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站在生活中的十字路口,我们时常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抉择总有标准,或真善美或假丑恶,或高尚远大或庸俗狭隘;选择的结果自然也各不相同,或取或舍,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相似文献   

2.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如钱梦龙老师的善导型教学风格,魏书生老师的民主型教学风格,于漪老师的情感型教学风格。或严谨,或轻快,或深奥,或灵动,或幽默,或踏实。因为个性和知识层面的不同,每个教师的课堂魅力也因人而异。在我看来,每个老师都是各种风格的综合体,但也总有个大体倾向,  相似文献   

3.
品味人生     
【文题创设】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总叫人百般滋味难诉尽。走过刻骨铭心的日子——或怀念,或感激;或向往,或追求;或诅咒,或害怕……  相似文献   

4.
“水往低处流”是“规则”.在这样的规则下,河的流动或潺潺,或款款,或悠闲轻唱,或奔腾激越,或一跌千尺、惊涛拍岸,或一泻万里、九曲连环——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是 自由的欢歌。  相似文献   

5.
奇迹     
人生如杯,总充斥着种种挑战,或来自自身,或来自外界,各式各样的挑战如同一颗颗砾石,不断地落入杯中。而与此同时,我们或喜或悲,或怒或哀,沉溺于浑浊的世事中,无法自拔,甚至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够了。其实若得一时明智,以慧眼细观自己,会蓦然发现原来,杯子还能吸水,还能再容纳。透过这些我们观望到了层叠的美丽,而人生永远无止境,奇迹随时会出现。  相似文献   

6.
常常在枕头边,摆放几本书,或诗集或画报,或小说,或杂文,或是几本时尚的杂志。临寝之时,就着一席灯辉,映着一室的温馨,细细地品读,这种习惯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7.
江道启 《教育文汇》2012,(10):28-28
平时,我喜欢拿学生的名字说事,或表扬,或批评,或调侃。  相似文献   

8.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名师们早已通过卓有成效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可资借鉴、极富启发意义的范例。他们或精心取舍,或巧妙拓展,或大胆改动,或多方整合,或沟通读写,或接轨生活,既遵循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凭借教材又能跳出教材,使教材内涵更加丰富,个性更加鲜明,赋予了教材蓬勃的活力,带给了语文教学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刘同般 《都江学刊》2002,14(1):42-44
鲁迅先生的小说开头,或突兀,或含蓄,或写景,或抒情,或比喻,或象征,或冷峻,或热烈,因而异,各揽其胜,各呈异彩,探讨鲁迅先生小说的开头艺术,对创实践和创作研究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人物的名字,或明示创作手法,或预示人物命运,或展示人物性格, 或揭示人物丑行,寓意精辟又迷离恍惚,对其剖析研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贺知章以他的特殊社会地位和人品文名,使他有机会与初盛唐时的许多著名诗人交往.其中有些诗人是得到他的奖掖和推荐,才得以在京城扬名.他的交游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继陈子昂之后,他是自觉地承担起诗风改革的又一人.他以诗歌创作实践,继承了陈子昂用质朴的语言入诗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注意克服了六朝诗中所残留的玄言诗的习气,境界顿感清新,极富生活情趣.其诗已具备盛唐气象的基本特点,与初唐诗歌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中唐诗论家、诗评家皎然在《诗式》等著作中对大历诗坛有独特的评价,对初唐诗人陈子昂、沈拴期、宋之间有鲜明的褒贬。其明显的局限是有过重的南朝情结,对唐诗的特质缺乏认识,而摘句评诗也存在失误。  相似文献   

13.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雄浑豪迈的边塞诗和委婉含蓄的宫怨诗,而且还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人一生坎坷,忧伤感是其送别诗的基本格调.王昌龄的送别诗多方面地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他的忧伤之情、真挚友情、高洁情操、归隐之情和诗人奋发向上的壮志.王昌龄的送别诗以他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从而成为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14.
郑谷诗歌艺术风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谷是唐末诗坛一位名家,他能以独特的诗风及艺术追求力挽唐末诗坛之流弊,从而在晚唐五代诗史演进中构成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但关于其诗歌艺术风格及其成因的探讨,学界很少触及,从这个角度来较为系统地剖析其诗。  相似文献   

15.
李宪乔是清代高密诗派的代表性作家。其诗学思想兼取唐、宋派的优点,而又不失自我,表现出了一定的超越精神。一方面,他强调诗言志为诗人安身立命之处;另一方面,又重视性情,反对诗分唐宋、四唐。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他主张转益多师,“舍皮得骨”。此外,他还继承了辨味理论,推崇“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诗歌境界。  相似文献   

16.
"鬼才"李贺的诗歌中充斥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其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彰显,使得其诗歌成为唐代诗文中最有个性特点的创作。其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和对群体生命生存的关注,这些在其功名诗、神鬼诗、爱情诗中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17.
对于分题诗和分韵诗来说,欧阳修的创作具有独特的意义。欧阳修一方面继承了唐代分题诗、分韵诗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又加以变革:他的分题诗和分韵诗主要使用古体诗的形式,这与唐五代以来主要使用近体诗形式有明显的区别;欧阳修在北宋掀起了分题诗创作热潮,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他开创的用"分古人诗句"代替了唐五代以至宋初简单"分字"的分韵诗创作方式,更极大地推动了分韵诗在后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8.
岳珂继承了宋诗对唐诗的突破,引俗物入诗,以食物为载体展示自己的生活。《玉楮诗稿》中以饮食为题材的诗作反映了当时饮食文化的饮食美学、饮食养生观及饮食消费观。  相似文献   

19.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作诗“当以盛唐为法”,他特别推崇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看中盛唐诗歌雄浑悲壮,气象浑厚。他认识到诗歌有特别的审美情趣。有论者认为严羽“只强调诗的艺术性,不知道诗从现实生活中来”,这种看法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20.
《载酒园诗话》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独特的诗话,表面上看它沿袭了明代诗话贪多求全、包揽古今的特征,但却不像明人诗话那样空疏而好作大言,而是在对古今诗学确具真知灼见的基础上下断的;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贺裳的这些批评大都建立在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之上,放眼明代以来的唐诗批评,如此细致而有规模的研究殊无先例,仅此也可见贺裳诗话在批评史上非同寻常的意义。总之,《载酒园诗话》充分体现出清初江南诗学崇尚中晚唐诗的倾向,其中对传统诗学命题的阐释具有总结前人遗产的意义,而诗人和诗歌艺术批评又引领了清代唐诗学的学术风气,体现了清代诗学在作家批评方面日趋专门化、细致化的特征;当然,如果深入探究,《载酒园诗话》确实也暴露出作者好学而乏深思、理论概括力不足的弱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