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物馆从萌芽—近代博物馆—现代博物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发展,在前进,在不断完善,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一度被博物馆世界视为“丑小鸭”的科技馆已被公认为博物馆领域的新秀,与博物馆互补、互融,迅猛发展。科技馆的形成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反映了社会需求的发展。我国的科技馆发展也必然遵循此一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的科技馆必然反映中国的时代特征,服务于中国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十多年中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逐步走上了适合国情、循序渐进、讲究实效、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包括博物馆事业在内的文化教育事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3.
浅论博物馆观众的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即是参加。权威的解释大概也不会比此解释更全面、概括。博物馆界有人认为:“博物馆的参与概念表现在观众对博物馆的参与和博物馆参与社会两个方面”。博物馆参与社会方面,是指博物馆站在合适角度干预社会某些活动,发挥博物馆在社会上的作用。而观众对博物馆的参与,我认为也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立“博物馆之友”这样的组织,组织观众中对中国博物馆事业有着贡献、作用或者热爱博物馆事业的人士关心、支持、爱护博物馆建设。另一方面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博物馆观众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在博物馆陈列中演示古科技工艺,国外早已有之,人们常见于欧、美、澳洲许多国家专业或露天博物馆的介绍。其手工生产为制币、淘金、吹玻璃泡等。大型机械生产为英国斯旺西市纺织博物馆,用老式毛纺机常年生产毛织物。人们也常见于近邻日本博物馆保留古科技工艺的介绍。他们对国宝性质的技艺,称之为“文化财”。随着祖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演示古科技工艺的博物馆或展览开始多了起来。80年代初,中国科技馆筹办“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赴加拿大、美国展出,陈列演示的就  相似文献   

5.
人才是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治国兴邦的根本。邓小平同志说:“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人才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博物馆事业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没有一支相当数量的、具有一定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专业队伍,是难见成效的。队伍建设是发展和建设博物馆事业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的博物馆事业是在新中国的阳光下诞生的。四十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曲折,逐步发展。如今,已形成一个良好的基础,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成为展示安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窗口”。迄今为止,全省共有各种博物馆35座;另有具备博物馆性质的文物开放点40余处。这些博物馆,以通行的类别分,综合类16座,专门类6座,纪念类13座;以辖区级别  相似文献   

7.
人类自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现在正进入意义更为深远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科技博物馆作为产业革命的产物,也已具有百余年的发展史。在当前我国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回顾一下科技革命和科技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无疑对我国的科普事业,特别是科技博物馆事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是传播历史和科学知识的机构,是人们进行“终生教育”的场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建国40年来,我国博物馆已从解放初期的21个发展到现今的1000多个,其发展速度可谓快矣。博物馆事业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确实十分振奋人心。但在兴奋之余,我们应该也必须冷静下来认真地思考一下存在于博物馆内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带有普遍性的,而且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博物馆的“冷”与“热”问题。所谓博物馆的“冷”与“热”问题,笔  相似文献   

9.
民族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体系中极具特色的一种博物馆类型,也是维系中华民族精神脉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尤其是基层民族博物馆与当地居民的联系更为紧密,其生存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博物馆事业、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文博事业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从基层民族博物馆的现状分析入手,系统梳理我国基层民族博物馆的各项统计数据,讨论其发展瓶颈与现实问题,为我国基层民族博物馆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史看,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曾经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发展高潮。一次是五十年代,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相继设立了博物馆或博物馆筹备处,不少省辖市、地区和县,也设立了博物馆或革命纪念馆、革命史迹陈列馆。五十年代末,我国各种类型的博物馆曾发展到480所,是1949年的20倍。六十年代因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俞”十年动乱,我国博物馆的数量曾大量减少。另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社会教育思想蓬勃兴起,博物馆被视为实施社会教育的重要工具得到了政府、学界的广泛提倡,并由此获得了初步的发展。国家对博物馆的宏观管理、博物馆建设、博物馆协会成立等因素,推动了博物馆学研究的进步,并最终促成了中国博物馆学专业教育的诞生。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书博物馆学系、北京大学博物馆专修科的设立标志着博物馆学在中国正式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也成为了中国博物馆学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这两所系、科的发展各具特色,它们为中国文博事业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中国博物馆学专业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博物馆学学科体系建设和学科地位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财务管理是博物馆科学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博物馆是事业单位,财政来源主要靠上级拨款,因而在过去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财务管理的情况是:重财政支出的管理,轻经济收入的研究。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这种财务管理的情况显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大有改革的必要。胡乔木同志在一九八三年中国博物馆学会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研究体制改革,能够尽量地搞些收入,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扩大自己的事业。”所以,研究博物馆的“生财之道”,  相似文献   

13.
序言考古学、博物馆和档案馆研究在印度已有很长的历史。1961年,“印度考古普查局”——印度最大的考古学研究与遗迹保存机构——就已经庆祝建立100周年。“新德里国立博物馆”也是最主要的单位之一,早在印度独立之后不久即告诞生。此外,尚有其他一些博物馆,如“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海  相似文献   

14.
当代的一切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发展博物馆书业,用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程度,使人们了解古代科学文化历史的发展,培养人们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和能力。我国博物馆事业,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我国博物馆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努力提高博物馆的科学管理水平,也越来越显得重要。由于博物馆的性质任务和社会作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因而博物馆的科学管理,也随着其性质任务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说来,博物馆的科学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从全国  相似文献   

15.
高校博物馆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发现其资源配置出现了模式单一、效能低下、管理意识薄弱、开放程度和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随着近几年来“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博物馆需要探索出一条高质量的共建共享路径。本文引入共享经济的理论,为高校博物馆事业的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新思路,在共享经济视角下定性分析高校博物馆优化资源共建共享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之友”的性质与职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九世纪初,欧洲涌现了一群群学术团体的成员,他们以博物馆为手段,并通过它将科学、历史和艺术带给群众为目的,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之友”。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除北美外,“博物馆之友”已扩大到几个较大的博物馆。当大战结束后,这一活动便得到广泛地普及。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差不多任何大一点的博物馆均有“博物馆之友”。据不完全统计,美、英、法、苏、德、澳大利亚、比利时、加纳、日本、印度等国以及我国的上海、江苏、南京、南京太平天国纪念馆、山东诸城、河北晋县、河南、辽宁抚巡以及湖南等地均先后成立了“博物馆之友”。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博物馆事业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博物馆硬件建设、各项业务工作的研究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安全保障工作也从过去的简单低水平的“人防”、“物防”,发展到今天的高技术、智能化的“技防”。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建筑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离不开博物馆建筑 ,只有博物没有馆 ,就不成其为博物馆 ,“馆”就是指建筑。英文博物馆 (Museum)的词源“缪斯的庙宇”也是指建筑。博物馆建筑总是随着博物馆的产生而产生 ,随着博物馆的发展而发展。国际上普遍认为 ,公元前 2 83年埃及亚历山大的缪斯神庙为世界上第一个原始意义的博物馆 ,因而也可以说这个缪斯庙也就是第一座博物馆建筑 ,但却是专门的古代博物馆建筑。然而 ,在古希腊就有一种专门建造的被称为宾那约考赛卡 (PINACOTHECA)的建筑 ,多被译为“画廊”(亦有译为展览馆、绘画陈列馆或宝物馆等 )。它是一种…  相似文献   

19.
甄朔南先生属于老一辈博物馆学家,新中国诞生前夕,就在接受正规的博物馆学训练,直到2004年12月出版这本博物馆学术文集,借助博物馆的平台,已经研究博物馆学长达几十年的时间。这本大书的每一页,都渗透着一位老博物馆人的心血,记载着一位老博物馆学研究者孜孜石乞石乞、筚路蓝缕的跋涉和探寻。正如他在本书“自序”中所说:“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深深的博物馆情结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美学与21世纪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她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步入21世纪的博物馆将充当“美的使者”,通过博物馆这一美的园地,向人们传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和技术美,以美化社会、美化人生,在创造新世纪文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的博物馆事业,需要合乎世界文化潮流的、全新的博物馆学理论指导。现在的博物馆学多侧重于博物馆应用技术与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