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热休克蛋白是细胞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一类蛋白质,与细胞的许多病理和生理过程相关。近年来对热休克蛋白(HSP)的研究大多专注于心肌和骨骼肌方面,表明热休克蛋白在运动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研究HSP在肝脏表达的文献很少,该丈总结已有的相关研究。综述运动与肝脏热休克蛋白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为运动与热休克蛋白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提出其潜在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1962年Ritossa发现,超常温的环境会使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发生蓬松现象,并有基因转录活性产生,他称此现象为热休克反应(HSR)。1974年Tissieres发现,热休克反应期间,细胞正常的蛋白质合成被抑制,却合成一组特殊的蛋白质,他称之为热休克蛋白(HSP)。目前认为,除高热之外的其它各种物理、化学刺激,也可诱导细胞发生HSR和产生HSP。因此HSR和HSP又被称为应激反应和应激蛋白。 一、热休克蛋白的分类与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热休克蛋白70生物学功能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所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高温或应激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组具有高度保守性的蛋白质,又称应激蛋白(stress protein).应激刺激包括环境方面的刺激(紫外线、热休克、重金属和氨基酸等)、病理方面的刺激(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发热、炎症、肿瘤或自身免疫等)和生理方面的刺激(生长因子、细胞分化、激素刺激或组织发育等)均可诱导细胞内HSP合成增加.根据HSP分子量不同,HSP分为HSP90、HSP70、HSP60和小分子量HSP等四个家族,此外还有分子量100~110KD而性质不同与上述家族的大分子HSP.HSP70在正常细胞中水平较低,在应激状态下显著升高[1].HSP70不仅参与许多正常生理活动(如分子伴侣作用),而且与一些疾病密切相关(如肿瘤).  相似文献   

4.
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系统并结合ConA-Sepharose柱,建立了从人肺癌组织中分离纯化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方法,分离得到的蛋白经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法鉴定,结果表明该蛋白为HSP70;并且通过Brad-ford标准曲线法对蛋白进行定量,计算出HSP70的得率为:每克湿重肺癌组织可纯化得到约53.2μg HSP70。  相似文献   

5.
HSP7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的重要组成成员,均属机体内的一类应激蛋白,具有保护细胞和生命体的重要作用。本文从HSP70家族各成员的研究概况、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予以简要综述,以期为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提供生物医学方面的普及知识。  相似文献   

6.
多种应激因素如热应激、缺血、血流动力学变化都能引起细胞内代谢异常、细胞骨架紊乱等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同时细胞亦相应合成一系列分子量不同的热休克蛋白分子.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通过其分子伴侣功能,对细胞产生保护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缺血预适应、心肌顿抑等病理生理条件下,热蛋白作用均参于了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减轻了对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热激蛋白是生物体遭受胁迫时的一类保护性蛋白,HSP70家族作为抗胁迫的主要分子伴侣之一,目前研究的最为深入.综述了植物HSP70的类型与分布、结构、功能及其编码基因的特征与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提高植物的耐受性、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和植物转基因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而HSP(heat shock protein)是一类在原核和真核细胞中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在正常细胞的蛋白转位、折叠和装配过程中起着分子伴侣的作用。目前在MTB中研究最多的是HSP65,他的细胞表位较多,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的重要细胞内抗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人乳腺癌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64例乳腺癌和55例胃癌组织中的HSP70进行检测。结果:(1)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78.13%.61.82%。(2)乳腺癌中HSP70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年龄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3)胃癌中HSP70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中均呈较高水平表达.其中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SP70可能成为乳腺癌,胃癌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 90α(HSP90α)在人胃癌与癌旁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兔抗人HSP90α多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93例胃癌、癌旁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结果 :HSP90α在胃癌、胃旁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86.5 %、5 9.5 %、71.4 %。HSP90α在胃癌中的表达率高于癌旁 (P <0 .0 5 ) ,而与淋巴结转移癌差异不显著。结论 :HSP90α在人胃癌中表达值高于癌旁 ,此现象说明HSP90α和癌的产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述HSP47在纤维化疾病中的意义,探索宫腔粘连的发病机制。方法:对HSP47在肝纤维化、肺纤维化、肾纤维化、皮肤瘢痕等纤维化疾病中的意义进行探讨,探索其与宫腔粘连的关系。结果:HSP47在纤维化疾病中高表达,与宫腔粘连的发生存在某种关系。结论:对宫腔粘连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SP27和HSP70 mRNA在大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取大肠癌标本7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P27的表达状况,从中选取36例手术标本,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HSP70 mRNA的表达。结果:HSP27和HSP70 mRNA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0.3%和66.9%,HSP27和HSP70 mRNA均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相关,与发生部位、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检测HSP27和HSP70 mRNA可作为大肠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SP70和HSP2 7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5 9例食管癌组织中HSP70和HSP2 7。结果 :HSP70和HSP2 7的总阳性率分别为 6 4.4 1% (38/5 9)和 5 8.6 2 % (34/5 8) ,HSP70和HSP2 7的共同阳性率为 30 .0 0 % (9/30 )。结论 :在食管癌中HSP70和HSP2 7普遍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CD44v6mRNA和HSP70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D44v6mRNA和HSP70mR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39例胃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CD44v6mRNA和HSP70mRNA在胃癌组织表达的阳性率都为61.54%(24/39),CD44v6mRNA和HSP70mRNA在高分化管状腺癌与低分化管状腺癌中的表达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HSP70mRNA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有无转移都无关(P>0.05),而CD44v6mRNA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结论:CD44v6mRNA和HSP70mRNA在胃癌组织都有较高的表达,两者均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2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中的HSP27.结果:HSP27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4.17%(26/48).在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5.00%(3/4)和52.27%(23/44).HSP27阳性表达在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中无明显差别(P>0.05).HSP27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在乳腺癌中HSP27有较高表达,检测乳腺癌中HSP27对化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HSP27和HSP70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3例膀胱癌组织中的HSP27和HSP70的表达.结果:HSP27和HSP70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21%(33/73)和34.25%(25/73).HSP27的表达随分级和分期呈降低趋势,但组间无明显性差异(P>0.05);HSP70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和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HSP27和HSP70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膀胱癌恶性程度的指标,并为肿瘤化学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SP_(27)在消化道癌中的表达状况和意义。方法:收集食道癌、胃癌和大肠癌标本168例,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结果:HSP在食道癌、胃癌和大肠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6.04%、37.04%和34.43%;在食道癌中高分化组阳性率(75%)明显高于低分化组(38.46%)。HSP表达与性别、年龄、癌侵润深度、淋巴有无转移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HSP在食道、胃、大肠癌中表达率依次下降,HSP表达率与癌分化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和DNA修复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guanine-DNA methytransferase,MGM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5例乳腺肿瘤组织中HSP70和MGMT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肿瘤中HSP70的阳性率为80.00%(52/65),MGMT的阳性率为60.00%(39/65),二者呈中度相关性(r=0.46)。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HSP70和MGMT的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检测HSP70与MGMT对乳腺肿瘤预后和化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home visiting in preventing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in the first 3 years of life in families identified as at-risk of child abuse through population-based screening at the child's birth. METHODS: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focused on Hawaii Healthy Start Program (HSP) sites operated by three community-based agencies. From 11/94 to 12/95, 643 families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s.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were measured by observed and self-reported parenting behaviors, all hospitalizations for trauma and for conditions where hospitalization might have been avoided with adequate preventive care, maternal relinquishment of her role as primary caregiver, and substantiated CPS reports.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nnual maternal interviews (88% follow-up each year of all families with baseline interviews); observation of the home environment; and review of CPS, HSP, and pediatric medical records. RESULTS: HSP records rarely noted home visitor concern about possible abuse. The HSP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similar on most measures of maltreatment. HSP group mothers were less likely to use common corporal/verbal punishment (AOR=.59, p=.01) but this was attributable to one agency's reduction in threatening to spank the child. HSP group mothers reported less neglectful behavior (AOR=.72, .02), related to a trend toward decreased maternal preoccupation with problems and to improved access to medical care for intervention families at one agency. CONCLUSIONS: The program did not prevent child abuse or promote use of nonviolent discipline; it had a modest impact in preventing neglect. Possible targets for improved effectiveness include the program's implementation system and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