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教育学”考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元教育学,呼之欲出,近成气候。然诸多问题尚不明就里:何谓“元”与“元研究”?元研究有哪些不同的范式?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是什么?可以建立一门元教育学吗?元教育学与教育学有何区别,它还是不是教育学?等等。论者初涉此域,尚不知其“山高水深”、精深奥妙,为免轻妄虚言,从“蹒跚学步”始,考“元”之初义,证“元研究”之所据;进而析“元教育学”之研究对象,辨“元教育学”与教育学之关联。于诚慌诚恐之中,企求道出几句有理有据之言,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主旨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从本质上看是“成人”之学。教师教育学具有丰富的人学意蕴,其研究对象是人、研究主体是人、研究目的是人,人是教师教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最终旨归。基于人学视角来看,教师教育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偏差。教师教育学要实现人学转向,研究对象由“抽象人”转向“现实人”的关注,研究主体由“个体人”转向“共同体”的构建,研究目的由“工具人”转向“完整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在“绪论”中一般都专门讲到“教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不同版本《教育学》所列研究方法大致差不多。单从这种表述看来,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意识不可谓不清楚;然而,《教育学》本身是否用“绪论”中表述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呢?治“教育”之学者是否意识到他实际上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这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教育学“研究方法意识”现象。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特色教育学教材研究大致经历了“拨乱反正”“初步探索”“反思总结”“发展创新”和“深化突破”五个阶段。深入考察教育学教材发展历程、教材编写、教材使用、教材管理、教材建设、教材体系、教材反思以及与教育学发展的关系等研究议题,发现教育学教材研究呈现中国特色逐渐凸显、研究主题不断丰富、实践观照愈受重视、研究视角趋向多样、时代特征日渐鲜明等特征。进入新时代,研究者应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挖掘教育学教材的育人功能,加强教育学教材体系的研究,构建教育学教材研究共同体,探索教育学教材的教学转化,关注教育学教材新载体形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略论教育学“绪论”与“本论”脱节现象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育学的“绪论”,大抵阐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或谓“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等等。概言之,是关于“教育学”之论,而“本论”才是关于“教育”之论;不...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这一名称究竟指代什么样的教育学存在,这就是教育学的范围问题。搞清楚教育学的范围对于人们确立明确的学科意识和清醒地进行教育学术研究很有价值。我们考察了“教育学”名称的应用情形和教育学学者对教育学范围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认为,史、论、用,就是教育学的基本层次和范围。换言之,当我们提到“教育学”的时候,应该意识到它包含这三种类型的研究,即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其中,历史研究是理论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是应用研究的基础。通过考察教育学的范围,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教育学的名与实。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体系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但是却也颇为棘手的研究课题。我们应当努力开拓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本文并不全面探讨其各个方面,只是提出一些问题以引起思考和争论。进而能有助于科学的教育学体系的建立。有关问题基本概念的混乱,往往是在许多问题的讨论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一个重要根源。对教育学体系问题的讨论,应当避免重走其弯路,一开始就将有关问题的基本概念例如“教育学体系”概念弄清楚。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学体系问题的研究,我想对“教育学体系”这个概念作一下初步的辨析。1、“教育学体系”与“教育科学体系”在日常用语以及不少学术著作中,“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体系”与“教育科学体系”这些名词常常混用。在教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的“合理性”重建:科学哲学的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评价一辩护系统,其研究对象是教育学的“合理性”(rationality)。通过教育学“合理性”的确证,指明教育学研究道路的选择与发展方向的取舍。本文选择科学哲学的视角,在对教育学的“合理性”进行探究的基础上提出重建教育学“合理性”的若干思路,以期引发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被广泛定义为“研究教育现象和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对此,我们需要重新反思教育学是否真实地具有这样一种预设的价值,教育学这门学科到底存不存有所谓的“功能性”等等.这些,是我们对“教育学”这门学科重新认识的前提,也是“教育学”在其研究路径上能够“去空化”“去口号化”并真实显示其自身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比较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就是指国际教育学或世界教育学,或者说,它所涉及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在更广泛更深刘的程度上,从国际的观点去观察和研究教育。“世界比较教育学学会”这个全世界的统一组织是由各国的“比较教育学学会”所组成。显然,要完全符合从国际的观点去研究教育,只通过少数  相似文献   

11.
本提出教育学研究的两种范式,传统教育写作和教育学的诗化写作。传统教育写作追求“以理服人”,“解决”他人的问题;教育学的诗化写作追求“以思启人”,意在唤起问题。从“说服”到“启发”,意味着教育学话语品质的转向,意味着教育学生存方式的转向。  相似文献   

12.
从"说服"到"启发":教育学研究的两种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育写作和教育学的诗化写作是教育学研究的两种范式,传统教育写作追求“以理服人”,“解决”他人的问题,教育学的诗化写作追求“以思启人”,意在唤起问题。从“说服”到“启发”,不仅意味着教育学话语品质的转向,也意味着教育学生存方式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论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方法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建立在他的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他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致力于“统觉”这一概念在教育上的运用。他试图在“目的——过程——方法”这一思维模式下构建起具有三维结构性质的教育学理论;他的教育学是一种以“目的”为逻辑起点的教育学,由“基础理论”、“教学论”、“训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部分构成。赫尔巴特建构了一个被后人竞相模仿和因袭的完整的理论教育学体系,为教育学找到了科学基础,试图将教育学研究置于较严格的科学条件和实践基础上。在方法论意义上,我国教育理论界从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中可以获得两方面的启示:研究教育必须整合多种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教育研究者的自身素质是决定其个人在教育研究这条道路上走多远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4.
由于相关学科的渗透和交叉学科的兴起,引发了传统教育学“大厦”的震荡和晕眩,使人不得不反思教育学。当前,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宽泛,研究方向的迷失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需要给它正确“把脉”找准继续运行方向,实现学科理论的合理价值。通过教育学的整合性研究,建立一门有别于传统教育学的教育发展学,不失为新常态教育学研究的可行取向。  相似文献   

15.
文化学和教育学中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学对“文化是什么”、“文化怎么样”(发展)、“如何研究文化”等问题的认识,影响了教育学中的文化研究。教育学中的文化研究拓展了教育学的研究视野,改写了一些教育基本理论和命题、为解决教育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困境尝试了文化学的出路,也增强了教育学研究中对民族文化特殊性和教育文化特殊性的认识。但是,教育学在借鉴和引进文化学时,也存在诸如想当然的理论演绎、“引进”的兴趣大于研究教育问题的兴趣等现象,因此说,学科借鉴不能代替教育学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略论教育学成为“别的学科领地”的现象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教育学成为“别的学科领地”,是教育学上老而又老的问题。在近代“科学的”教育学诞生之初,即已出现,至今依然存在。国外教育理论界一直把它作为问题研究,并致力于教育学的“独立”。而在我国,对这种现象几乎热视无睹,似乎这已是解决了的问题。其实,教育学沦为“别的学科领地”,在我国表现得相当突出,个中缘由值得人们深思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陈桂生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我国较为常见的提法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对于这种提法,迄今未见质疑,似乎已成共识;问题是那些标榜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教育学教科书果真以此为研究对象么?对照教育学研究的结果,即教育学本身的...  相似文献   

18.
20多年来外来教育学在中国纷纷“入土”并纷呈精彩,但“西方中心”、“二元对立”和“线性发展”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纠缠在其中,教育学本土化过程中以“移植”代研究、以“西方”为标尺随意裁割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惯习绵延不绝。中国教育学本土化研究需要更多的理论智慧进行方法论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的生命之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生命”被确立为教育学的基础性核心性概念的时候,意味着教育学的思考将从对生命的思考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学科视野,形成教育学的概念、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同时也意味着教育学选择了“生命”作为切入教育现象的入口,建立起自己思考和研究的“视角”,即从“生命”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和阐发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教育学也确立了实践性介入式的理解“生命”的方式,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种以“生命实践”为核心底蕴的教育学。这里显现了两种具有互动性质的过程,即把教育学放到生命的视野之中,把生命放到教育学的视野之内。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教育学是其话语体系的支撑基础。在逻辑上,中国特色教育学依次是教育学“、中国”的教育学和“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般性与中国的特殊性的统一。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具有“话语体系”的一般性、“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学理性和“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特殊性,是话语的表述体系“、教育学话语”的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的价值体系的统一,由教育学的普适性话语、中国特色话语以及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基础话语、核心话语和具体话语构成。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突出表现在中国特质和社会主义性质上,即“:两个结合”的指导思想,人民中心的政治立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基础,辩证统一的思维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