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松华 《视听纵横》2009,(6):114-114
主题报道是新闻宣传报道中非常重要的节目样态,也是新闻宣传创新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当前形势下做好主题报道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对地方新闻媒体来说,做好主题报道是扩大社会影响,树立自身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做好主题报道,必须重视主题报道的生动性,把主题报道做的“好看些”。  相似文献   

2.
工作性报道如何创新?这是新闻改革中众所关注的问题。工作性报道通常是指涉及领导活动、会议和中心工作的报道。过去由于囿于传统思维,报道的工作性强、可读性差。近年来,不少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对工作性报道进行了一些改革。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性报道的“工作味”,必须从工作性报道的源头去创新,从工作性材料中去发现“金矿”,开掘新闻亮点。  相似文献   

3.
少些,精些,与群众贴得紧些──关于改革会议报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些精些与群众贴得紧些关于改革会议报道的思考绵阳日报副总编辑李涛长期以来,群众不爱看党报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会议报道太多太长”,领导出场占据了大块版面,有一种“老让人听报告”的感觉,而群众喜欢的有实质性内容的报道却又看不到。会议报道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4.
工作性报道,通常是指涉及领导活动、会议和各部门、各单位履行职务、职能行为的报道。搞好工作性报道,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党委、政府对党报的要求,也是党报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从目前来看,工作性报道多数缺乏可读性,其结果是产生不了良好宣传效果,也推动不了工作。对这种工作性报道,必须予以改进,改进的方法是五变。  相似文献   

5.
改进工作性报道,是党委机关报记者、特别是驻地方记者一个长期感到困惑而又不可回避的话题。就驻地方记者而言,改进工作性报道的难度更大、难题更多,因为驻地方记者的本地会议消息、一般的工作进程、工作方法等报道,在本报很难见报;而经过“改造”后的工作性报道,地方党委又不一定满意,因此,身居“夹缝”的驻地方记者,其报道要做到既让编辑部满意,又让地方党委满意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在改进工作性报道方面把文章做好、做活。 一、改进工作性报道.要提高对工作性报道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看到,工作性报道是党报的优势,而…  相似文献   

6.
党报的工作性报道如何创新?这是新闻改革中众所关注的问题,所谓工作性报道,通常是指涉及领导活动、会议和中心工作的报道。过去由于囿于传统思维,这类报道工作性强、可读性差。近年来,很多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大刀阔斧地对工作性报道进行改革,诸如:版画上分流——控制头版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条数;字数上约束——限定字数狠刹长风;写法上创新——提高  相似文献   

7.
会议报道是政务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党报的一个重要内容。会议报道对政治、政策把握的尺度要求严格,工作指导性和新闻价值性交织在一起,两者处理得好,往往产生有广泛社会影响、读者津津乐道的佳作。但目前媒体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会议报道工作性过强、重程式不重实质、取共性不取个性,不受群众欢迎,成了急需改进的新闻类型。  相似文献   

8.
李瑞环同志在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强调:“新闻报道要增加信息量,就必须多写短新闻,使我们的新闻短些、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过多的状况。”这话很有道理,指出了我国当前新闻报道中的通病。短,的确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了。那么,新闻为什么要短?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9.
党报的工作性报道创新是新闻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工作性报道如果要增加可读性,就需要作者选取好报道角度,从受众关心的角度切入,在开掘党务、政务、各类会议和中心工作中内蕴的深度上下功夫。只有通过深入开掘和思考,发现其中蕴藏着的重大新闻价值,才能写出精彩的好报道。  相似文献   

10.
怎样改进工作性报道,增强党报工作性报道的指导性、权威性、可读性?宣传思想战线提出的“三贴近”重要原则,是改进工作性报道的一把钥匙。去年春上,中央和省委接连出台的两个一号件,犹如阵阵春风吹遍荆楚大地,给我省农业注入勃勃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宋江虹 《青年记者》2007,(12):83-83
工作性报道,历来是党报的重头戏。过去囿于传统思维,报道的工作性强、可读性差,“空洞无物”、“老生常谈”等常常是人们对工作性报道的评价。近年来,不少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纷纷对工作性报道的改革进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有的报纸在工作性报道改革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把工作性报道赶出版面。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指导性是党报的主要功能,指导什么?  相似文献   

12.
会议报道的改革,是新闻改革中的重要一项,随着党和政府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应该说各级媒体的会议报道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由于会议报道的改革还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所以业内人士还把会议报道作为新闻改革一个弱项,缺乏强有力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本文作者只把如何从会议的领导者的插话中发现新闻.作为此文的切入点,跟大家交换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王庆国 《青年记者》2006,(22):39-40
《大众日报2005回眸》一“总编精彩观点回放”部分中,有这样一段话:“工作性报道要有突破。写好工作性报道比较难,一般化的工作性报道读不爱看。搞好工作性报道一要选准问题,二要为实际工作提供经验,开启思路。”发端于美国哈佛大学,逐步被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大学所采用的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其功能基本吻合了搞好工作性报道的基本要求,同时又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与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案例相类似的案例报道,已经成为我国一砦优秀财经报刊增强服务性和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党报推出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案例报道,应该成为打破工作性报道“僵局”的方法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何锋 《新闻记者》2005,(6):59-60
各类会议报道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有重要比例,以松江广播电视台《松视新闻》为例,2004年会议消息占到了全年新闻播出量的1/3.居各类消息之首。会议报道中包含了大量政策引导、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信息,但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程序性、工作性内容.充斥着大量静态会议画面.观众往往不感兴趣,大大降低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5.
<正>工作性报道在主流媒体中不可或缺且所占比重相当大,这是因为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工作性报道是读者极为关注的,读者特别对那些反映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举措感兴趣,而不太感兴趣的是那些反映一般性工作环节和工作过程的报道。因此,记者必须用心用力用情去做好工作性报道,通过选择最佳报道角度和挖掘新闻最大价值,在事物内核“一碰就响”的交叉处寻找“共振点、共鸣点、共同点、共情点”,让工作性报道既能出新又能出彩,努力实现工作性报道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圈内,就流行着“会议里没新闻”、“会议报道没人看”的说法。有些记者甚至提起会议报道就打怵,不得已参加会议时,竞有一种“我为大局冲锋陷阵”的悲壮。其实事情完全弄拧了!会议不但不是新闻的累赘,恰恰是新闻的集散地。有多少大政方针是在会议上公布的,有多少重要信息是在会议上发出的。  相似文献   

17.
1990年夏,我随某航天试验队赴戈壁基地采访。去时,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粗略的报道框架——报道“航天人”的艰苦奉献精神。因为这次外地采访是在我参加工作后不久,新闻采访的经验还很欠缺,大型试验的报道更是第一回。为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我没有贪图标新立异,而是认准了一条;将采访做得细些再细些;将素材积累得  相似文献   

18.
蒙君 《新闻窗》2005,(3):26-27
工作性新闻,即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貌性、经验性或典型l生的报道。近年来,工作性报道如一道隔三岔五就要吃的“家常菜”,频繁出现在媒体上。坦率地说,工作性报道因其从形式到内容的生硬、枯燥,缺乏信息量而不太受欢迎,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进报道内容,挖掘工作性报道中的新闻“富矿”,创新报道形式,使工作性报道与时俱进、常报常新。  相似文献   

19.
上虞日报通过改进报道手法,缩短报道篇幅,突出报道主旨,优化报道效果,全方位创新工作性报道和会议报道。在具体的操作中,作出“五个重”的规定。经过一个阶段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工作性报道是党报宣传报道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不可或缺的内容,做好工作性报道也是增强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当前报纸上的大量工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