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幼儿园教师有责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文从实际出发,在幼儿意识萌芽阶段,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从多方面讨论如何培养幼儿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2.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的启蒙时期,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中,教师如何渗透多种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呢?  相似文献   

3.
<正>一、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指的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而良好的习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一种受思想支配的稳定的思想品质以及行为方式,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根据《教育大纲》和《纲要》我们把在幼儿园内教师对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与培养分为以下几方面:1.如厕习惯:提醒幼儿及时如厕;允许幼儿按需要大小便;教师及时用语言提示幼儿按顺序如厕并注意安全,提醒幼儿便后洗手。2.盥洗习惯:提醒幼儿有秩序地盥  相似文献   

4.
<正>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因此,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极为重要。一、教师需要耐心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首先要了解幼儿的身体心理特点,幼儿都处在46岁之间,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到处跑动,还喜欢碰碰这个、  相似文献   

5.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对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要经常和家长沟通,保持教师和家长教育孩子的一致性,巩固良好生活习惯的成果.同时,要深入孩子的内心,在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上不懈努力,把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教师的天职.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9):165-166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将来立足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幼儿正处于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习惯教育直接关系着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幼儿生活的大环境中,家庭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幼儿的很多生活习惯也是在家庭中养成的,因此,要想落实习惯教育的养成目标,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和功效,通过家园合育,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力度,确保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幼儿年龄小,身心发育不成熟,若教师和家长一味采取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不仅会挫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会让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究家园视域下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有效化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使习惯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从幼儿生活习惯存在的问题入手,重点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以其推动学前教育工作的全面进展。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现阶段的教育过程当中,社会更加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和引导。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当中,要更加注重对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幼儿的文化水平和道德观念,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8.
常规教育在幼儿园中是幼儿接受教育之根本。教师本着做小事永远是做好大事的根本的理念。所以从幼儿入园起系统、全面地培养幼儿在园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与人交往的习惯,从而给幼儿树立自信心,能够主动参与活动,敢于表现自己。将一日常规教育渗透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将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孩子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9.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幼儿家长、幼儿园保教工作者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教育教学的基础之上的。拥有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前提。已有研究成果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价值意义及其理论认知、主要影响因素、培养途径等方面取得了指导性的成果;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集中在饮食、睡眠习惯、个人卫生等三个领域;幼儿的告状、攻击、哭泣、同伴冲突等行为是在其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教养实践中应区分家庭和幼儿园的不同地位和功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教师的天职,而且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幼儿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变化,并注重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与尝试:一是用教师的爱心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二是用教师的言行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三是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日常习惯。  相似文献   

11.
陈萍 《考试周刊》2012,(42):194-194
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教师有长久的耐性、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在日常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喜欢玩游戏的天性,利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幼儿日常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起始性和基础性作用。良好的日常生活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日常生活教育案例二则,探讨了幼儿日常生活教育的目的、幼儿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及幼儿日常生活教育的社会关注等问题,揭示幼儿教育体系的复杂性,对于研究幼儿日常生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小班幼儿对于规范和要求的认识较为模糊,其行为常常随着兴趣而转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但小班幼儿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最适宜。  相似文献   

14.
邓平 《文教资料》2013,(2):149-150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本文从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概念入手,试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分为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四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对幼儿提出适当的期望;趣味教育法;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重视细节;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幼儿的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养成的,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幼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往往可以使人受益终生。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教师和家长都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加以适当的引导,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模仿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通过模仿来吸收的许多新鲜知识往往记忆会更加深刻。因此,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模仿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利用"模仿"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幼儿的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养成的,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幼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往往可以使人受益终生。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教师和家长都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加以适当的引导,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模仿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通过模仿来吸收的许多新鲜知识往往记忆会更加深刻。因此,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模仿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利用"模仿"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相关专家的调查数据显示,儿童在幼儿时期培养的文明习惯对其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较强的影响和作用。小班幼儿时期形成的文明礼仪和生活习惯,将在以后对幼儿的良好性格的形成、积极情绪的构建、完善人格的培养以及日后的交往、交际能力打下良好和坚实的基础。作为幼儿园的小班教师,应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观察幼儿的文明习惯,制定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寻找幼儿良好文明习惯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周萍 《考试周刊》2014,(32):192-192
正"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幼儿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期,应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要继续培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实际上是对幼儿实施做人的基础教育,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成长的需要。一、关注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纲要》提出:"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  相似文献   

19.
常规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活动规则的教育,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常规教育贯穿在幼儿园整个阶段。在小班阶段抓好常规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没有良好的常规,就难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小班幼儿由于大脑皮质的许多部分都处在积极发展中,因此较易形成动力定型,而动力定型是习惯形成的生理基础。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幼儿形成良好习惯,并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强化,这样就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园生活常规是幼儿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过程中需遵守的基本规则,具体包括教师对幼儿在盥洗、进餐、睡眠、喝水、如厕活动等方面进行的教育。而幼儿园生活常规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契机。以往常规教育方法注重教师在教育中的外在强化作用,幼儿依据教师的指令行动,很难建立内在秩序感,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