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摹声     
摹声是指利用象声词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真实性。如“她扑哧笑了一声”,“扑哧”摹拟人的笑声。“我听见‘嘀嘀哒哒’的号声,不一会传来‘刷刷刷刷’的脚步声”,“嘀嘀哒哒”摹拟军号声,“刷刷刷刷”摹拟脚步声。“一阵风过,毛竹呼啦啦地响”,“呼啦啦”摹拟风吹毛竹发出的声响。  相似文献   

2.
摹声     
摹声是指利用象声词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真实性。如"她扑哧笑了一声","扑哧"摹拟人的笑声。"我听见‘嘀嘀哒哒'的号声,不一会传来‘刷刷刷刷'的脚步声","嘀嘀哒哒"摹拟军号声,"刷刷刷刷"摹拟脚步声。"一阵风过,毛竹呼啦啦地  相似文献   

3.
摹声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技法。它是利用拟声词摹绘客观事物的音响,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真实性和感染力的表现技巧。成功的摹声,不仅能逼真地再现音响,使人如闻其声;而且能恰当地渲染气氛,使人如临其境。但正如它的名称所揭示的那样,摹声的表意功能往往是间接  相似文献   

4.
摹声之妙     
用拟声词描绘事物的声音,叫做摹声。这种修辞手法运用得贴切,不但能增强写景、状物、抒情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而且能深化主题,加强感染力,收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一)传播客观事物的声音,使人闻声而见景。例如: ①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燕子》) ②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小英雄雨来》)  相似文献   

5.
摹声的妙用     
<正> 摹声就是摹写声音的修辞方法。它把事物说得形象生动、维妙维肖,给人一种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真实感觉,也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现举几例供同学们欣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含有拟声词、叹词的摹声店名。这些店名打破了传统店名的构成方式,大胆利用了汉语语音的特质,成为一类新型的店名,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可以通过对摹声店名的调查来分析摹声店名的特点、涌生的原因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在的世界是一个有声的世界。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庄子称之为天籁和地籁。风、雨、雷、电、山、水、草、木、虫、鱼、鸟、兽都可以发出各不相同各异其趣的声响。声音,是人的听觉对象,并与人的感情世界相通,许许多多的声音具有审美价值。列缺霹雳使人振聋发聩,惊涛裂岸使人惊心动魄,木叶萧萧使人黯然神伤,猿鸣三声使人泪沾衣裳,鹿鸣呦呦使人平和安详,蝉噪鸟鸣使人恬然清静。因  相似文献   

8.
摹声,是生活中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摹声词在语法上属虚词类,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归入拟声词类,在修辞学上,它是一种修辞格.摹声,是根据人或物体发出的音响,用读音跟这种音响相同或相近的字把它记录下来,是直接地、具体真切地再现生活音响的重要手段,能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摹声以画骨     
××同学问:《‘友邦惊诧’论》一文两次摹拟敌人说话的口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鲁迅在《‘友邦惊诧’论》一文中。除义正辞严地正面批驳敌论之外,还注意不时地变换口气,抓住其本质,运用摹拟的手法,将敌人的丑恶嘴脸,勾画得惟妙惟肖。“读书呀,读书呀……”这是对“国府”大人老爷“教导”学生莫问国事“安心读书”腔调的摹拟。作为一国之政府,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能保证学生安心读书应该算是件好事,可事实并非如此,日本侵占东三省,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大片国土沦陷,而这时候政府却反过来“教  相似文献   

10.
摹声法遣词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造词方法,自产生以来一直处在不断的应用中。本文从其内涵、逻辑基础以及由此产生的词语进行分析。文章对摹声法造词产生的拟声词、叹词、外来词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其内涵。  相似文献   

11.
摹声法造词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造词方法,自产生以来一直处在不断的应用中.本文从其内涵、逻辑基础以及由此产生的词语进行分析.文章对摹声法造词产生的拟声词、叹词、外来词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其内涵.  相似文献   

12.
摹声法造词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造词方法,自产生以来一直处在不断的应用中。本文从其内涵、逻辑基础以及由此产生的词语进行分析。文章对摹声法造词产生的拟声词、叹词、外来词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其内涵。  相似文献   

13.
摹声对于写景状物、拟态传神有着十分突出的修辞作用。这种修辞手段常与叠字兼用,故而在表达上兼有形象性和音乐性两种效果。分析和探讨古诗文摹声规律,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4.
动物、植物、人发出的声音,在文章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请看下面的摹声描写:一、关于动物的摹声。如:“树林里真有趣,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多么美妙动听啊!布谷鸟在布谷布谷地叫着,知了在知了知了地唱着,还有不知  相似文献   

15.
动物、植物、人发出的声音,在文章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请看下面的摹声描写:  相似文献   

16.
苏惠 《青海教育》2006,(1):39-40
摹声,是生活中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摹声词在语法上属虚词类,现行中学语课本归入拟声罚类,在修辞学上,它是一种修辞格。摹声,是根据人或物体发出的音响,用读音跟这种音响相同或相近的字把它记录下来,是直接地、具体真切地再现生活音响的重要手段,能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象声词就是用来表示声音的词,它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给人一种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真实感觉。《小英雄雨来》一文中,有十六处用了象声词。一、突出游泳本领高“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用”扑通”把雨来一头扎进河里,避开妈妈追打描写得生动逼  相似文献   

18.
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修辞手法,叫“摹声”。它是“摹绘”修辞格中的一个小类(其它还有“摹状、摹形、摹色”)。摹声的语言载体是拟声词(过去称“象声词”)。运用摹声手法,主要是为了使语言具体、生动、形象,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给读者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其修辞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一、渲染环境气氛①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小音乐家扬科》)②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草地夜行》)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这种语言艺术的美感主要是靠师生通过声音来进行的;而文学作为书面语言的艺术,也能利用并协调语音,造成话语的音响效果,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如平仄、押韵、叠韵、双声、轻声、儿化、摹声等.教学中.平仄、押韵的知识会在诗词中讲到,双声、叠韵的知识会在单纯词里讲到,并且常常体现在拼音、朗读中,而摹声却往往被人们忽略.本文拟对中学教学中的摹声现象试作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一) 看电影时,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节:火车站上,一对情深意绵、形影相依的亲人即将告别,此去前途未卜,依依难舍。此时,“鸣——”地一声,汽笛长鸣,车轮“咣噹咣噹”地转动起来。人物的感情也随之进入最高潮。观众也被带入这种氛围情绪之中,得到一种美的感受。电影《牧马人》一开始,就用一系列音响造成一种艺术氛围;响脆的鞭哨声,浑厚的吆喝声,奔騰的马蹄声,萧萧的风雨声,配上那“天苍苍,野茫茫”的塞外画面,一下就将观众引进了那特定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