的。”圣彼得回答说,“如果他在世时当上将军,他就会是最伟大的将军了。”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试题:“清水出芙蓉”,下半句是什么?答一:碧血洗银枪。答二:乱世出英雄。前一位老兄应该是个古龙小说迷,后一位则非常有气魄。语文试题:“奇文共欣赏”,后半句是什么?答:好酒同品尝。要么本身就爱喝两口,要么是广告看多了。语文试题:“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是什么?答:人不风流枉少年!此乃“新新人类”的心里话。生物试题:请说明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一:网吧被查封或电话欠费停机。答二:当代整容术已能妙手回春。我佛慈悲!谁敢说中国年轻人的环保意识不强?政治试题:德国哪位领导人在出访时为纳粹的“二…  相似文献   

13.
一和十万     
一位法国商人来到非洲,遇见一个原始部落里的老者穿着白袍盘着腿安静地在一棵树下做草编。草编非常精致,法国商人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想:要是将这些草编运到法国,巴黎的女人戴着这种小圆帽,挎着这种小花篮,将是多么时尚啊!想到这里,商人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10比索。”老者微笑着回答道。“天哪!这会让我发大财的。”商人暗自欢喜。“假如我买10万顶草帽和10万个草篮,你打算每件优惠多少钱?”“那样的话,就得要20比索一件。”“什么?”商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几乎大喊着问:“为什么?”“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犹太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的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答不出来,  相似文献   

15.
胡子牛 《作文》2023,(2):18-19
<正>“啪!”妹妹把一块橘子皮扔到了地上。“快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我毫不客气地说。妹妹被我吓哭了。正在阳台上听收音机的爷爷赶紧走进屋,问:“怎么回事?”“妹妹乱扔垃圾!”我大声说道。爷爷弯下腰,捡起橘子皮,安慰妹妹:“仙仙,以后要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这样家里才会干干净净的。”  相似文献   

16.
一个圆     
今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语文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说:“你们看见这个圆,知道它是什么吗?”我想了想,连忙站起来说:“老师,是地球吧?”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小明站起来说:“是泡泡吧?”红红说:“是足球!”……过了一会儿,老师又问:“同学们还想到了什么?”王洁站起来回答:“我们在操场上吹泡泡,泡泡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一会儿又不见了。同学们吹着,笑着,玩得可开心啦!”我也大声说:“中国的足球队员团结一心,终于走向了世界!”老师连声说:“同学们想得真好!”同学们都纷纷发言……这真是一堂有趣的语文课。评语这是…  相似文献   

17.
超级垃圾箱     
现在有许多垃圾无法循环利用,且难以清除,严重污染环境。为了给环境保护献一份力,我发明了一种“超级垃圾箱”。这种垃圾箱有一垃圾口.垃圾扔进去以后,电脑会自动分辨是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如果是不可回收垃圾。就把它们分解成肥料:如果是可回收垃圾,会将它们“变”成各类可利用物资。  相似文献   

18.
一位教师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时,在结尾处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白骨精和唐僧三人,你欣赏谁?”学生发言踊跃,结果是三种意见都有。评课时,教师对此颇有争议。有的说不妥,有的说可以。一位教师极力赞成执教教师的设计,并举《田忌赛马》和《将相和》为佐证,提出既然可以允许学生喜欢孙膑或田忌,蔺相如或廉颇,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欣赏白骨精呢?一位教师认为,学生说白骨精屡败屡战,说了真话,应该加以肯定。真的能欣赏白骨精吗?不!白骨精屡败屡战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吃唐僧肉,吃人肉!如果我们赞同学生的观点,也…  相似文献   

19.
我们学校的一位领导在调查学生对学校即将执行的奖励政策的意见时,曾出现过这样的对话。“如果每个月给予表现好的你30~50元的现金奖励,你会有什么想法?”领导很有信心地问。“是美元吗?如果是人民币的话,激不起什么波澜。”  相似文献   

20.
由"客观题"所产生的联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年前,国外有个教育代表团考察我国的教育状况。一位外国专家走进幼儿园的大班室,随手用粉笔在黑板上醮了几个点,然后问:“这是什么?”。小朋友们积极踊跃举手发言,稚嫩却充满灵气的脸上绽开了各式各样的答案:“这是小坍衅!”“这是天上飘浮的星星!”“这是春天留下的脚步!”“这是音乐在跳动!”在场的所有专家都被小朋友们丰富的想像力所折服。到了6年级,那个专家对小学生们问了同样一个问题,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齐答道:“这是粉笔点”,那个外国专家遗憾地摇摇头走了。事后,他无不感慨地说:“经过6年的小学教育,孩子们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