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视博览     
《八小时以外》2010,(5):124-125
过去电影几乎都是男人的天下,但随着越来越多女导演的加入,使得很多细腻温情的电影开始进入观众的视线。本月,十分凑巧集中了四部女导演的作品,她们以细腻动人的情感让观众彻底陷入一个婉约、怀旧、温情的四月。  相似文献   

2.
温情电影并不是—种类型片,只墨—种相对宽泛的电影分类标签,温馨暖人、催人泪下的电影都可以划归于此。对于一部温情电影来说,剧情的引人入胜、感同身受自是首要,但巧妙的"泪点"设计无疑更会让人产生共鸣。这一点上,韩国电髟的功力就颇为深厚。这几年,我们不仅可以往《和声》、《结婚礼服》中,感受到为人之母的纯粹与炙热;也可以在《世上最美的离别》、《开心家族》里,体会出至善亲情的守护与执着;更能在《今天》、《熔炉》中,领悟着世间大爱的无私与无助。不同于中国电影的催泪和苦情,韩国温情电影"泪由感发、爱由心生"的真切体验,让观众也共享了那段丰盛时光。因此,在这样一条温情路线打造下的韩国类型片,在羸得眼泪的同时,也自然会赢得票房的青睐。刚刚过去的2013年,韩国电影在主攻犯罪片、延续爱情片、发力喜剧片的大潮中,依然为观众奉献了为数不多但极为叫座的温情电影。在舒缓平稳的叙事、清新唯美的画面和回味悠长的配乐中,悄悄治愈了你的小心脏。  相似文献   

3.
数字电影作为当今社会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种视听综合的教育传播媒介,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符号,因为其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充满了符号和由符号组成的文本,其中,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是电影意义的运载工具。对数字电影中出现的符号概念上的梳理,了解符号学,将其与数字电影结合,并对电影符号学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数字电影的教育传播符号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的“温情”安抚论当代中国“大众性”电影王德胜90年代中国“大众性”电影,几乎都从日常生活的原始意义和人的感性冲动方面,大力张扬了极具平民趣味的生活“温情”需要与享受。在电影中,生活的现实困难和人的情感满足被叙事过程轻巧化了,但同时也显得更加平...  相似文献   

5.
新疆本土电影《会唱歌的土豆》运用新疆特有的文化符号,讲述了一群少年寻求科学真理的感人故事。这部电影不仅故事性强,更重要的是展现了新疆独特的背景符号、色彩符号、音乐符号等独特文化符号,共同建构了一个奇特而又迷人的文化符号世界,将电影故事演绎得生动而又形象。  相似文献   

6.
以"片面化"这一符号学概念解读《寻梦环游记》中音乐参与电影文本表意的过程,其原理是观众在感知电影音乐时,在电影文本自身意义框架的引导下,对音乐符号的意义可能性进行定向汇集,从而实现电影音乐表意的五大功能:如表达人物情感、标志情节线索、表征时空特色、渲染氛围情绪和突出主题基调等。  相似文献   

7.
在电影宣传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电影海报仍占据着一席之地,伴随着电影影片应运而生,具有较长的历史。海报作为一种集文字、图像、颜色、色调等于一体的视觉表现符号,是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组成,观者在对这些符号的解码过程中得出电影海报语篇传递的信息:电影情节、卖点、文化内涵、潜在意义等。其形式和内容更丰富,是集文字、图像、颜色等于一体的"复合话语",是"一种以上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本文试图通过海报中的种种符号阐释其功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贾樟柯电影中的音乐符号、背景符号和语言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樟柯前期的几部电影运用独有的符号构建了一个特有的艺术世界。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些符号恰恰为贾樟柯电影走入世界视野提供了很有力的保证。将音乐作为界定那个时代的特有元素,背景符号和语言符号为那个时代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因而贾樟柯电影的意义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华一改其冷漠阴郁的风格而变得温情脉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兄弟》讲述的就是苦难中的温情和温情地受难。不同于早期作品中符号性、寓言性的人物,作者塑造了三个典型形象——富贵、许三观和宋凡平,并在其中寄托了他对人性的美好想象。  相似文献   

10.
德勒兹的电影理论主要是在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加以注解并深入阐发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主要涉及运动、运动影像及其三个变体、回忆与梦幻、现在尖点与过去时面四个论题。在四评柏格森的过程中,德勒兹重新认识电影并建立了一种以时间—影像为核心的电影哲学观,他宣称电影影像是一类符号,但不是语言符号,并将"辖域化—解辖域化—再辖域化"的哲学美学概念运用于电影的分析中,建构了一种对于影像符号的"再符码化"构想,德勒兹的这些理论主张对审视中国当代国产贺岁片具有一定的学理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达芬奇密码》作为悬疑推理电影,小说以及电影改编中的密码符号和文本符号链的编码内容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但是该影片取得巨大的成功,也与电影严谨的叙事风格和语言特色密不可分。本文以《达芬奇密码》在小说和电影上的具体成就为依托,进一步分析了《达芬奇密码》小说独特的叙事模式和语言特色,最后从语言风格和叙事角度上对该电影改编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广受好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多功能墙纸     
正安徽黄山市黟县石亭小学程晨墙壁的墙纸是由特殊的材料制成的,墙纸可以调节室内光线、温度,还能随时排换室内空气。墙上的符号有许多用途,比如,你想听音乐,按一下音乐符号,房间里便会响起美妙的莫扎特小夜曲等乐曲;如果你想看电影,只要按一下电影符号,以墙曲  相似文献   

13.
对视觉再现符号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在对再现理论的源流的梳理中,提出从符号学角度将再现观念与西方当代哲学和美学理论中的"凝视"相联系,从文本与语境角度分析其理论意义与价值。符号机制则是切入的特有角度,从电影符号与绘画角度来看,这一机制的形成具有意义阐释的特性。文章结合以伦勃朗绘画为题材的电影符号表达分析了符号机制的形态,展示了文本特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今商业大片充斥电影市场,许鞍华导演的影片《桃姐》似一缕清新之风,让叙述隐于生活,以平实自然的叙事手法与平和冷静接纳生活的态度,塑造出一对凌驾于母子、主仆关系之上的含蓄温情、亲切动人的人物形象,使观众于最平实的生活记录中寻找记忆中的影子,于平静体味生命的进程,让我们在商业气息浓重的今天为情所动。影片以一种相对隐忍克制的镜头语言,还原电影记录现实生活的本质,还原生活本来的面目,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情感让观众自己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亲情与感恩,感而不伤,温情涌动。  相似文献   

15.
《莆田学院学报》2019,(3):74-78
从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及皮尔斯和索绪尔所提出的符号学观点出发,以杨德昌导演的现实题材电影《一一》(2000年)为例,通过对风格、人物关系、符号组合进行分析,探索导演如何通过符号呈现影片的内涵和意义,思考导演如何更好地应用符号。  相似文献   

16.
《滁州学院学报》2018,(4):46-49
中日韩"小人物"电影审美各具特色,由于中日韩文化的差异等原因,有各自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审美风格。简言之,日本电影用情感小故事来串联全篇,形成了温情的审美风格;韩国电影则是直面现实和人生,对人性进行赤裸裸的、毫不拖泥带水的揭示和拷问;中国电影用的则是戏谑的手法,故事整体风格呈现黑色幽默的意味。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文电影力图表现一种人世的人生终极关怀。平民化的生活场景、淡雅温情的银幕氛围、琐碎胶着的情感画卷和对于“心”的永恒关注是中国人文电影的魅力所在。它重视意境的营造。在中国人文电影里,中华民族的写意传统得到了再生。在电影语言上,中国人文电影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镜语体系。它们尝试着运用深具中国审美心理情结的造型语言,而不再仅仅止步于故事叙述的完整和流畅。中国人文电影以别具韵味和东方审美习性的思想及镜语体系使世人对于电影的潜能和开拓有了全新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它对当代中国电影的本土化、艺术化和国际化也是一种促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一部电影就是一个符号集合体。《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大获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其符号传播的成功。文章分别从颜色符号、实物符号、音乐符号和礼仪符号等方面,论述影片中非语言符号的象征意味和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翻译符号学为理论视角,从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描述与解释符际翻译中《红高粱》小说、电影剧本、电影台本及电影符号文本链的互文性景观,揭示跨介质符号文本之间的互文作用与内在关联性,并综合论述符号文本链与社会大文本互文生义的过程与结果,以期为翻译符号学研究增加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20.
名著改编电影包含多种媒介符号,是外国文学多模态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在运用名著电影时应做到以下几点:密切配合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注意区分不同电影版本的特点,尽量推介接近原著的电影;明确名著电影的局限和文学作品的不可替代性,以激发学生重读原著的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