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康君 《教师》2010,(17):123-123
《虞美人》这首词,写在李煜亡国被俘后,抒发了他被囚禁于汴京时的“故国之思”。其中既有他为失去荣华富贵而流溢的哀叹,也有他因纵情声色以至山河破碎、羁押他乡的悔恨,情调忧伤、消沉。在作品赏析过程中,了解李煜懦弱的性情特点,对把握作品中的抒情意象和主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虞美人>这首词,写在李煜亡国被俘后,抒发了他被囚禁于汴京时的"故国之思".其中既有他为失去荣华富贵而流溢的哀叹,也有他因纵情声色以至山河破碎、羁押他乡的悔恨,情调忧伤、消沉.在作品赏析过程中,了解李煜懦弱的性情特点,对把握作品中的抒情意象和主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南唐后主李煜,是中国历史上诗词成就最高的帝王,他的大部分词所写的内容都以亡国之恨为主。抒发的感情多为亡国之痛。但是,他的一首《渔父调》却让我们看到了李煜的另外一种生活,另外一种人生境界,那就是道法自然的生活与境界。  相似文献   

4.
<正>李煜、李清照都是婉约词风的杰出代表。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选进中学语文教材的《虞美人》与《声声慢》两首慢词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首先,从内容上看,这两首词都抒发了一种让人难以承载的"愁"。李煜抒发的是一种亡国之恨、故园之思,李清照抒发的是一种丧夫之痛、身世之悲,当然也含有亡国恨。而且这种"愁"都在作品中直接表白,毫不含混。一个形象地比喻成"一江春水向东流",一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和李煜在人生经历、性格特征方面都富有“悲剧性”,这样他就容易理解、认可李煜词。此外,《人间词话》论词讲求“悲剧性”,李煜作品合乎这个标准。从“悲剧性”角度探寻《人间词话》推重李煜词的原因,有助于深入研究王国维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6.
【教学分析】《虞美人》选自“笔落惊风雨”专题,本专题文章均为流芳百世的古典名篇,富有神奇的艺术感染力。《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是一位亡国之君的绝望悲歌.其感情浓烈,同环往复,一唱三叹,艺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而感受它的艺术魅力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五则词话是针对李煜及其词作的。他紧紧把握住李煜词情感底蕴与哲理内涵,挖掘其深广的抒情境界、艺术魅力、根源、成因。从王国维的这种视角来看,李煜词的悲剧意识更为明显,这一切使李煜在中国词坛上具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一、"往事知多少"一句是《虞美人》的创作基础无论任何创作技巧,皆不能独立存在,皆需依赖相应的作品而存在。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自身独特的经历,李煜才能创作出多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其在《虞美人》一词中的自问"往事知多少",也反映出他本人经历的独特性,以及所有艺术创作的依归处。通常来讲,唯有过去经历过的事,方可以叫作往事,而李后主《虞美人》里面的"往事"却另有深意,他在词中首句发出疑问:"春花秋月何时了?"  相似文献   

9.
《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最为世人所传诵的词作,它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在这首词里他直抒故国之思而引起宋太宗的杀意,使此词成为其绝命词。本文试运用韩礼德的经验功能理论,对李煜《虞美人》一词及其三种英译文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1)系统功能语法在分析中国古词方面的可行性;(2)用功能语言学的分析框架来分析中国古词,可以帮助我们从新的角度来理解古词及其译文。  相似文献   

10.
李丙哲 《考试周刊》2013,(58):13-14
<正>李煜(937—978)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在中国词史上,李煜是一位具有特殊身份和经历并取得杰出成就的词人。他是一国之主,却是一位失败的君主。亡国后的李煜虽然由九五之尊沦为阶下囚,但他此时的词却取得了巨大成功。"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①李煜凭借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和异乎寻常的经历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李煜短暂的一生留存词作约三十多首,大体以降宋为界分为前  相似文献   

11.
王振祥 《学语文》2003,(5):31-31
《相见欢》(见卷首)又名《鸟夜啼》 ,是李煜亡国入宋后的作品。它表面上写惜花伤别 ,实质上是对人生命运的咏叹。作者通过对春花凋残、重逢难再的咏叹 ,抒发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词的上片通过春花遭受寒雨晚风的侵袭匆匆凋零景象的描绘 ,寄托了词人好景不常的伤感。首句叙事、次句慨叹、三句点明原因。那春天里万紫千红的鲜花 ,一时间纷纷枯萎 ,红粉凋零。它们为什么谢得这样快 ,这样匆匆?那是由于朝朝暮暮的凄风苦雨的不断摧残和蹂躏!“太匆匆”三字强调了词人叹惋伤感的情绪 ,也传达出强烈的恋春惜花之情 ,…  相似文献   

12.
[小引]那时我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一次学术讲座,使我知道了"异质环境"这个词。讲演者是福建师大教授孙绍振先生。他讲的其他内容我已记不清了,但"异质环境"这个词和他介绍的小说《第四十一》,我记忆犹新。印象中,他说的"异质环境"就是指一种特定的环境,一种与人物熟悉的环境迥异的新环境。他说,小说家要善于把人物置于异质环境中,道理很简单,人置身于异质环境时性情往往暴露无遗。从某种程度上说,异质环境是人物性格、情感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3.
李煜是南唐后主,也是著名的词人。《虞美人》是他人生后期的代表作之一,并成为历代词选家辑录词集的首选,因而受到种种的解读。对文本中"往事""东风""只是""朱颜""春水"诸词进行重新审视和解读,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其人其词,领略该词所承载的人生悲痛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南唐后主李煜的《乌夜啼》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其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更是被人们认为是流传千古的妙语绝句。今天试着以自己的感受来解读一下这首一千多年前的亡国被俘君主的哀伤之词,感受一下他那悲苦难耐的痛苦心境。乌夜啼[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首词是公认的李后主写"离愁"之名作,艺术感染力极强。结合李后主不同平常人的从娇生惯养享尽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对李煜的评价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多才多艺,在各个领域均有造诣的李煜,抒情毫无遮掩矫饰,毫不矫揉造作,虽阅世甚浅,但不失纯真放任。本文就《虞美人》谈谈李煜的真情。  相似文献   

16.
潘红娟 《考试周刊》2011,(91):27-27
我一直很喜欢李煜的词,特别是他后期的词。李煜的后期词,其风格与主旨已为大家详谈深知,而其中的绝望遗憾、悲愁苦恨,总汩汩滔滔、绵延不绝,就像茫茫江面上那冰冷无际的晨雾,总弥漫于词里词外句端字尾。它们的深度与长度你看不清楚、说不明、道不透,这即是李煜的欲说还休。我们先来瞧瞧李煜怎样说不明白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野草》与波特莱尔的《巴黎的忧郁》在情绪上都表现出相近的孤独与绝望的人生体验,但在这绝望的背后,却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态度,《野草》表现了一种“绝望的抗争”,而《巴黎的忧郁》则反映出一种绝望的颓废与沉沦,并由此导致了两种对于现世及其民众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野草》与波特莱尔的《巴黎的忧郁》在情绪上都表现出相近的孤独与绝望的人生体验,但在这绝望的背后,却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态度,《野草》表现了一种“绝望的抗争”。而《巴黎的忧郁》则反映出一种绝望的颓废与沉沦,并由此导致了两种对于现世及其民众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9.
姜海峰同志写的《李煜评传》,曾以概略寄我一观。内容丰富,立论新颖,凡数易稿,功力很深。近将出版,属我为序。我对李煜没有深刻研究,史传所载李煜平生大事,都见于作者的述评。我只谈谈我想到的两个问题: 一、李煜对妇女的态度“五四”以后,特别是解放以后,凡论述李煜及其词的,大概指为荒淫不足道。我甚疑之。尝读《新五代史·南唐世家》马令《南唐书》卷五,陆游《南唐书》本纪卷三,《宋史》478卷,并无一语指其荒淫。只有《新五代史》评云:“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  相似文献   

20.
宋洁鑫 《教学随笔》2014,(8):20155-20156
李煜被称为"词中之帝",他的词流传千古,在今天仍然感染着我们。同时,作为五代时南唐的君主,特殊的成长环境和自身经历,给了李煜不同于其他文人的视角。在他的笔下,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子形象,这些女子身份地位,品格性情都不尽相同,但她们在李煜的描绘下都充满了美的韵致。因此本文就将对李煜笔下所描绘的女子进行系统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