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剑和 《师道》2005,(6):44-45
教师、警察、心理咨询师、医护人员,这些给人们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的人们,自己却受到一种现代社会职业病的威胁:职业枯竭。在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2003年学术演讲会”上,心理学家提醒这些从事助人职业的人们,这类工作繁杂,需要付出很多心理能力的职业,  相似文献   

2.
任何职业岗位都包含着两类不同的工作性质,即“生产性”和“创造性”。职业岗位的“生产性”工作是指依规定的程序、方法完成岗位的职责任务;职业岗位的“创造性”工作指通个体的努力去发现和开发新的有效的方法去工作,使工作在“量”成“质”有很大的提高,或产生飞跃。在计划经济和工业经剂时代,人们一般只是进行“生产性”的工作就能够适应岗位的需要,而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职业岗位要求人们不断“创造性”地工作以适应其所面临的深刻的社会职业变化。  相似文献   

3.
(一)事业追求和职业追求相矛盾,更偏重职业追求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个人职业由国家统一分配,与其相适应的人生追求导向,是服从分配,在平凡的岗位上当好螺丝钉。其结果是,既促进人们爱业、敬业思想的提高,也造成了部分人才和效益的浪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们对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理想更接近于自我完善和职业的理想化。这种职业追求的强化和事业追求的淡化具有双重性效应:一方面打破了平均主义的铁饭碗,有了人才交流的渠道,逐步形成“运用经济手段调整就业结构”的市场体系,一定程度上摒弃了学非所用、浪费人才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合肥、滁州等地350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程度人们对“对外开放”、“劳动人事”、“经济效益”、“社会保障”等方面改革的心理承受力及其原因,并就提高人们心理承受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重视闲暇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会休闲,是培养学生生活和活动等诸项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和心理上都有其特殊性,我们不仅要重视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要重视闲暇教育,使学生“休”而不“闲”,“休”而有节制,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学习质量,进而培养能适应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职业“更年期”是人们职业转折最主要的一个时期,分析高校教师职业“更年期”的心理状态,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教师职业“更年期”的心理调适方法,对于做好教师从职业生涯平缓地过渡到退休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学角度谈谈“职业”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职业?职业是劳动者能足够稳定从事的并赖以生活的工作。在此意义上,“职业”与“工作”、“岗位”和“工种”等概念近乎同义。人们把工种统计称之为职业统计,工作介绍所,也称为职业介绍所。与此相应,社会学有“职业声望”概念,即指某项“职业”或“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或这项“工作”所享有的社会评价。 谈起职业,人们又自  相似文献   

8.
一、人格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简析 人格是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法学及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综合的角度来使用的概念,它包括个体从内在心理机制到外在行为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积极能动性的个体主体,与社会互动的完整的“社会性的人”。人格是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但人格不仅仅是个体的。人格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它带有职业的烙印,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人格物质和模式。教师职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职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和要求,也是教师人格的基本要求和精华。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显,大学生职业心理也在快速嬗变中出现了一些有碍于社会稳定、区域劳动力结构优化和大学生个体发展的误区。本文在对当前大学生职业心理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职业心理误区的发生及其负面影响,以期为社会和大学生个体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石。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什么是个性?“个性即是人性在个体上的表现或反映,它是人们在生理、心理、社会性诸方面的一系列稳定的特点的总和。”发展个性,“就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地把人的差别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长期以来,“划一性”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特点。语教育思想划一,语教育内容惟一,语教学材料统一,语教学方法单一。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有“共性”,缺乏“个性”。语教育个性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相似文献   

11.
年年岁岁花相识,岁岁年年景不同。春天又来了,每年一度的“两会”即将召开。很多业内人士寄希望于“两会”的代表与委员,影响政府的决策,扭转一个阶段以来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势。新的世纪和它的“两会”真能给职业技术教育带来金色的光环 ?   由于事情清淡,便有了闲暇可以读一些闲书,夹杂着一些思索。当今人们少有对于时尚、潮流的批判和抗拒,原因是,在世界急速变化的过程中,人人担心被摒弃于时代大潮之外,有如在车站上不了车,害怕成为边缘人,更害怕孤独,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讲的从众心理。这就是时代大潮惊人的威力。从饮食、服…  相似文献   

12.
肖承厚 《教书育人》2001,(11):30-31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在我国秦朝以前以吏为师,汉代以后以儒为师。唐朝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近代教育学辞典中,教师定义为“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专业人员。” 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能够充分协调其知、情、意、行,使之能与社会较好地适应,并有创造的思想。从精神心理上讲,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个体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环境的行为和乐观向上的气质,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教师是…  相似文献   

13.
概括地说,职业群体养成的“德性”就称为职业道德。对“德性”可作两个层面的考察。一是意识(心理)层面,它表现为“德知”,即对德的认知“至善”的理念定位;一是行为(操作)层面,它表现为“德行”,即对德的践行及其“至善”的行为指向。从“知”与“行”相统一出发,人们可作这样的判定:“德知”在什么层面展开,“德行”相应地也在该层面展开;从“德行”展现的层面可以观照“德知”所处的层面。群体既然是众个体按职业活动的内容以特有的社会组织方式的聚集,因而“漫染”于群体“德性”中的个体,虽说其“德性”呈现个性,但一…  相似文献   

14.
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基本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愈来愈关注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职业素质是从事某种职业应具有的修养,包含从事本职业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人文素质、知识修养、职业理论、敬业精神、科学态度及适应社会的心理。职业素质是各行各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是从业者职业生涯中内在的、稳定的、经常起作用的品质结构。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学生职场成功的主要条件,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生涯”概念的理解众说纷纭。这种状况不利于“生涯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其实,“生涯”概念无论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是在两种意义——广义和狭义上使用的,所谓广义的生涯,是指社会个体在其整个生命活动的时空中所经历的以接受教育(培训)与职业转换为主轴的一切活动的总和。所谓狭义的生涯.既可以指社会个体在其某一段生命活动的时空里所经历的以教育(培训)与职业转换为主轴的一切活动的总和.也可以指社会个体在其某一生命活动的时空里所经历的以非教育(培训)与职业转换为主轴的一切活动的总和。“生涯”是有方向的,所以是矢量而不是标量。正因为它是矢量,我们才可以进行诸如学习生涯、职业生涯乃至整体生涯的规划或培训。  相似文献   

16.
现实告诉人们,“差生”这顶帽子,长期以来使很多渴望进步的学生一度丧失了奋发向上的斗志.变得心灰意冷;使一颗天真活泼的童心变得麻木不仁;更使一个原本可爱无暇的心灵受到伤害,陷入消沉、孤独、无望。这些后进生不得不承受着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从而造成了心理上的压抑.心情上的郁闷,性格上的扭曲,然后自暴自弃.甚至有的小小年纪就辍学。给家庭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由此看来,就更应该关注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只要有认知,就会有错误,它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客观地反映了个体的心里特点。“错误”更接近个体(教师,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实践证明,“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探究,“错误”如果使用得当,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因此,如果教师善于挖掘并运用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界关于个体成熟的研究是比较多的,“生涯发展”、“职业成熟”作为个体成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国外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专门对职业成熟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且产生了相关的理论模型及测量工具,比如Crites的职业成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14,(1):8-8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3年第9期刊登李晓燕文章指出,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关注内在目标时,他们更可能满足更高心理需要,并且因此具有“充分发挥机能”的个体的许多特征,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精神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唤起每个学生个人的人格独立性。“个性”,《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心理学上解释为“个性是个体独特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教育学中定义“个性”为个体在先天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主要是教育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利于自身解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