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对浙江大学生理科学实验课程进行在线课程、翻转课堂与现场实验结合的整体课程设计,以7级程度量表调查12个班、359名学生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设计给予较高或高的评价,新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科技写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科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程度提高。生理科学实验在线课程、翻转课堂与现场实验结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三种能力,必须教会学生体验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要教会学生体验学习,就必须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造性地整合人教版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课程资源,让体验学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创新地进入课堂,进入社会。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课程资源的界定及类型。论述了学生利用课程资源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学生利用课程资源学习能力的原因。提出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学生要正确认识课程资源、努力提高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6月,芬兰政府提出"芬兰2016年课程改革方案",计划自2012年起至2016或2017年,进行芬兰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过程将主要关注学习结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支持和学习科目等方面。方案首先确定了学生能力的内涵与维度。认为学生能力指的是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能力和意志的总和。学生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式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有的,但是教学效果却一般。究其原因是我们在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一、学生与课程资源的关系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建构者。学生的素质和需求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依据和基础,学生自主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学生不仅是多种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也是产生语言学习素材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以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为事实依据,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影响因素和措施,以期为同类课程及其他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供举一反三的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能源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的传热学课程教学为例,探讨CDIO模式下学生学习传热学课程的现状。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中,羽毛球教学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学习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和作用。与其他院校的羽毛球课程不同,为了发展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其羽毛球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就是终身体育。在培养中职学生终身学习意识、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对目前中职学校羽毛球课程教学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结合羽毛球课程教学发展的创新价值,探究终身体育背景下中职学校羽毛球课程教学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周雪峰 《职教通讯》2017,(36):45-47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MasterCAM课程因为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适合作为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载体。该课程可通过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选用、实践作业、学习评价等方面,来关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则纲要(2010-2020)>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三种能力",必须教会学生"体验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要教会学生"体验学习",就必须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造性的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课程资源,让"体验学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创新地进入课堂.进入社会.  相似文献   

12.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三维目标出发使学生具备继续学习物理知识的技能;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的巨大  相似文献   

13.
作为辅助教育者建立有效的网络课程的管理系统,Moodle是一个优秀的在线课程开发平台。基于此平台建立的课程具有超课堂的开放性,符合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其中的体验式课程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学习和合作学习。此课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开放的体验环境,以期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式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与创造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感到应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目前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习方式较…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科课程的实施中,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创造多种机会让我们的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之中。但我认为,学科课程实施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它们的任务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无论在学习内容、途径、方法上,还是在学习  相似文献   

17.
吴敏  夏天 《机械职业教育》2012,(1):52-54,59
文章从教学的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两方面阐述如何基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以零件的三维造型课程为例着重介绍了教学情境、第二课堂活动、课程考核等三方面的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文章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以兽医药理学课程为例,通过改变学生学习方法、转变教师教学角色、优化课程考核评价等途径,构建兽医药理学课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指出: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还要发挥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结合国内外高校公共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及学生的能力素质,本文提出了适合学生发展和课程教学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及运行机制,通过改革措施,提高学生对学习公共物理重要性的认识及学习公共物理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