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秦文化对陕西企业组织文化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中央集权式政治文化背景,强化了陕西企业高度集中的组织管理模式;第二,根深蒂固的封建宗法思想,导致了陕西企业组织管理任人唯亲的用人倾向;第三,封建官僚文化的土壤滋生了陕西企业组织中官本位的思想。面对新世纪的到来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要重构陕西企业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体育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进行研究,探讨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及中国体育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相同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主张摒弃“糟粕”的传统文化所带给企业的消极影响,倡导“精华”的传统文化,积极创新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各国体育运动的发达与市场经济的发达往往是一致的,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体育文化精神与市场经济精神具有同质性,发现这种同质生并进行积极的媒体传导向和传播,不仅可以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文化前提,而且可以为发展我国的竞技运动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湿地和精神植被,是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重要源泉。在当代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有待进一步展现,其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资源价值,对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挑战,创建具有鲜活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社会、学校、社团自身等各方面原因,社团组织机构始终没有受到如学生会、团总支等学生组织的关注,一定程度造成社团组织的资金、人才甚至结构建制各方面发展也不够完善,长期发展以至愈发形成"轻管理、速食文化"的趋势,造成社团组织管理营造工作欠缺,社团凝聚力不强,人心队伍涣散,对社团文化成果传承和创新都缺乏动力和后劲,作者试图通过从社团组织管理入手,研究社团文化传承主体,即社团组织和社团团员,来全面解析社团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正确发扬和秉承健康向上,积极乐观,团队合作的社团组织管理来提高社团文化传承的活力和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7.
人权的概念最早出自西方社会,20世纪初才传入中国。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人权精神。东西方的传统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选择和要求,如果机械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西方人权的内容,简单僵化的用西方人权标准来比较、评价中国的人权,的确不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出关于人权的依托。但是,如果从人权的普遍道德出发,立足于中国丰富而悠久的文化,那么中国的人权精神不但有而且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让企业始终处于健康状态。但企业文化源自于西方,要在我国企业应用企业文化还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与我国企业发展相一致。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入手,结合我国企业文化创新现状,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构建企业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9.
置身知识经济浪潮中的现代企业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之一 ,就是练好内功 ,不断创新。而建立学习型的组织 ,则是企业练好内功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说 ,它要求企业实行目标教育 ,为员工营造有一定工作标准和业绩指标的立体平台 ;改进干部管理制度 ,把人才竞聘和单位重点培养结合起来 ,从总经理到职员一级一级地培养 ,标本兼治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使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的思想、技术永远保持最佳状态 ;同时 ,建立职工教育实习基地 ,通过全员培训、考核 ,提高职工操作技能 ,保证技术工人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其伟大的精神内核在新时代依然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内涵之一,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苏区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虽然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并且统一于培育和弘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持续发展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企业的文化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动力,也同时能够让企业持续发展.分析传统文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的培育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保持文化认同的一股重要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古代、近代、当代文化的辩证统一,体现在"和合"、"五常"、"自强"等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现代化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中华各民族的历史演进与文化土壤之中,是民族文化的核心灵魂。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哺育和承载,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绽放和孕育民族精神的基础,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与创新,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升华无不根植于地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肥土沃壤。因此,当今时代,研究、挖掘、开发和发展地域文化,既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德育工作的切入口,注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助于找准德育的突破口,增强德育的认同感,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应以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基本出发点,要体现主体化的理念,倡导个性化的德育内容,创新多样化的德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高校肩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但地方高校在社会服务实践中存在资源分散、创新能力不均、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以陕西高校为研究载体,梳理在新时代文化自信下陕西高校教育与秦文化的内涵联接,探索协同创新路径,发挥高校的文化引领功能和人才培养服务功能,为陕西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视野和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张嫣格 《美育学刊》2020,11(1):107-111
在新的文化语境下,作家、艺术家以中国艺术精神为参照系,在文艺创作中探索中国艺术人格的精神建构。在中西文化的对峙中,中国艺术人格立足于传统文人精神,着眼于和谐社会,强调主体审美自觉,追求人格的价值尺度,使中国人格美学思想既具有现实关怀又充满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红船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革命实践中应运而生,其中包含的首创、奋斗、奉献等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体现.在研究红船精神的过程中,发现首创、奋斗、奉献精神分别传承了湖湘文化中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新精神,吃得苦、霸得蛮的自强坚韧精神,心怀天下、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见,湖...  相似文献   

19.
庄子的艺术精神,不是以人物作国对象的美为满足,自然的水方是其不期然而然的归结之地。把山水自然视为独立的观照对象,使人与山水完全融合,是由于“虚静”之心而来的主客一体的“物论”结果。庄学的这种上虚静审美方式,不仅培养了魏晋文人对山水的审美观念和旅游意识,使使他们亲近自然,喜爱山水,因而出现了文人结伴集体旅游的热潮,而且也必然渗透于当时的山水旅游文化中,当人们把它转化为艺术创造的内驱力时,使出现了山水  相似文献   

20.
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二人身上,分别鲜明地体现出了商业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烙印,并从五个方面具体表现出来:乡土情结的强与弱;家庭观念的浓与淡;友情珍重程度的厚与轻;为人处世中的利己与利他;生活作风中的享乐与节俭。且各自擅长之诗体与诗风,均分别与商业文化、农耕文化的特性相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